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屈原”——金沧江的墨宝
“韩国屈原”——金沧江的墨宝何循真
在江苏南通市著名风景区狼山南坡,与唐骆宾王墓相邻处,安葬着一位可敬的异国老人,他就是韩国近代史上著名爱国诗人金泽荣。
金泽荣字于霖,号沧江,1850年生于韩国京畿道开城子男山南麓。他22岁开始写诗,很快名扬诗坛,42岁以诗中进士。54岁升任正三品通政大夫。其时已是韩国著名诗人、历史学家,并在汉城出版了他的诗稿和历史著作,被誉为李朝后期四大文豪之一。
1905年他眼看日本侵吞韩国已日益成为现实,自己的祖国国将不国,决计不做亡国奴,于是决然背井离乡,渡海流亡到中国黄海之滨的南通定居为侨民。在张謇兄弟的照顾下,任南通翰墨林印书局编校。1910年日本正式宣布并吞韩国,金沧江从此失去祖国。1911年辛亥革命胜利。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金沧江为之欢欣鼓舞,申请加入中华民国国籍,自号“中国新民”,对刚刚诞生的亚洲第一个共和国寄予厚望。但在其著作署名时仍多用“韩国遗民”“朝侨”“韩产”“韩客”,以示永远不忘故国。1926年异国知己张謇因病辞世,他生前创力的企事业因种种原因陷入困境,而中华大地上也正是军阀混战不断的黑暗时期。金沧江悲观绝望之下,于1927年含恨自杀身亡,终年78岁。他的不幸逝世引起当时江浙知识界广泛的悲痛,人们称誉他是“韩国的屈原”。
金沧江在南通度过了他一生中最后的22年。翰墨林书局出版其著作30余种。案头劳顿之余,他和张謇兄弟、费范九等南通著名文人情趣相投,过从甚密。他也曾在苏州拜访过著名学者俞樾,在上海结识了翻译家严复。彼此心有灵犀,笔谈数纸,诗文酬唱,乐以忘忧,在中韩文化交流史上留下闪亮的篇章。
中韩两国语言虽然不同,但文字曾经通用,两国人士常借助笔谈以相沟通,这也是中韩文化交流比较方便之处。金沧江对中国古文,特别是旧体诗的创作,中国书法的掌握,几乎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不明身份者,很可能误认为是中国的大诗人和书法家。他书写的《陋室铭》册页(如图)颜筋欧骨,挺拔劲秀,字如其人,深受中韩两国人士喜爱。1924年上海合群石印社出版的《中国名人金石书画》第一集中就收有他的书法作品,可见当时已享有相当高的声誉。 em1 em1 不错。。。。。。。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