计承江书法作品征求意见座谈会发言摘要
计承江书法作品征求意见座谈会发言摘要主持人:李强(河南省书协副主席)
李强: 同志们,刚才参加计承江书法展开幕式,观看了四楼十几幅巨幅中堂作品和二十六楼主展区一百多八条屏作品,同时还看到十几幅巨幅木刻作品。现在根据作者要求,征求各位专家对计承江书法的意见和建议。首先请周俊杰老师发言。
周俊杰(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河南省书协名誉主席):
很高兴参加计承江同志的书法作品征求意见座谈会,对计承江书法展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这个座谈会的名字起的好:“计承江书法作品征求意见座谈会”,让诸位提意见,态度很谦虚;进步空间还很大;看了计承江的作品,感到震撼。我曾以 “醉草书”评之,我也爱好草书,相互交流的比较多。
从明末清初以来300年间,草书几乎绝迹。毛泽东、林散之这两个人的草书成就最高,代表当代最高水平。当代书法家中,至今我还没看到有人在草书上超越他们的。无疑,毛泽东、林散之的草书影响了很多人。
计承江同志以身作则,带头写草书,从这点上来说,值得尊敬。书家心中如果没有宽广的心胸、不具备豪放的气质,都不可能去触摸草书或写好草书。当代人重情重义、希冀生命状态的勃发,也可以说,这是个草书的时代。计承江同志在这种背景下,个人的气质和审美追求与时代不谋而合,顺应了历史的潮流。计承江同志的勤奋,估计在座的很难达到。当然,诸位练习书法都勤奋,但像计承江同志这样的不多,他一年写7万多张纸,一天能写十刀毛边纸,我不知道有哪个人能做到。如果一个人的艺术才华、艺术追求和勤奋不结合起来,那么也等于零,所以这点我确确实实太佩服了。因为他不是一个像我们这样一直在文联、在书协工作的,天天就是鼓捣书法,他是省央行行长,河南省银行业第一把手,在这种情况下,真使人不可思议。他的工作方法就是:上班工作,下班历来不谈工作,所有工作全部上班解决完。没有能力的领导工作24小时也办不完,他在8小时内将工作安排的井井有条,所以所有业余时间全是他自己的。我去过他住的那个地方,宣纸、毛边纸成堆,堆的小山一样。在业余时间就是他自己的天下,然后就是一个人在房间里临摹、创作,自己就是一个书法王国中的“国王”了。真正的艺术家们每人都是自己天地里的“国王”。尤其写草书、写大草,要痴要狂,还要有足够的宣纸和时间,再加上时代精神的呼唤,计承江同志选草书则是必然的了。
关于计承江同志的书法本身,咱们也看了,形式很丰富,有十条屏、四条屏、三条屏,有十几套三条屏,都是草书,但他有意区别一下风格,有的狂放、有的缜密,有些比较秀美,每一套都有属于计承江自己的、独立的艺术语言。他的草书受毛泽东、林散之的影响非常大。他写的文字内容基本上写毛泽东诗词,不需要再看书均能背下来。计承江同志写草书也有一个艰苦的过程,在他学习草书迷茫的时候,我建议他入手智永草书千字文,从这件法帖中寻找到最基本的元素、最基本的意味。计承江同志接受了,下功夫临了两三年,掌握了草书的结体及用墨的最基本规律,这叫看家本事。作为书法家如果没有一种帖、两种帖作为自己看家本事的话,他就无从发展。所以说计承江他的看家本事就是古代经典的法帖,他把古典的、经典的东西和现代这些大家的结合起来,加进去自己的认识,就成为现在的计承江。他的用笔非常讲究,现场你可以看看,他的太大的字不说,就说中小字,中号字这么大(用手比划),小一号有这么大(用手比划),婉转线条之间表现出了一种林散之那种刚而带弹性的感觉。在线条质量上,我感觉他一直在下工夫。他一见我就说:“周老师,我对线条把握想了很多,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在寻找用腕、用肩的力量和技巧,让线既有浑朴苍茫感又有弹性。”我深深地感到,他在线条质量上是一年比一年有进步。他刚从安徽来时的作品,与现在对比对比,恐怕都想全部撕掉、烧掉。可以肯定的,就是他学书很扎实,进步很快。从整体风格上看,他吸取了怀素、林散之、毛泽东的东西,自己进行了糅合,而不是生硬的组合,找到了自己的艺术语言,潇洒、流畅、气息贯达,这就是可喜的成果。
