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21504|回复: 1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1 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融化碑帖 恣意古今———卢乐群和他的书法艺术
杨哲华
作为继于右任、沙孟海、陆维钊之后第三代书法家的杰出代表,卢乐群的行草书融帖碑之长,儒雅中透出雄浑,静谧中显出苍莽,既有历史的、古典的高度,又富含强烈的时代创新色彩。
  以帖为体 以碑为用
  在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浙江临海,卢家是一个书香世家。
  1966年,卢乐群拜在他的第一位书法老师朱在勤门下。
  朱在勤在“文革”前著有《中国书法史略》,写过悼念蔡锷病逝的名联:“万里南天鹏翼直上扶摇那堪忧患余生萍水姻缘成一梦;数年北地胭脂自卑沦落赢得英雄知己桃花颜色亦千秋”。
  跟着朱在勤,卢乐群主要学习正楷、行草为主的“二王”体。一学就是四五年。
  在朱在勤的推荐下,卢乐群到杭州拜访了沙孟海、陆维钊等先生。
  “二王”体是法“帖学”,属“南派”。而沙、陆则崇“碑学”,属“北派”。从此,卢乐群的书风走上了兼容南北两派、融碑帖于一炉的路子。
  从1969年到上世纪80年代初,卢乐群在沙、陆的引导下,走出了“帖学”的狭小范围,苦学北派“碑学”技艺。
  以帖为体、以碑为用的创作思路,使卢乐群笔下在保持帖学灵秀、潇洒、流畅的同时,遗貌取神地吸收了北碑中的雄强、浑穆、粗犷与峻厚,汉碑中的开张与高古,以及民间书法中的率意与质朴,书法创作进入一个新的境界:高古雄强,儒雅萧散。
  厚宣浓墨 潇洒包容
  卢乐群并没有满足。
  1983年,他进一步收集整理近现代出土的殷墟甲骨、西域简牍、河洛墓志以及马王堆帛书残纸,汲取书法营养。
  1985年,他在《西泠艺丛》载文,在当代书法理论界较早提出了从民间书法中吸收营养的主张:“民间书法潜在的审美内容,只有在今天才可能全面彻底地被认识和欣赏。”
  他在考察了汉、唐、宋到明、清、民国各个时期在书法上的轮回和自我否定的历史特点后提出,当代书法家应该用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去寻求表现感情的新形式,要有潇洒、无雕琢、不经意、宽广、包容的审美意识。
  于是,他作书时强调中锋,又不失帖学的欹侧变化;他喜用白色加厚生宣,执较饱满的羊毫笔以浓墨写就。
  白色宣纸似乎与当代尚“华丽”、好“色”之风不相称,但质朴无华中更显精神,也更有丰富的墨色变化。特别是枯笔与淡墨的运用,极虚灵又极为结实。而在加厚的生宣上,顿笔刷字,极见凌厉之势,显示了一种沉着而痛快的辩证关系。
  “羊毫笔的使用,使其线条的质感更为细腻并少了几分火气。沉厚、强劲、柔和、灵逸,这样的力量表达非大功力、大手笔莫能为也!”业内人士惊叹。
  卢乐群笔下的线条,在明确的势态中,微微地表现出波动、曲折的形势,笔与笔之间,因势相生,莫不使人动容。
  不断的实践、学习,加上深刻的思考、创新,卢乐群的书艺引起了业内的关注,也获得了诸多奖项,以致被称为“获奖专业户”。
  可是,1990年之后,卢乐群却在书界突然“蒸发”了。
  直到近年,卢乐群在朋友的再三说服下,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个人书展。
  十年磨剑 超越自我
  这10年,他躲开城市的喧嚣,住到临海北固山麓。因为院子后面的一片松林,他给自己的住处起名为“听涛阁”。
  十年磨一剑。卢乐群又登上了一个高峰。
  “豪气内敛,冲淡日多,人书趋老,或有得意,更见得淳而且和。”
  散文家兼书法家的刘长春情不自禁地赞道:“当我们有幸读到《卢乐群书法二集》的时候,这个吃惊实在非同小可。一支笔、一张纸,计黑当白,也计白当黑,用现代人的观点来说,无非是一种艺术的造型与空间分割。可是,当你站到卢乐群书作面前的时候,枯藤老树的苍劲,高山飞瀑的奔放,长风卷云的舒展,还有荷塘月色的清韵……”
  “学艺先做人。如果,一个人能抛弃负担,不为名利所累,他在创作中才会放开手脚,才能进入一种更高的境界,创作出真正的艺术作品来。作为艺术中人要能超越自我,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卢乐群认为。
  在潜心研究后,卢乐群发现,唐代尚法,宋代尚意,明代尚神,清代尚质,现代是多元的。能否把具有时代特色的民间书法的潇洒飘逸,加上高古的篆隶的笔法、笔意,带到楷书行书之中呢?
  魏碑变行书很难,赵之谦实践成功了;碑帖结合也非常难,于右任、沙孟海等人也实践成功了。
  “时代特色就要有一种意态高古、纯净雄强的艺术。”
  不久,卢乐群发表了《隶体行书化的思考》,又推出条幅“良师善教重芳德,好友相知少许年”、“为艺休如时尚气,多师润化自家风”等一系列作品。在结字上,寻求汉隶与行草书的结合体,并成功地将“石门颂”赋以行书的连贯与流畅,简约与多姿。其结字造型上向背、曲直、欹侧、开合的随机运用,令人感受到无处不在的张力。结字的夸张变形,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现代书法创作的共同趋向———走向“二度抽象”。
  “书法的复古主义再一次成为潮流。在书法的实用性减退之后,艺术性更加突出,更作为心灵的表述,也更加注重韵、法、意、情、质。”
  “我宁愿做一个永不满足的探索者。”卢乐群说。
http://www.shgj.org/dvbbs/dispbbs.asp?boardID=14&ID=796&page=1
http://www.shgj.org/dvbbs/dispbbs.asp?boardID=14&ID=797&page=1
http://www.shgj.org/dvbbs/dispbbs.asp?boardID=14&ID=798&page=1
http://www.bloghome.cn/index.php?op=ViewAlbum&albumId=19913&blogId=19445
http://www.bloghome.cn/index.php?op=ViewAlbum&albumId=19903&blogId=1614
http://www.bloghome.cn/index.php?op=ViewAlbum&albumId=20034&blogId=19559
http://www.bloghome.cn/index.php?op=ViewAlbum&albumId=20051&blogId=19578
http://www.bloghome.cn/index.php?op=ViewAlbum&albumId=1820&blogId=1614
http://www.bloghome.cn/index.php?op=ViewAlbum&albumId=22327&blogId=21802
http://www.bttp.net/bbs/dispbbs.asp?boardid=6&replyid=21590&id=3214&page=1&skin=0&Star=1
http://www.gmw.cn/01gmrb/2000-10/24/GB/10^18583^0^GMA3-215.htm
http://www.bjyouth.com.cn/Bqb/20001024/GB/4411%5ED1024B0901.htm
http://blog.shufa.org/blog.asp?name=handwriting   
http://calligraphy.blog.ztlz.net  
http://www.people.com.cn/GB/paper40/15166/1345132.html
http://news.sina.com.cn/o/2005-07-08/02236378902s.shtml
http://www.nmcgallery.com/web/lulequn.htm
发表于 2006-1-2 20:15 | 显示全部楼层

融化碑帖 恣意古今———卢乐群和他的书法艺术

卢乐群书法作品[UploadFile=200548123720563_113620424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