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面窝窝 发表于 2009-5-18 06:43

建议斑竹置顶!em13 2007_A

杂面窝窝 发表于 2009-5-20 06:35

书法家们都农忙去了么?em4

[ 本帖最后由 杂面窝窝 于 2009-5-20 06:38 编辑 ]

青云谱学人 发表于 2009-5-20 11:57

大家都期待窝窝先生的高见em2 em2 em13 em13 em13

杂面窝窝 发表于 2009-5-20 13:04

原帖由 青云谱学人 于 2009-5-20 11:57 发表 http://www.shufa.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
大家都期待窝窝先生的高见em2 em2 em13 em13 em13

老兄可则其一二试论之。

青云谱学人 发表于 2009-5-20 19:10

仅就作品的深度与抽象性谈谈拙见,不管书法,或者国画,一幅作品,其深度在何处呢?取决于作者之功力如何,基础如何,此渐修之功,笔墨之境,非日积月累不能到,又非内行不可知,李可染先生曰,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至言。打进去者,已入鉴定之门矣。打出来者,不多见矣。今多曰传统者,然何谓传统?石鲁先生曰,传统就是程式化。余闻之大笑,此人焉知传统哉?此人无笔墨修为,只知程式之中兜圈圈,观其书,扭扭做做。观其画,乌烟瘴气。虽曰大家,毫无深度。艺术之深度,岂在程式乎?曰传统者,知传统否?呵呵呵,个人愚见,不对的请指正。

杂面窝窝 发表于 2009-5-21 09:27

原帖由 青云谱学人 于 2009-5-20 19:10 发表 http://www.shufa.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
仅就作品的深度与抽象性谈谈拙见,不管书法,或者国画,一幅作品,其深度在何处呢?取决于作者之功力如何,基础如何,此渐修之功,笔墨之境,非日积月累不能到,又非内行不可知,李可染先生曰,用最大的功力打进 ...



感谢老兄畅言。

作品的深度和“功力”无关。所谓“功力深厚”之评实为艺术谬传之语。“功力”与练习年限有关否?与练习多少有关否?

王羲之父子、米芾、赵之谦、终年仅为58岁、43岁、67岁和56岁,相比寿至古稀、耄耋、期颐之书家,“功力”不及乎?em20

李可染之言可借鉴,但其本人亦远未做到。

[ 本帖最后由 杂面窝窝 于 2009-5-21 09:58 编辑 ]

金沙石 发表于 2009-5-21 12:19

16个问题,只有一个答案。人。写字的人,看字的人。我这人脑袋简单,只有简单的答案。

杂面窝窝 发表于 2009-5-21 18:02

原帖由 金沙石 于 2009-5-21 12:19 发表 http://www.shufa.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
16个问题,只有一个答案。人。写字的人,看字的人。我这人脑袋简单,只有简单的答案。

老兄已非一般写手矣。em13

越深奥的东西,答案越简单。简单到没有人认为是答案。越是简单就越难发现,越是平凡就越难体验。

书法既是由人书写,自然和人有关。但和那些地方有关呢?有着怎样的关系呢?em6

[ 本帖最后由 杂面窝窝 于 2009-5-21 18:04 编辑 ]

金沙石 发表于 2009-5-22 01:07

回复 #18 杂面窝窝 的帖子

我连写手也不是,一般也就说不上。em13

对于所谓书艺,我知道的就是那个人。全在乎那个人要什么。孔子说,“我欲仁,斯仁至矣。”清楚自己要什么,不想要什么,才可以想办法去要,和不要。心不到,眼也不到,手更不到。

老兄的考题,虽然不易答,但却让人想。这就是我想到的。不知道挨不挨边。

[ 本帖最后由 金沙石 于 2009-5-22 11:58 编辑 ]

醉卧兰亭 发表于 2009-5-22 02:47

em1 em1 em1 em1
页: 1 [2] 3 4 5 6
查看完整版本: 您没有想过、没有见过并不能回答的问题——《书画十六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