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的发言,你应该看到了。
回复 #31 东草房 的帖子
可能是常识。可是我不知道。标准更是未闻。你试试把常识说说。如果是指大运河上那条,我看过,提出商榷总是好的,是一种看法。
但也许你指的是别的。应该有很多。 这是你说的“.....表达的大家(首先自己)觉得好,那就有点艺术了”。
你认为艺术的标准是自己的感觉是吗?
如果你真的连艺术的基本概念都不知道,我就没必要继续参与讨论了。 我昨天还真google了一下。结果:
(一) 导论
1、分析美学的兴起
2、分析美学的特点
3、分析美学专题:定义艺术
--------------------------------------------------------------------------------
(二)艺术能否被定义?
1、艺术的不可定义Ⅰ:魏茨的论证
2、艺术的不可定义Ⅱ:肯尼克的观点
3、单世联:维特根丝坦与分析美学:艺术不可定义
4、艺术不可定义的回应和反驳
--------------------------------------------------------------------------------
(三)丹图的艺术定义理论
1、艺术界
2、丹图的艺术理论
--------------------------------------------------------------------------------
(四) 迪基的艺术定义理论
1、迪基早期的艺术制度理论
2、迪基晚期的艺术制度理论
3、迪基艺术制度理论的最新发展
--------------------------------------------------------------------------------
(五) 其他种种艺术定义理论
1、列文森的历史性艺术定义
2、古德曼的例示性艺术定义
3、比尔兹利的艺术定义
--------------------------------------------------------------------------------
( 六 ) 综述和结论
1、 综述
2、 我的结论
《中国学术网》
http://www.frchina.net/00/last/17.htm
我真不知道,没必要装我不知道。也没必要装知道。这些熟识的“常识”,以为然的东西,其实要不以为然。所以才有讨论。其实你说我的说法不符合艺术的标准,我才想到有没有标准,因为我真没想过艺术有标准,如果有,为什么有,会是什么样。以前以为工业产品才有标准。这也是讨论的用处。
[ 本帖最后由 金沙石 于 2009-4-22 15:08 编辑 ] 我试了一下自己引导讨论的能力,结果将你的主题搞得像滚雪球,
连带问题越滚越多,连我自己都跟不上节奏了。
看来要向果儿那样,把握住一个主题一直讨论下去真是不容易。
佩服你的阅览幅度,艺术的存在必然产生相应的各种各样的意识,
但你列举的几位米老鼠的观点未必都是正确的,不要迷信老外。
我到喜欢你个人的一些观点,我会经常关注的。
我认为,谈论艺术先要对艺术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要有自己的艺术观,有了艺术观自然就有了艺术的标准。
其实,不管自己是否能认识到,每个正常人都有与生俱来的艺术观,
基于这一点,你所说的“.....表达的大家(首先自己)觉得好,那就有点艺术了”,
这种“觉得好”就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艺术标准。
你看,我们的讨论是否完成了一个“莫比乌斯带”式的行走。
玩笑有点大了,不妥之处,请你见谅。
em2 em13
回复 #35 东草房 的帖子
谢谢你的热心话。在这个论坛里,我是个小学生。很多东西,都是新的,很多人,都是我的老师。所有发言,都有启示。即使是“莫比乌斯带”式的行走,也很有趣。带子之外,还有空间,还有风景,这样的行走,也象坐过山车一样,回到地面,却还有收获。回复 #36 金沙石 的帖子
来日方长em13 邱振中问:“这种思考几乎穷尽了语言的各种细节。然而,二十世纪对语言的思考中却有一个小小的疏忽。语言可以分为口语与书面语言两类,对两类语言各自的特征,人们都给予了充分的关注。但是,书面语言有一个特殊的环节──
书写,书写所产生的视觉形式──文字的外观,却没有落入哲学家的视野。
可以说,书面语言的外观本不重要。语言符号(能指)只是为传达一定的涵义(所指)服务,一行文字,不论书写的好坏,只要准确无误,从传达上来说,便没有任何区别。──然而,有没有例外的情况呢?”
http://www.shufa.org/bbs/viewthread.php?tid=110024&page=1&extra=page%3D1
====================
邱振中的这篇文章,是企图在索绪尔的语言-符号论上,寻找一个例外。这个例外,到底他找到了没有?我觉得他感觉到了,却没抓住。
首先,索绪尔的语言观了,对语言的分析,是着眼于口语的。西方文字本质上,是口语语音的记录符号。音-义同时,这是索氏非常正确的观点。书法艺术并不是文字的问题。书法虽然是从日常书写里发展出来,但却是一种艺术活动,不可以等同于文字。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这是老邱开始用错理论的地方。这里有不小的混淆。
符号的选择虽然本身是偶然,但也有必然,这是汉字符号(象形)的特点,这是索氏始料不及的地方。这个倒是老邱注意到的“例外”。书法艺术,正是充分利用了这套符号的特点而发展的。
所以,所谓能指所指,在书法里的含义,就和索氏所说的平行起来,却是另外一套不是语言的语言了。对应于语音的,这里是图像(包括用笔和结构),对于于语义的,这里是图像引起的意义和联想。这样才是利用索氏理论的正确方法。
至于书法这套语言和我们说话的语言之间的关系,则是统一在说者-书者这样的关系中。那是另外一个问题了,第三个问题了。混在这里,就纠缠不清了。这就不怪杂面窝窝说他谬论,98%的谬论。
邱振中是个奇怪的混合物。他借用的理论常常不合用,他的逻辑常常不清晰。但我们对他发现的问题和思路,却不能说不值得再三思考。他的联想确实是丰富的,理论感觉是敏感的。 “意”,是古意。而非今意或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