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利书法 发表于 2010-6-11 09:44

欣赏文字--刻得痛快

本帖最后由 程利书法 于 2010-6-16 14:16 编辑

em1 em1 em1 em1 欣赏

程利书法 发表于 2010-6-16 14:19

欣赏文字--刻得痛快

程利书法 发表于 2010-6-16 15:40


浅读《砥柱铭》
   
                                                      吴伟平
      用数学精确计算出来的书法不是书法,懂得用物理的运动变化来驾驭线条是谓入门,而能在书法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一定要有化学变化——风格的形成。一个伟大的心灵会促使书家用心去观照生活,同时,把他们的理想世界表达在自己的作品中。这时候,技巧对他们来说或许已退居二线,因为他们需要我手写我字,拒绝万物的拘牵。这时,作品所体现出来的意义才是普遍而永恒的。技法绝大部分是对别人的重复,但风格绝对不是对别人的重复。所谓风格就是他表现的东西既是所有人共有的,更是他一个人单独所有的,就像马克思所说的:“就是这一个。”它独一无二,风格即人格。
      此次拍卖黄庭坚的《砥柱铭》不仅仅是在展示它的价值,更重要的是在表现中国古代文人的人格魅力,从而扬我国威,震我书法界之雄风!
   《砥柱铭》的真伪对我们这些看客来说已不重要了,但作品我们一看就知道有强烈的山谷气息。“黄庭坚就是这样的!”我们会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可见,风格是如此有生命力!
   黄庭坚在跋文中有“世道之颓,吾心如砥柱”语,道出了他书写这件煌煌巨作时的心理状态——作为传统文人他骨子里流淌着浓厚的儒家经世济民的用世精神,这种精神呈现出来的情绪应是百感交集的:悲壮、愤慨、坚强以及睥睨一切的傲然正气。他用笔墨再展魏征的《砥柱铭》,实际上是寻求精神寄托。这是一种文人在用世时受伤后的明智或者无奈地撤退,是转向道家的用生思想的世界里去的。黄庭坚因修《神宗实录》不实罪名被贬西南后,他对文字表达便心有余悸了,自称“身如槁木,心如死灰”,他从此潜心书法无非是在抒泄愤激之情罢了。但不可否认,黄庭坚是‘宋四家’中艺术自觉意识最强的一个。
    苏轼曾言黄庭坚字如“树梢挂蛇”,充分表明黄庭坚在笔法上是有创造性的。他的草书随心所欲,纵横捭阖,跌宕奇崛,时见天趣;他的大字行书凝练有力,结构奇特,几乎每一字都有一些夸张的长画,如长枪大戟,恣意伸展,使得通篇神气活现,雄壮遒劲,俨然有飘然世外的书法境界。而此卷,依傅申最初的看法有这些特点:一是用笔速度比其他行楷快速,出锋爽利迅疾,多纵而少擒,无战颤波折,线质偏于扁薄;二是此卷风格年轻而有俊气洒脱气象,与其晚年其他作品不相合。他说得很到位。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这件作品的喜爱。这幅手卷长达15米,画心长8米有余,内容是黄庭坚生前最为推崇的唐代宰相魏征写的《砥柱铭》,为行楷,全文600多字。卷上有宋代贾似道、明代项元汴直至清代民国藏家的大量题跋和钤印。整幅作品墨色苍古,傅先生说“《砥柱铭》所表现的是一个青壮时期的黄庭坚书风”,“但精神骨格仍有贯穿处”。我在网上反复地看这件作品,内心大振,如饮醴酪。且援引我国当代著名花鸟画家孙其峰先生的话说“尽神明之运,集造化之妙”,或如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说的“穷神变,测幽微”。用这些话来赞美这件作品当不为过也。天津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教授刘金库说,黄庭坚的大字行楷书最负盛名,而这件作品是大字行楷书中最成功的之一,与黄庭坚的《松风阁长卷》、《东坡寒食诗跋》并驾齐驱。其风格依然是用笔爽劲清新。他师古而不泥古,能领略古法而行新奇。另外,我们知道,大字不难见气势,亦不难见浑厚,惟灵动难见,而山谷二者兼之。黄庭坚很好地把握了书法的内核,即禅宗的最高境界:花未全开月未圆。
    古人云: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因而我们读黄庭坚不能只停在表面,更要领会其书法的精神风采。宋徽宗赞其曰:“黄书如饱道足学之士,坐高车驷马之上,横钳高下,无不如意。”钱钟书在《谈艺录》里说:“饮于江海,杯勺皆波涛;采于山薮,录尺皆松枞。此多读书之说也。”黄庭坚曾自云:“晚入峡见长年荡桨,乃悟笔法。”从这里,我们要开始催促自己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了。
    ××在《讲堂录》里说:“帝王一代帝王,圣贤百代帝王。”愿我们以此为励!


