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1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1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20543|回复: 3

徐利明惠州讲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8-21 20: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8月6日,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书协学术委员、江苏省书协副主席、南京印社社长徐利明应邀来到广东惠州古循书画社座谈讲学。惠州书坛的中青年精英曾国祥、李杰、赵玄、胡立伟等二十余人出席了座谈会。
惠州地处粤东,古称循州,山川秀邃,以罗浮、西湖等名胜闻名海内,素有“岭南名郡,粤东门户”之称。1000年前,北宋书画大家苏轼曾在此寓居三年,其间“饱食惠州饭,细和渊明诗”,留下了大量的诗文墨迹。风流余绪,薪火相传,故惠州人爱好诗词书画的风气,至今不衰。徐教授作为当今国内最负盛名的书画大家之一,与惠州也颇有渊源,10多年前,惠州市园林局就专门邀请他为该市的国家级风景名胜西湖题写过“苏堤玩月”的石碑。现在,这块高大的汉白玉圆形石碑,仍伫立在西子湖畔,成为景区的一大亮点。
8月6日本是今年农历立秋的前一日,但地处岭南的惠州,仍烈日蒸腾。徐教授一袭白衣,精神矍铄,潇洒出尘,似乎南国高温、舟车劳顿对他没有任何影响。整个讲学过程,教授侃侃而谈,兴致甚浓。他首先对古循书画社的创作水平给予了较高评价,也提出不少具体的建议。随后,徐教授用了两个多小时的时间为大家讲课。他的讲学很有特点:从当今书法界的种种弊端说起,阐述书法艺术的发展规律,强调面对纷繁多变的书坛,如无学问、无史识、无定力则难免茫然失措。因此有志于书艺的人必须博学旁收,历练自己的洞察力、领悟力和判断力。只顾埋头写字、抬头跟风的人是没希望的。徐教授通过回顾自己先后师从田原、林散之、启功、陈大羽等老一辈名家大师的学书历程,总结了研习书艺、不断提高的经验,指出跟随老师学书的过程,其本质就是随老师共同向古代高手学习的过程。因此,不管恩师多高明,弟子也不能亦步亦趋、鹦鹉学舌,尽管那样简便快捷,且易获名利,但也容易被淘汰,难有大成。徐教授还通过对古今几位书法家个案的剖析,从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学识结构、书写工具、地理条件、社会环境等多个层面阐述书法创作的条件和要素,提出学书必须具备两种心态:临写法帖时要虔诚恭敬,把前贤的精华尽收眼中,尽显笔端;自行创作时则要目空一切,唯我独尊,将自己的才能发挥到极致。最后,徐教授指出,随着信息化、网络化的飞速发展,今后的书法界,不会再有地域流派,只会注重个人特色。希望古循书画社的同仁切莫局限于一隅,而要放眼天下,深入挖掘艺术家的个人特质。在整个讲学的过程中,徐先生深入浅出、宏富精微的讲演令人耳目一新,倍受启迪,其幽默、风趣的话语也不时引起大家会心的笑声。
   座谈结束后,徐教授乘兴为大家即席挥毫,用其风格鲜明、享誉书坛的“徐式行草”在六尺整张的大幅宣纸上书写了其自作诗《答友人》一首:“如山退笔岂堪雄,墨海掀翻兴未穷。发自真心方为艺,千流万壑汇其中。”大笔如椽,一挥而就,其酣畅淋漓的气势、络绎缤纷的笔法和自然多变的节奏,给在场的每一位观者都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发表于 2005-8-21 20:54 | 显示全部楼层

徐利明惠州讲学

好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8-21 23:02 | 显示全部楼层

徐利明惠州讲学

曾与利明有几面之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8-22 18:06 | 显示全部楼层

徐利明惠州讲学

如能请徐先生来网上就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