另外,就展览方面提点不足,征求意见嘛,不能光听好的一面。首先,布展太挤,起码三件一套的中间分一下,每件单独的作品之间也多少留点空,现在全部一股脑连在一起,眼都看花了,这样你真正的好作品都淹没里面去了。你看国外一些展览,这么一大面墙啊,顶多两三件,有时甚至就一件。另外,就是那个印章,我刚才问了,我不知道谁刻的,也许刻的有在座的,个别大印章确实质量不是很好。可能有我的学生、有我的朋友。我刚才也说了,玉章确实难刻,线条感觉不出来,没味道,可换成石质印,同是一个人刻,情况就会大不一样。还要强调的是盖印的规律也要注意,有的地方不太符合书法艺术上的要求。在这方面训练还不够严格。另外,刚才我说你那小草书很好,大草书刻出来很漂亮,但是大字原作用笔力度就感觉不够了,俗话讲,有点“肉”了,力度不够,不像小字那么有弹性。我就提这几点不足。
蔡树农(《美术报》记者):今天没有怎么准备,其实我是和媒体的朋友昨天晚上先睹为快了。所以今天我在周老师后面给计承江的建议,昨天袁卫平老师也提到了,就是布展问题。总体感觉,计承江在书法感悟上是很强的,因为像他这么繁忙的公务之余能够这样大量的、应该算是高质量的作品创作出来真的是非常不容易的,应该说当代纯粹学毛泽东、林散之、怀素的,书坛真是少数。也是不容易的,因为我感觉这种草书还是需要人有一种才华,不完全是一种技法方面能够达到就可以的,这里面还有一种***的成分,所以看计承江的作品,充满了一种***。我认为,写草书如果没有一种***的话那草书是非常难的。也就是我原先讲过的,写草书是这样,一种是非常外向的***,一种是冷***, 草书如果缺乏一种***是写不好的。所以我认为搞文艺创作,尤其是草书创作***是非常重要的,这一点我认为计承江也是,他本身是搞经济的,能够有这种***,还有一种理性的成分在里面,周老师也讲了,写草书不是随便乱写的,这方面计承江做的非常不错。我就讲这些。 胡秋萍(河南省书协副主席、河南省书协草书委员会主任):今天能参加计承江先生的个人书法展,非常高兴,也借这个机会见到了媒体和很多书法界的老朋友,非常高兴。自从计承江来到河南我们就认识了,从点点滴滴的、不是很多的接触当中,给我传达出一种信息:计承江这个人为人的诚恳,待朋友尤其是书法界的朋友热情、坦诚、实在,对工作的敬业,尤其是他对草书艺术的痴迷的、狂热的投入和热爱,常常也激励着我、感动着我。这几年不断从媒体上看到他的作品的发表,他的有些创作和提法也在引起我的思考。我觉得草书到当代又迎来了一个创作的高峰,艺术家都在寻求各自不同的角度,找到每个人自己对草书理解的角度和缺口进行探索。计承江也在探求自己的一种角度,这个角度,我理解可能是从“一笔书”上作为突破口。因为对每一种书体的探索不是三年五年的事情,甚至是十年、二十年、三四十年的事情。黄庭坚是在走过了四十年的寂寞的地带之后,才在他晚年的时候、甚至到他去世以后才被世人承认。所以每一个艺术家要真正致力于艺术的探索的话,肯定要抱着一种不为人知的信念才能最终寻求到自己要找的坐标。计承江的“一笔书”是不是一个角度、是不是一个最好的角度,我想他在用自己的实践向世人证明着、或者在书写的过程当中,他自己也在不断的调整中不断的探索。在开幕式和看展览的时候我都在仔细琢磨他的作品,我觉得他的作品还是来源于传统的经典,不是像有的领导属于鬼画桃符,他的结构、使转还是来源于刚才周老师也说了智永的千字文,还有怀素的千字文,还有章草,包括他在北面墙的真草、隶篆都有书写,但是他的主攻方向大家都能看的出来还是草书。