 

程利书法 发表于 2010-6-16 15:41

一、《砥柱铭》是黄庭坚成熟时期的书法风格,但纵观黄庭坚其他作品,均笔笔认真到位,从不出现马虎笔画,而从网上图片看《砥柱铭》,诸多笔画交代不到位(见附图),违反黄庭坚的笔墨常规,黄庭坚写字,偶有失意处便作加笔修理,类似于《砥柱铭》中的失误根本不会出现。
二、鉴定界有句行话,叫望气,我的理解就是看整体气息。《砥柱铭》用笔畅快,力足,气息外露,因此有人认为比黄的其他字写得好。可正是这一点,与黄庭坚相同时期的字比较,似气息相悖。黄庭紧的字写得比较持重、沉着、稳健。两相比较,《砥柱铭》气息外放,而黄庭坚的习惯笔性内敛。
三、黄庭坚后期仕途曲折坎坷,这在其书法作品中也似有反映,即笔墨收敛、严谨、低沉,不同于《砥柱铭》那样的张扬,兴奋。

附图:《砥柱铭》局部

程利书法 发表于 2010-6-16 15:42

本帖最后由 程利书法 于 2011-5-15 17:53 编辑

追求高度娴熟技法基础上的个性--陕西刻字联盟成立

李翠 发表于 2010-6-17 09:22

xuanchuanzw@163.com

云横秦岭家何在”,这等略带着忧郁和伤感的诗句很早就出现在大诗人白居易等笔下了。想必白居易对秦岭是有着强烈的思想感情的,要不怎会如此的流露着眷恋呢?长安生活并不如意的白居易,终于还是在无奈中被贬苏州,为官三年,虽在当地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并带领江南人民将治水的难题顺利解决,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终还是发出“云横秦岭家何在”的感叹,明月何时照我还?

程利书法 发表于 2010-6-19 21:32

中国五千年璀璨的文明及无与伦比的丰富文字记载都已为世人所认可,在这一博大精深的历史长河中,中国的书画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艺术语言再现了这一历时性的嬗变过程。而具有姊妹性质的书画艺术在历史的嬗变中又以其互补性和独立性释读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内涵。由于书、画创作所采用的工具与材料具有一致性。《历代名画记》中谈论古文字、图画的起源时说:"是时也,书、画同体而未分,象制肇创而犹略,无以传其意,故有书;无以见其形,故有画"。书画虽然具有同源的可比性,但以后的发展状况是以互补的独立性发展变化的。

中国汉字是从图画、符号逐渐演变形成的,汉字的书写和发展过程导致了书法艺术的产生。中国历代都有大书法家,其书法艺术和风格成为所在朝代书法的典型代表。人们对书法的喜爱一直流传到今天。

