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20094|回复: 0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4-14 18: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equote]
画妆—中国戏曲主题艺术大展
2005年4月8日—22日,“画妆——中国戏曲主题艺术大展”将于今日美术馆举办,该展览是今日美术馆于2005年隆重推出的大型展事,由著名策展人、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范迪安先生策划,将办成具有规模效应的巡回大展。
此次展览是关于中国戏曲主题和题材绘画的首次集中展示,既包括林风眠、关良等老一辈艺术家的传世精品,也包括韩羽、朱振庚、丁立人、陈丹青等知名艺术家的代表作品,更涵盖了王天德、申亮、彭薇等许多艺术家以不同媒介创作的新作,共有200多件代表中国戏曲主题艺术创作最高水平的作品参加此次展览,在立足于现当代中国艺术创造的戏曲主题艺术作品的同时,展现新的艺术理念及其文化价值。该展览的主题是“画台前幕后,妆社会人生”。戏曲与绘画结缘可追溯至中国艺术的传统时代,现当代以来戏曲主题或题材的艺术创作更是一个方兴未艾却又鲜为关注的课题。正值当代艺术呈现出各种观念同台竞技的场面之时,戏曲作为一份艺术传统资源愈发成为当代中国艺术家青睐的元素。当代人眼里的“戏曲”已经不再仅是戏曲艺术本身,而是作为创作契机的观念与表现形式的媒介,通过此次展览,观众将在与“戏曲”这个主题和题材的作品对话的同时,体会到当代艺术的丰富多样性和独特的观念性。
[/equote]
参展艺术家及主题分类
画评申亮:如梦似幻的炫彩中编织着梨园百态,黑白叠影里又舞动着镜中身段。梦幻与现实在灵动中若隐若现……
尚扬:戏曲题材传承千年,却在新的千年中遇到或摒弃或革新的命运,它将何去何从犹如这未完成的作品一样发人深省。
仇媛媛:运用雕塑语言连接皮影戏的趣味和玻璃钢的特质,于是乎机器人般的当代造型手法与古老的民族视觉元素找寻到了对话交点。
焦兴涛:灵巧的戏人在三维空间里演绎着性別的疑惑,角色的压力,古韵与今腔的片段生活。
陈波:样板戏本是六十年代戏曲界的革新,当今对样板戏中人物的造型变异却又成为一种新反思。
王粲:洒脱的笔墨、写意的构思却在讲述一段段精心的戏中世界,可谓“逸笔由之,淡雅有致。神韵浑化,旨朴齐归。”
周伟华:舞台角色与现实中人被置于同一蓝色空间中,悬浮、拼贴、置换、变调创造着当代视觉环境的戏剧性结果。
丁立人:从石刻、彩陶、刺绣、印章等中国民间美术土壤中吸收出艳丽、明快、清新的特质,取材于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民族元素,构成西方艺术表现形式下的中国画手法。
徐累:绘画的三维空间、舞台的间离效果和物象的自由放置全被隔离在绿色帷幕之后,隐约中透露出的戏台将整个装置的结构效果和美学理念组成一种当代性的视觉概念。
高马得:运用漫画的夸张和中国写意水墨画的特点,讲述了一段段舞台上与社会中的善恶美丑。入戏之深和出戏之神正是老一代戏曲人物画家的典型特征。
关良:传统的变法、中西的融合、纵横于“意”中。关良从艺一生都通过对戏曲母题的借鉴和演绎,探索出一条融合西方表现主义与中国传神写意原则的戏曲人物画新路。
蒋焕:游戏式的语汇导演着一幕幕当代人的梦想与戏剧化的现实,画家的机敏与幽默跃然画中。
谢中霞:红艳跳跃的色彩、轻快流畅的笔致、油画中凸现水墨情怀,戏中的角色与自我就在律动中显示着新的活力。
孙海青:满满当当的画面里,却仍在依稀的缝隙间填满密密麻麻的文字……无论是浅赭色的团扇还是淡青色的大幅作品,都能在端庄敦厚的外表下读到空灵旷达的道禅精神。
岳敏君:极赋自我特性的“大笑脸”配上戏曲程式化的头饰,图像结构被解构之后,仍然是“岳敏君式”的自我与现实的矛盾统一。
聂干因:浓重、富丽、强烈、抽象……独特的“重彩脸谱”呈现出戏曲画中的阳性之美。戏曲脸谱中的程式化与绘画中的抽象表现性在此相映生辉。
钟孺乾:借由戏曲题材,画家融汇了古代洞窑壁画的视觉效果、民间绘画的造型题材和传统积墨技法创作而成“重彩写意”的个人画风。探索实验的过程中,其始终把握着中国文人的精神特质。
汤国:画境即梦境,运用西方的艺术形式重构幻境里的精神家园。
李云:年画式的梨园绣像重组,将其展现于当代艺术舞台上可谓自我在角色中的演绎,角色在自我中的映射。
朱振庚:画家凭借数十年的笔墨修炼功底以及自己独到的艺术见解,不浮不躁的创作心态,使其写意作品于规矩处见活泼,生动处见力度,磅礴中见严谨,得意而不忘形。
卓民:来自仰韶彩绘的灵感,这个被遗忘许久的古老东方艺术的辉煌成就了画家岩彩画于今日的色彩,而戏曲主题作品中不断被分裂、组合的造型,透露出这位旅日画家浓浓的中国情结。
周京新:坚实的笔墨功底在戏曲人物造型中一览无余。南京艺术家特有的人文气息与平和心态由此可窥见一斑。
王俊英:女性一旦拿起画笔,描绘的多半是自己。在她们的心灵舞台上,角色即自我。王俊英通过细腻写实的笔触以及斑斓绚丽的色彩实现了许多女人心中的梦想——走到戏台上,演绎自我真实的人生。
彭薇:巨大的华衣中流露出画家的古典情结。而作品的典雅气象背后,则是这位女画家观察生活的独特视角。绣花鞋、锦绣长袍是画家惯常表现的题材,若没有那一份平和知足,又岂能成就画面中的淡定完满?