他的使转、笔法还是传统的,而且他的结构也比较轻松和大气的。从展出的作品看,所有的作品都来源于艺术家的内心的真实写照。也许计承江在表面上是,因为他的工作的从事还有他的专业都要求他是一个理性的姿态。我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两面性,理性的思考还有感性的、内心的***,就是蔡树农先生讲的草书艺术家都有自己的***,有火热的***也有冷***,冷***这个词语我还是第一次听说,我觉得非常有意思。我想象着冷***应该是表面上不是很张扬内心很有***,这种***借助一种形式,来作为一种艺术的宣泄,我觉得这个角度非常好。我们作为计承江的同道,作为也喜欢草书艺术的同道,虽然交流的不是很多,但是我们在相互关注的时候可能已经在用作品和心灵对话,古人说君子交友不用常相从。我们即便是语言沟通的很少,但是在关注作品的时候可能会引起我们的、更多的思考和领悟。我相信在我们共同的对草书的探索的过程中,我们都在努力的为中国当代草书艺术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也祝计承江这次展览取得圆满成功。
袁卫平(中国书画报编委会秘书长):我的第一个感受就是他对书法艺术包括这次展览倾注的心血用热情来表示。我一见面就感受到他对书法的这种感情是不一样的。我们平时在书画界接触的书画家挺多,但是我感觉计承江他对书法的执著是很不寻常的。今天从周老师嘴里听到我们计承江一晚上创作的数量如此巨大,说明他对书法的热情和投入非同一般,我非常受感动。再一个就是刚才树农和秋萍都提到的***,写草书的这种***。这种***不仅来源于对艺术创作本身,还有对艺术的热爱。昨天在布展的时候,看到挂的20多幅小幅作品和长卷、册页是计承江布展的早上创作的,不仅高效而且从章法、布局各方面都有自己的一些想法。我觉得这种***除了创作技术层面的***以外,再者就是来源于对书法执著这种***。在展览的布置上,各位老师也都说了,但是他还是很有想法,他把自己的作品做了一个归纳,比如说大字作品,各种书体的作品分成了丰富多彩、大气磅礴若干类。他把这些东西分类其实也是想让大家感受到他对书法的不同的想法、探索包括实践。正是由于这些想法,使他在创作当中能够有***的同时还能有很深的思考,我觉得这是应该特别肯定的。当然由于布展的原因,我昨天看到几张给我印象深刻的大字作品,如“山河如画”。我觉得这四个字在大幅作品里非常精彩,但是由于挂在一起就跳不出来。那张字写的无论从气势上还是在书法艺术探索、章法布局上确确实实写的非常精彩。昨天晚上,看的比较细致一些,在一进门正对面有一副全都是大字,毛泽东长征八条屏,非常有气势,所以布展的时候我建议稍微做些调整效果就好的多。另外还有一些小字的作品,写的非常精道,尤其是在四楼,包括在走廊上和各个餐厅里看了小幅作品,感觉写的非常静,尽管是草书,可能跟展厅的感觉还是不一样。因为挂在不同的环境,所以做展览的时候要更多的关注,这是说到***。另外,计承江使我感触很深的还有一个,就是真情,他在创作中流露出的真情、真性情。早上我们吃早饭的时候说写毛主席诗词那么多首、写那么长,从来没有看诗词的文本,都记在脑子里。我相信计承江金融专业这一块,肯定也是专家。看出计承江的底蕴非常深厚,这就为表达自己的真情自然流露奠定了很扎实的基础。在创作当中能够驾轻就熟,能够表现的非常到位。我也祝愿计承江的书法艺术以后能够更上一层楼,能够成为书法艺术的一座大厦。