书法,是在洁白的纸上,靠了毛笔运动的灵活多变和水墨的丰富性,留下斑斑迹相,在纸面上形成有意味的黑白构成,所以,书法是构成艺术;书家的笔是他手指的延伸,笔的疾厉、徐缓、飞动、顿挫,都受主观的驱使,成为他情感、情绪的发泄,所以,书法也是一种表现性的艺术;书法能够通过作品把书家个人的生活感受、学识、修养、个性等悄悄地折射出来,所以,通常有"字如其人"、"书为心画"的说法;书法还可以用于题辞、书写牌匾,因此,也是一种实用性的艺术。总之,书法,是具有更强的综合性艺术,是更倾向于表现主观精神的艺术。

这一点正说明,书法比较集中地体现了中国艺术的基本特征。正像在西方美术中建筑和雕塑统领着其他门类造型艺术一样,书法和绘画则统领着中国美术的其他门类,而列为中国美术之首。不同于西方的油画,中国的传统绘画有独特的表现形式。距今六七千年前新石器时代绘于陶器上的图画,是中国最早的绘画作品。由于最早的绘画和写字均使用同样的工具,并且都是以线条为主,当把书法与绘画并提时,又将书法摆在绘画前面,称之为"书画",如"书画同源"、"琴棋书画"、"书画缘"、"能书会画"等等。

书法与传统中国画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特别是在宋元文人画出现以后,绘画用笔讲究从书法中来,水墨写意与书法的行草意趣相通。中国传统绘画作品一般都有题诗或题字,诗、书、画因而汇合成一个艺术整体,予人以更加丰厚的美学内涵。人物画、山水画和花鸟画均为传统绘画的重要画种,历代留下的此类绘画尤见传神。 中国古代雕塑中也蕴含着书法的特征。中国古代雕塑的纹理即是线的组合,造型的装饰性与书法中的篆隶保持着内在联系。中国古代建筑从布局到主体的梁柱结构,都遵循对称、均衡、主从关系等法则,园林建筑中的含蓄、借景,以及亭、台、楼、榭追求的空灵、飞动等都与书法的结体、章法和节奏、气韵密切相关。至于工艺美术和民间美术,也不同程度地受到书法的影响。书法可以视为中国美术之魂。

当代中国的书法与绘画相当活跃。中国美术馆等艺术馆长年不断举办个人画展或联展;中国画每年都走出国门,到日本、韩国、美国、加拿大和欧洲等地展览。除中国画外,油画、版画、水彩画等西洋绘画在中国也得到发展。部分画家将国画与西画技法糅合一起进行创作,使画坛呈现出风格多样的艺术作品。以各种现代材料、格式、框架和手法为载体的现代艺术也占有一席之地,包括视频、数码、动画和声音艺术在内的新媒体艺术作品,已经在国内外的当代艺术展览中频频露面。

与艺术品拍卖行业的发展同步,画廊业近年来逐渐与国际惯例接轨。每年分别在北京、上海和广州各举办一次的艺术博览会,成为艺术品交易的另一种途径,其中上海艺术博览会为亚洲参展艺术品门类最齐全的艺术博览会。

程利书法 发表于 2010-6-19 21:35

做为一位美术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书画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学生要学习画画,有的要学习书法,还有的要学画画也要学书法。这会弄得你手足无措。大的学校可以几个老师分工指导画画书法;小的学校一个老师要多花半天休息日用于指导画画和书法,但还是满足不了学生要求,因为学生毕竟不能花太多时间既学画又学书。这是一个不易解决的难题。<BR>    书画同源是前人书画实践的总结,也是书画家进行艺术创作的指南。画者书者所用的工具都为毛笔(指中国书画),其表现形式均遵循形式美的审美原则,追求线条刚柔曲直变化的形式美;皆强调抒发作者情感的意象美。因而书即是画、画即是书,书画是亲姐妹。基于对书画同源的认识,十多年来,我坚持书画结合的教学实验。<BR>    我的做法是,组织15至30人为一个班学生,在每周末或假日用一个半天学习书画一次,学习20多次为一个阶段。每次分两节教学书画,一节学书法,一节学线描和国画。学画画写字均要求学生用毛笔悬时,提腕练习。书法重点培养运笔能力,初步掌握楷书的规范写法。每次指导,手把手解决三五个字的笔画结构,课后练习,第二次课前评改。画画重点培养用线造型能力,初步掌握线描表现方法,学会浓淡干湿、色墨线结合的国画技巧。分阶段学习线描、静物、动物和人物;并进行国画练习和创作。学生年龄程度不同,又编成初级班和高级班,进行书与画、授与练习、静与动搭配,进行书画结合复式教学。也是每次二节教学书画。

