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他在几百米外就闻到了猪油香味 钟国康出生在广东省雷州市九龙山脚下的生产建设兵团农场,是第一代中国农恳的子弟。农垦对于中国人来说,是新中国一代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青春记忆。他们用青春的热血和汗水,改变了祖国的大好河山,给中国农民做出了榜样。现在,那群农垦老战士,在回忆当初战天斗地的情景时,仍然豪情万丈,斗志昂然。而那时超负荷的劳动,病痛的折磨,饥饿的情景大家都好像忘记了,再也不会说起。 农垦对于钟国康来说,是一个看到外面世界的窗口。如果在农村,那是个封闭的世界,而农垦不一样,人员来自五湖四海,有当时的转业军人,农村的进步青年、大学生、老革命。上级有农场总部、市、省有农垦局,国家有农垦部,就是在中国农垦系统任何一个偏远的农场,都能通过这个窗口,看到全国。 所以,钟国康一出生,就有了一个“窗口”。 然而,随着弟妹的到来,钟国康的父母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只好把“大一点”7岁的钟国康送回广西北流瓦窑头村老家的农村给爷爷奶奶带。农村穷,但饿不死。 在国家三年经济困难饥荒的年代。钟国康没有饿死,是他命大,也是父亲给予他的名字“国康”一直保佑着他。不是家康、县康、省康,而是国康。可见他父亲在农场这个“窗口”是看得很远的。 钟国康在回忆这段生活时,非常轻描淡写。他说:“在广西老家农村读书,学费是交谷子,好像只有10多个学生在破庙里,没有课本,老师都是即兴讲课。每天都拿毛笔,抄写老师写在黑板上的字。那时抄字的墨汁很臭……” “我每天上学放学都经过一条桥……” 钟国康对自己7岁的回忆总共就那么多。我说你哪算是学校,像是私塾。北流处于深山老林,那时离中国解放只有10来年,学校不正规很正常。 一年后,钟国康的父亲回家看他时,不再忍心留他在“私塾”读书,又把他带回广东九龙山脚下的农垦正规学校读书。 我觉得奇怪的是,钟国康为什么对老家读书这段童年的往事变得如此健忘和冷淡?是时间把一切忘记了,还是时间把一切都隐藏着? 在贫穷岁月,人的鼻子是最敏感的器官。对于油味、香味异常灵敏。我听一位朋友说,三年困难时期,有天晚上放学回家,母亲在用猪皮炸油炒菜,他在几百米外就闻到了猪油香。那个香,现在都没法用言语表达,他们家当时很久很久没有吃过肉了。 而钟国康回答我的访问时,是用鼻子说话:那时墨汁很臭。他连肉味都没有闻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