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氿一方 发表于 2009-4-23 15:52

妍美,飞扬灵动

翼斋罗炳生 发表于 2009-4-23 16:00

充分展示出富有时代气息的个人艺术风貌
祝贺!!!

荆戈 发表于 2009-4-23 16:06

face18 金聲玉振清爽宜人em1 em1 em1

汪平--安徽 发表于 2009-4-23 16:59

em1 em1 em1

汪平--安徽 发表于 2009-4-23 17:02

李彬:行走在路上
 (王俊)
曾经有一位诗人说过:“我生命的价值,就在于行走”。      
――题记          

    袁小修寻思着为买舟远游找点理由,他举出了三条,其中一条说到“或遇名师胜友,借其雾露之润,胎骨所带习气易于融化,比之降服禁制,其功百倍”(《游居柿录•卷一》)。在他看来,读书人的生活中,探胜访友应该比书斋功课重要得多。我信。
   于是,我就想到,北京游学经历之于李彬无疑是其成长的机遇,并且,不只是从艺术所取得的进展来看,更重要的是指人生的过程。
   此前,我与李彬有过并不频繁的接触。在那些年的交往中,他给我的印象,还显得很单薄,气质里缺少一份厚重,但机灵利索。而我又顽固地坚持“书如其人”一说,看他的字,是一种柔美的取向,有点弱,字的造型等都没问题,能看出感觉很好,尤其是手感特别地好,也下了许多的功夫,但字的线条就觉得有点浮滑,气息也因此显出仓皇。写字上升到艺术之后,归根到底是“线”的问题,“一画”里面有许许多多的关于艺术的东西纠结着。一道线简直就是大千世界,所以熊秉明先生才说,书法是中国哲学的哲学。那时候的李彬对“线”的问题可能还是没有明显意识。
   在还没有推心置腹的交流前,我私下在想李彬应该是有很好的艺术秉赋,也有执着投入的热情、信心和毅力,而现在仅仅是缺少一点见识了。他如果走得远一些,看得多一些,所谓“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当然会有成就的。
   我这样想着,李彬就来辞行了。他经过深思熟虑,终于决定负笈远游,去京城求学。临行时,我把北京的朋友介绍给他。这无疑是出于真心的关照――李彬在我眼里,太孱弱了。他的远行就有点“悲壮”。我真诚地祝愿他学有所成。
    两年后他回乡我们再聚时,他便有些“气象”了。
   倒不是因为从都市回来,就气宇轩昂得让人肃然起敬。也不是说他在各类书法展赛和诸多专业媒体上频频亮相,用这个标准来评价书法家已经显得很乏味。我是在重聚后的谈话里感觉到他所呈现的丰满。这两年里,他在北京大学艺术学院修完了研究生课程,并且与友人办起了一个很有品味的电子杂志《品味水墨》。我没打听李彬学了哪些又学得如何,但只要上网读读他们的这本杂志,便可以知道他作为一个颇有名气的专业杂志主编,在艺术领域所涉及的远远超过了一般书法家所能得到的范围。这需要有多少的底气才能做到是不言而喻的。并且,思维的敏捷、思想的深度也就在字里行间,汩汩地流露出来。这不需包装和炒作,也无论你认同不认同。
   那一个晚上,李彬和我就坐在我的书房里喝着茶聊天。更多地是谈他在北京的生活,也时而涉及艺术。在各种不同话题的交谈里,我明显地感受到他的充实。从人生到书法,处处都有经历和感受。这就是阅历――我是说,李彬在短短两年时间里都见识了许多之后,变得富有了,也成熟起来。
    该谈谈李彬如今的书法创作了――
    这几年里,我在许许多多的报刊和网站上拜读到李彬的大作。因为关注,所以看得仔细。毫无疑问,李彬的书法创作在这些年后长进很大,他所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肯定也有不成功的作品发出来了,有漫不经心的应酬,但这不影响我们对他的评价。去年年底,他寄来了他的作品集,这里面基本上是他精心准备的作品,代表了他近年来的创作水平。
   我并不是说李彬的书法是绝对成功了,那恐怕有朋友之间互相吹捧的嫌疑,而且实际上他的创作里还有许多他还没有意识到的欠缺。我是认为,相对于他的过去,他的进步很大。书法弄到一定的份上,想提高一点点也很不容易,而李彬在这两年中,跨过了这个艰难的槛,成绩尤为突出。更有意义的是,李彬的进步,显然不是一次自我否定的过程,也不是一个质的飞跃,只是他找到了一个使自己有所提高的“点”,然后即在这个“点”上立定了脚跟,在很短的时间里,把一种“风格”建立起来。这个“点”是一个诸多因素的结核,综合起来概括成一句话,即是对“帖”的理解。李彬在这两年的游学中完成了这个理解的过程。
   有许多东西能理解了就很不容易,特别是书法艺术。李彬的书法是走帖学一路的。他过去的软,是因为写帖;而如今的成功,也是因为写帖。从前的写帖,因为没有思考,或者思考得不可靠,则张皇四顾,底气不足,显得拘谨小气。远游求学使他懂得了许多,他自己感到踏实了。我总爱说一句话“腹有诗书气自华”,用在此时的李彬身上就再合适不过了。仍然是写帖,并不刻意搞点形式来弥补,而仅仅是他让他的作品流泻出一派书卷气韵。气息的变化,这不是说句话就可以做到的,也不是练字就能训练出来。你对一个虽然很虔诚地听从而不能理解的人说上一百遍,他依然把字写得俗不可耐而自鸣得意。李彬在远游求学过程中,完成了这个变化。我甚至想过,如果没有李彬的这次“北漂”,这个变化,不知道会推迟在哪一年,又多用几年的功夫才能完成?
   李彬今天的书法写得很沉着,写得越来越冷静。与过去比较看,一眼就能看出来的是现在的作品中笔按得住,而不是无着落地划过。笔锋走过的轨迹,变得丰富得多;结字也省却了靠缠绕和小动作来虚张声势,变得简洁。“冷静”不是一种矫饰出来的心态,而是一种蕴含,一种修养,是一种很文化的气质。
    我想,在两年的时间里有了这些进步,这就够了。
   还想补充说的是,李彬的临摹比创作更好。看他的临帖,我觉得他的感悟力特别地好,因此我想,他的临摹显示出他的发展空间还很大,他有能力让自己提高得更多。
   李彬还在行走着。还是那句话,希望他走得更远,看得更多。
 
 
   王俊 丁亥正月初六于挹江堂   
 
      作者系:友声书社社员、安徽省巢湖市书协常务理事、和县书协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

冯印强 发表于 2009-4-23 17:08

祝贺!em1 em1

大运河上 发表于 2009-4-23 17:26

em1 em1 em1

艺飞 发表于 2009-4-23 22:10

以对联赞之:芳草荣艺苑百花齐放春晖映晚晴五日同辉

艺飞 发表于 2009-4-23 22:14

以对联赞之--- 芳草荣艺苑百花齐放春晖映晚晴五日同辉

浮沉 发表于 2009-4-23 22:36

技法熟练,感染力差!用心不足也!
页: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查看完整版本: 【翰墨焦点】优秀书法名家专题——李彬(高清作品、影像)·读帖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