王荣生(中国书协理事、《书法导报》总编辑):每一次参加计承江举行的活动,包括小型的观摩都非常激动,一个是计承江作为一个金融家,作为一个行长,他在金融理论上有很深研究。同时作为中国金融书协的副主席、省金融书协的主席,他业余时间积极投身于文化事业。中国书法作为中国文化的经典,越来越受到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各个行业各个部委、部队都成立了文联或书画院,而且部队这一块专门下文件,外交部还提出书法外交。过去我们的领导干部写字老是偷偷摸摸的,怕别人说不务正业,现在可以冠冕堂皇的来搞,国家提倡。计承江最让人感动的是他为人的真诚,你看到他的书法,无论是他的草书、行书都和他的为人一样非常真诚。他刚从安徽来河南的时候,当时写行草还显得有些稚嫩。现在我觉得他已经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在书法当中。写字不怕入手晚,齐白石50岁之前不但是木工也是个画家,但那个时候画的个性还不突出,各个方面不是很成熟,我记得有记载说他50岁之前拿他的一幅画换一棵白菜,菜农都不跟他换,但50岁以后他经过变法找到了自己的路。计承江这几年通过对林散之的揣摩、研究,涉足更多一些。从今天展览的作品,形式多种,很丰富,有林散之风格和意蕴的,这也是计承江自己的心性和笔性的表达。加上他的控笔能力是很惊人的,原来他搞那个“一笔书”,我在现场,蘸一下墨写近2000个字。原先以为他用的毛笔可能是特制的,实际上他的那支毛笔也是普通的毛笔,主要是他的控笔能力,有时候看似简单、说时容易,实际上做起来是非常难的。一般蘸一次墨能写几十个字就不容易了,一下写几十幅八尺屏作品,是非常难的,这也是他的书法迈上一个新的台阶的重要保证。写字,你再聪明、再用功,没有一定量的保证想达到很高的境界,短时间之内是不可能的。但是计承江,他每天在工作之余、下班之外,主要是夜间、星期天投入大量时间进行书法的研究创作,为他的书法在短时间迈上这么高的境界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再一个今天又看到了计承江新的作品,他篆书、隶书的追求,我觉得在格调上还是很高的,当然在控笔上还不如草书成熟。从展览的形式上,我同意刚才袁卫平发言说的,有时候在布展中不宜过密,过密以后作品再好就是王铎的作品也打架。再一个分类挂便于阅读,但是从视觉感上互相影响,自己的字互相比较,悬挂的时候字的大小、风格上、字体上交叉挂应该好一些,不干扰,没有可比性。稍微提一点不足,在草书方面,控笔能力很好,已经达到了很高的境界,我觉得展览中有的作品在提、按、使、转上稍微注意一下动作。使转上、引带上,包括提、按,提得起、按得下,线条出来以后稍微强调一下变化,光搞线比较单调。书法讲究使转,要注意微妙的地方,比如说黄庭坚、张旭的东西,虽然是线,但放大来看,每一个使转的动作非常明显,当然这不是说全部,都是那样就小气了。另外,展厅对面墙上的作品非常好,不但有林散之,还有傅山的东西,有的风格应该继续尝试。再一个,就是刚才周俊杰先生也说了,尤其你那件大幅作品,盖那么大的章,章又刻那么差,那是很明显的,那么大的章一定要好,字好还要章好。计承江搞这个展览的意义不但对我们大家是一个展示,实际上带了个好头。河南金融界的书法活动每年搞的有声有色,带动了金融业几十个行的领导、员工都积极利用业余时间练书法,而且出来了很多很优秀的书法家。计承江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借这个机会,代表《书法导报》对计承江这次展览表示祝贺。
郭永琰(中国金融工会全国委员会组织部部长、中国金融书协常务副主席): 我们评论计承江先生书法,不能不谈到他对书法的态度,我觉得有四点:一是勤奋。临池不辍,理论研究和书法实践并重,二是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书体,以行草为方向,打牢根基。三是恒心。几年如一日,始终不懈,无怨无悔。四是谦虚。善于和书家交朋友,虚心听取专家的意见,今天的“征求意见座谈会”,就是最好例证。
