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1899年秋天,时任清廷国子监祭酒的王懿荣得了疟疾,京城的一位老中医开给他一剂药方,他看到药方上的一味中药名为“龙骨”,感到十分奇怪,很想看看“龙骨”是什么样。可找来药渣一看,“龙骨”在药房里就已经被捣碎配药了。王懿荣让家人去药店买回了没有被捣碎的“龙骨”,反复翻看也没有看出什么名堂来。 一天,来自山东潍县的古董商范维卿来到王家,范从河南安阳搜求了几样宝物,找王懿荣鉴定,无意中从兜里掏出些白色的“龙骨”送给他。客人走后,王懿荣拿出“龙骨”仔细琢磨,将大大小小的“龙骨”对到一起,竟然拼成了两三块龟板,有的龟板上面还有许多刻画的符号文字。他擦去龟板上的泥土,那些刻画的符号文字变得十分清晰,他惊呆了,这莫非就是先民们留下的文字?他凭着广博的国学知识,从刻画的符号文字中辨认出了“雨、日、月、山、水”等象形字,还从龟板上找到了商代几位国王的名字。他遍翻各种史料典籍,最后弄清楚了,这就是篆籀之前的上古文字,这些文字所记载的是上古之人占卜祭祀的情况,这些刻在骨板上的文字就是甲骨文。 甲骨文自1899年发现迄今,在殷墟出土大约15万片左右:中国大陆藏有近10万片,港台有3万多片,旧中国流散到日本、加拿大、美国、前苏联等10国的有26000多片。甲骨文单字有4500多个,目前已识2000余字,公认仅千余字。 (选自王根权/《书画趣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