程利书法 发表于 2010-6-19 21:36

本帖最后由 程利书法 于 2011-5-15 17:55 编辑

从02年至今,经过多年书画结合探索实验,实践证明,书画结合教学模式的主要优点:能满足学生不同要求,学习见效快,全面发展出人才。具体分析如下:<BR>    其一,符合儿童心理要求。学生选择学习书画时,往往是书画二者选其一,或二者兼选。只有书画结合,才能满足儿童的不同需求。<BR>    其二,符合儿童生理要求。人脑接收、识记某一信息的质和量是有限的。只有书画结合,变换学习内容,人脑才能保持较长的最佳识记状态。<BR>    其三,符合全面素质的要求。人的全面素质强调突出人的个性同时要求全面发展。书画在实际应用中是并重的,但学生的选择又是片面的,或书或画。只有书画结合,才有利于引导学生全面学习,培养出能写会画的优秀人才。<BR>    其四,缩短学习周期。传统绘画博大精深诗书画印融于一身,耗费了艺术家毕生精力。我们要继承这一优秀的文化瑰宝,少年儿童必须从小学习书画。分别学习书和画周期太长。只有书画结合,才能大大缩短学习时间。<BR>    其五,为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从书画结合教学入手,既学了书法又学会用线造型。学生初步掌握一种书体(楷书)书写能力(悬时),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书体打下基础;初步学会用线表现形象,为进一步学习中国画、素描、写生和其他画种有较大帮助。<BR>    最后,不足之处肯定不少,具体分析请行家多多指教。

程利书法 发表于 2010-6-19 21:40

儿童线描画是儿童绘画的一种主要表现形式。儿童线描画与线描画本质相同,但形式上又有所区别,那么,儿童线描画有什么特征呢?<BR>    儿童线描画有什么特征?大致有以下几点:<BR>    1?似"原始崖画"。不同年龄的儿童有不同的特征,处于"涂鸦期"的幼儿,语言能力和文字意识尚不佳全,犹如人类早期的浑沌状态,所以这个时期萌芽状态的创作,极似远古时期的原始崖画,这是幼儿思维的痕迹,是幼儿的"第一语言"。<BR>    2?像"民间画"。儿童作画,往往不注重客观现实而渗透入自己强烈的感受,他们会夸大事物的某一部分,夸张手法与民间绘画有着相似之处,而儿童线描画中的质朴、纯真、稚拙、装饰味和不拘一格的风格又与民间艺术有许多共同的地方,所以说,儿童线描画象"民间画",它们都是人类追求真善美的自然流露。<BR>    3?装饰味浓。特别是"前图式期"的儿童,他们描绘对象总以符号化出现,刻画对象的细节就以符合自己意愿的图形来描绘,这种装饰风格并不是刻意追求的,而是一种发自内心、来自天性的极具童趣的装饰美。<BR>    4?随意性强。儿童无忧无虑,极富幻想、想象力的天性让儿童作起画来随心所欲,不拘一格,故儿童线描画的随意性也很强,自由发挥的程度无限。画面往往出现"四不像"的图形或让人捧腹的古怪形象,这是儿童纯真情感的一种体现。<BR>    5?"似是而非"。"后图式期"以后的儿童,已有了较成熟的分析能力,但他们描绘人、动物或景物的时候不可能有准确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他们观察事物的方法各不相同,他们只是以某一描绘对象为基础,更多的是借此抒发自己的情感,虽然画出来的对象的造型"似是而非",但重要的是"神"似多于"形"似。
页: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欣赏文字--刻得痛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