在书法创作上,计承江先生也有其独到的特点:一是学习传统。张旭、怀素、智永、林散之,都能够在他的作品中找到痕迹。二是融会贯通。书法学一家易,而通变难。他的作品在点画、结体、布局上,既不同于古人,也不同于今人,有自家风貌。三是创新精神。一笔写1700多字,没有创新精神,没有千百次实验是不会成功的。四是体现央行文化内涵。在新办公大楼布置中国传统书法作品,又是单位领导和职工亲手创作的,内容多为毛泽东诗词、唐诗宋词等,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是央行文化的一个缩影。再次祝愿“计承江书法作品汇报展”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王鸣(河南省书协副主席):很高兴,今天能够参加计承江书法座谈会,并祝贺计承江书法个展的隆重开幕。通过看计承江书法展览,我有几点感觉。我觉得有三个字:一个是真,一个是痴,一个是境。所谓“真”,就是计承江先生对书法的真情、真诚等。我觉得他这个真是对书法本身的真热爱。有了真热爱,才能达到一种痴,他对书法是非常痴迷的,在公务缠身,公务之余,创作了大量的书法作品,牺牲了大量的业余时间,对书法投入创作是非常非常大的。刚才大家都提到,一天能用多少张纸。这些现象都足以说明,计承江先生对书法达到的一种痴迷的程度。所以说,有这样的真、有这样的痴,计承江先生特别是在这几年每间隔一段时间都有佳作问世,搞一些书法沙龙活动,在书法界备受关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我们也对计承江先生非常关注。计承江先生这几年书法比较来讲,最大的变化从表现形式来看,少了一些张扬,多了一些沉稳。少了一些外拓,多了一些内敛。计承江先生的书法在逐步走向成熟,按照自己所追求的一种目标。我说的最后一个字“境”,现在计承江先生的书法已经达到了较高的境界。计承江先生正值创作的旺盛期,祝愿计承江先生在今后的创作中渐入佳境。
西中文(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会原委员、书法理论家):古人做学问,有句话:“致广大而近精微”,这个意思就是说,要站得高,看得远,要做过细的工作。我觉得我在计承江先生书法展里,看到了这种境界,这也是我对计承江先生总体的印象。首先,说他致广大。计承江在艺术上、在工作上、在为人上,他有一种高屋建瓴,高瞻远瞩的气势,能够把工作和艺术的关系摆布的非常协调,这个也不是一般人能做的到的。就是说,他这个领导当的比较潇洒,既能把工作安排的条条有理,又能在艺术上有这么高的成就,能够把这二者兼起来,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印象很深的,有一年五一长假过后上班第一天,计承江来看我,我感到很惊讶。我觉得,今天应该是领导最忙的一天。因为是刚上班头一天,能够抽出时间看朋友,确实是一般人做不到的。说明他对工作能够高屋建瓴的安排的非常得体。这个就是站得高。在艺术上能表现出他这种气势,他对各种书体的把握、各种艺术元素的把握,说明他这种高瞻远瞩,登高望远的气势。刚才有些朋友谈到这个问题,草书首先要有气势,没有这种气势,即便是技术上很熟练,写出那种味道也是不到位的。看计承江的草书,首先给人感觉它是有气势的东西,这种气势是一种性情的表现,是一种真情的流露,不是装出来的,不是后天加上去的,它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性情的体现,从这里也能看出来计承江先生是性情中人。写字也好,写诗也好,有很多东西都是先天的,有些人一写出来东西就像模像样,写字写诗都是一样,先天里有这么一种东西,这就是一种艺术气质。