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路之人 发表于 2010-3-17 23:37


薛明辉 发表于 2010-3-16 15:54 http://www.shufa.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


    说得好{:1_193:} {:1_193:} {:1_193:}

贺进 发表于 2010-3-18 10:28


薛明辉 发表于 2010-3-16 15:54 http://www.shufa.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


薛兄所提到的现象还是值得关注的一个有趣的现象。我们看八、九十年代书展的作品,我们可以看到那时的书法展应该确切得成为“大字展”或“榜书展”,众多书家所创作的作品都是以“气势”盖人。以少字数的书法夺得桂冠,这也应该是那个时代的印记,比如我们孙晓云的作品那时就是大字,直到现在写小字行书。当然那个时代的整体书法水平和群体与现在是大不一样了。

贺进 发表于 2010-3-18 10:40

字数不少,勇气可嘉。但既然是兰亭得主,就狠点挑剔吧。我看笔画时有可观之处,但笔力不足,笔画之间没有“ ...
金沙石 发表于 2010-3-16 19:06 http://www.shufa.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


双龙兄说的观点很好。每一幅作品都不是百分百的完美,就算兰亭奖一等奖也会有所欠缺之处,一个人一天之内创作十幅作品,由于各种原因也会有所差距,这是正常现象,我们说王羲之的所有作品也会有所缺憾。

因此,对于任何作品我们都应该公正的去看,而不是指责,我们对作品发表自己的看法,指出优点与缺点,是为了给自己的创作以警醒,好的地方我们应该学习,不好的地方我们要改正,这样会让自己在学习与交流中有所提高。久之,我们其中一位没准都会获一等奖。

金沙石 发表于 2010-3-18 11:45

本帖最后由 金沙石 于 2010-3-18 21:52 编辑

这篇作品,在我看来,是临帖和创作之间矛盾的一个好例子。也是所谓“形式构成”理念在实践中检验的问题。我们临了魏碑,比如张猛龙,得到了一些笔画形式。临唐楷,得到了另外一些形式,例如结字(正如薛坛主所言),比如褚遂良圣教序的平正结体,然后“构成”---在这里更像是某种加法---就成了创作。这种创作方法实用,会让练魏碑的评委和练唐楷的评委都动心。可是这种方法成功了吗?

侯勇 发表于 2010-3-18 19:40

这篇作品,在我看来,是临帖和创作之间矛盾的一个好例子。也是所谓“形式构成”理念在实践中检验的问题。我 ...
金沙石 发表于 2010-3-18 11:45 http://www.shufa.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
小平同志的精典语句,呵
逮着耗子就是好猫

呵呵
调侃一下,不要见怪,。。{:1_176:}

船山居士 发表于 2010-3-18 19:54

一直以来,楷书都是作为初学入门的一个门径,往往在有一定基础之后都往行草上面去发展了,从二 ...
侯勇 发表于 2010-3-16 12:50 http://bbs.shufa.org/images/common/back.gif


    同意侯版观点!em1

金沙石 发表于 2010-3-18 21:57

回复 35# 侯勇


    的确。逮住了几个评委em1

侯勇 发表于 2010-3-19 00:20

回复侯勇


    的确。逮住了几个评委
金沙石 发表于 2010-3-18 21:57 http://www.shufa.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
这就是事实,这也歪曲了学习书法,发展书法艺术,尊重书法价值的原动力了。。。。

东草房 发表于 2010-3-19 07:12

em1em1em1

侯勇 发表于 2010-3-19 12:09

回复 39# 东草房


    除了鼓掌还是要提看法的,{:1_175:}{:1_175:}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查看完整版本: 【公社辩论会】“兰亭论辩系列”之一:曲庆伟获奖作品《楷书右军论书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