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3468|回复: 5

墨品见风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8-19 07: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墨品见风采
□陈燮君
  华、程君房、方于鲁为代表的歙派,墨品典雅高洁;以汪中山、邵格之为代表的休宁派,所制油烟墨颇负盛名,墨品华丽精致。程君房、方于鲁各著有《程氏墨苑》、《方氏墨谱》墨史巨作传世,是文人制墨之实践者。清代,徽州的制墨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制墨中心在歙县、休宁、婺源三县。墨肆林立,名家辈出,曹素功、汪近圣、汪节庵、胡开文四家先后崛起,制墨世代相承,盛名远扬,后人称作四大墨家。此时,墨的品类众多,墨的制作也趋于完善。制墨在徽州已成为一大产业,并有逐渐向外扩展的趋势。墨已成为实用与艺术兼有的文房珍品。   赵正范先生藏墨十余年,所得颇丰,今以自藏清代墨编为《清墨鉴赏图谱》一书,书中各墨俱有彩图和拓片,并从正背、侧面、顶面多个角度全面展示墨品的风采。书中的文章也有作者独到的见解。墨谱一类的书籍,明清、近现代时有付梓,但与其他文物收藏类书籍相比,还是十分稀少。《清墨鉴赏图谱》的出版,丰富了图书市场,对初学者普及了墨文化知识,对收藏、研究者提供了参考实物,对广大的读者也是一次艺术的巡礼。
  墨是中国传统书写工具的必要组成部分,分为天然墨和人造墨两种。一般使用的人造墨,是由碳素单质和胶类相调合加工而成。
  1982年湖北江陵九店砖瓦厂五十六号战国墓出土的墨是迄今所见最早的人造墨,时代为战国晚期早段。战国秦汉时期,墨由手工捏制而成,形状不规整,研墨时需搭配研子以磨出墨汁。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墨模的发明,制墨技术有了新的提高,墨的形状趋于规整,产量也有所增加。唐代经济文化的发展,带来墨业的兴盛。产地由汉代的扶风、隃麋、延州三地扩展到易水和潞州。安史之乱后,北地一批制墨名手奚超等迁至安徽歙州,开始徽墨称雄墨业的历史。明代徽墨的生产有了新的局面,出现了以罗小

发表于 2007-8-19 20:4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朝花夕拾 的帖子

em1 em1 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8 21:04 | 显示全部楼层
em1 em1 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21 19:30 | 显示全部楼层
face13 em1 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15 16:25 | 显示全部楼层
em1 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15 18:47 | 显示全部楼层
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