有些东西是可以后天培养的,但是有很多东西是先天的东西,不是后天装出来的,尤其是草书。另外,说他近精微,他能够把工作做的非常细,基本功练的非常扎实,这就是他近精微的一面。我想说的就是他关于一笔书的问题。关于这个方面的追求,承江先生下了很大的工夫,时间也很长了,这是他有意的追求,体现了计承江先生在艺术上一种创新的精神,对他在艺术上打下扎实的基本功,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他一笔书写这个十五条屏的时候,当时我在现场,我从头看到尾,看他写的过程。一个笔也不是很大,沾满墨了以后从头写到尾,那天计承江还有点感冒,但是一直写了将近两个小时,这个精神、这种艺术上的执著,确实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回去以后我自己也试了试,看我一笔能写多少字,确实不行,一笔写那么多不容易。这个不是你想写多少字就能写多少字的,这个对书家控笔的能力、整体把握的能力确实是一个考验。我后来写了一篇小文章,说到这件事,任何一件事情能够做到极致,都是一种境界,能够把精微做到极端,做到极致,确实是一种境界,已经超脱了,超出了技术层面的东西。这是我对计承江先生书法的印象。当然,今天看展览的感觉,作品很好,但是布展受场地影响,整体效果没有出来,因为这个场所本来就不是很专业的场所,加上地方狭小了一点,这个作品的量比较大,挂到一块,把有些精彩的东西淹没了,这是一个遗憾。如果在一个比较专业的场所,按照展厅的要求去布展,效果会更好。另外,关于计承江征求意见会,我们要开诚布公的说一点个人的看法,我相信他是真诚的。因为他在这方面下的工夫非常大,也是希望朋友们帮他找一找今后的方向,怎样去提高。我觉得从你现在这个作品来看,草法的熟练、气势的表现、整体的把握都已做到非常好。你在之前的这一段,主要的方向就是致力于用笔的水平运动,因为用笔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水平运动,一个是垂直运动。所谓水平运动,就讲实转、讲用笔、讲指法,还有一种垂直运动,就是王荣生说到的提按,在这个方面,将来应该是你下一步努力的一个方向,这个方面还稍微有些欠缺。将来我希望计承江,你要是有兴趣的话,你临临张旭的帖子,像毛泽东的一些东西,像独立寒秋提按上也是非常丰富的。毛泽东有好几种类型的草书,下个阶段我希望你在这个方面多下点工夫,也许你的路子会更宽。按照你目前的勤奋和志向,我希望你的路子会更广阔,在草书上取得的成绩会更大。就说这么多。
韩启超(中国金融书协副主席、秘书长):今天能够参加计先生的书法展览非常高兴,首先对计先生的书展成功举办,表示衷心的祝贺。因为今天早上我10点钟到的,一来到以后就到展厅看了展览,就感觉计先生的书法气势恢宏,非常流畅。如今是一个非常昌明的时代,也为我们每一个书者的创作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空间和环境。计先生作为金融业的领导,在业务百忙之余,能够潜心投入地,虔诚的研究书法艺术,这种精神难能可贵。同时也是我们每一个书者学习的榜样。他作为河南金融书协的主席,也是中国金融书协的副主席,为中国金融书协做了大量的工作。我作为驻会的副主席,再次表示衷心的感谢。祝愿计先生的书法艺术大进。在今后当中,创作出更多美好的作品。我作为计先生的朋友、同道,在这儿谈两点个人的意见。第一点就是,我感觉要注意印章在正文中的协调性,因为好多印章包括内容,包括篆刻,协调性要注意一下。第二点,在创作当中,在充分表达性情的同时,要注意一下个别地方的随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