韩羽:画家早年从事连环画、漫画创作的经历使其在运用笔墨线条的时候游刃有余,而画家将生活中捕捉到的“意、理、趣”结合个人从戏曲艺术中得到的滋养,画出了自己作品中的“理”和“趣”。
林风眠:“我的目的不是求物、人和体积感,而是求综合的连续感。”鲜艳丰富的色彩、独特夸张的造型、或空白或浓烈的背景和寥寥勾勒的线条,戏曲主题的作品虽然不是林风眠的主要创作,但是其中所表现出的时空混合感无疑为戏曲主题作品又开一新路。
梁长胜:黑白色的强烈对比以及线条的简练、流畅使得画家的版画作品凸现出与其油画作品截然不同的气质——简单、质朴。而戏曲人物作为主题进行的创作,又使画面平添了一种诡异的气息。
陈丹青:二十九年前第一次画戏曲人物——除去画家这二十九年的辉煌丹青路不谈,仅凭这一点,就使得这组速写作品格外珍贵。
梁占岩:熟稔的笔墨语言在画家笔下被从容挥洒。即便是很少涉及的戏曲主题,也由于画家对于笔墨的驾驭能力而颇具个人风采。
苍鑫:通过艺术行为与戏中人物服装进行互换,从而实现艺术家对人生的质疑——何为角色,何为自我?身份该如何互换,而身份又究竟为何物?
吴维佳:已经脱离具像的表现语言,作品中被着重强调的是戏曲艺术中的某个细节,而并非戏曲本身,在那一刻,绘画成就了戏剧的沉默和凝固状态,生命不绝,吟唱不止。
王东春:凝重的画面色彩,抽象的绘画语言,在面对由画布构建起来的人生戏台时,角色与形象游离于现实与梦境之间,在画家笔下得到了重新的演绎与诠释。
苏子:对比强烈的色彩是画面中经常出现的。大红大绿成就了浓烈的画面语言。画家的女性意识以及童年时期形成的带有个人心理体验的戏曲艺术情结形成了画家的独特风格。
潘玉良:这位颇具传奇色彩的女画家的戏曲主题绘画并不多见,而大胆的用色与粗重的线条在体现画家对于色彩以及造型方面的天赋并由此形成的个人风格之外,还涵盖了这位经历丰富的女艺术家独特的心理世界。
沈浩鹏:将中国戏曲元素融入当代设计艺术创作中,戏曲中的色彩和造型被挪用到艺术家的观念当中,结合当代设计语言,形成了作品先锋又不失厚重的风格。
刘红沛:几十年扎实的笔墨底蕴,使得作品画面不投机,不取巧,敦实质朴。戏曲的古韵与中国传统笔墨的精华展现出存在于当下的精彩。
雨鹤:似是逸笔草草,漫不经心,却流露出画家闲云野鹤般的悠然自得。
王鉴为:巨大的画幅考验着这位年轻的画家对于画面的控制能力以及整体布局能力。所幸的是笔触的节奏以及画面的张力并没有让观者失望。作品传达出画家对于传统笔墨的执著思索与感悟,在七十年代艺术家中相当典型。
王晓辉:浑厚的线条,浓重的色彩,将画家对于笔墨造型的驾驭能力展露无遗。
刘彦:轻松、调侃的氛围,喧闹的画面以及现代人物与戏曲人物的穿插,使得作品如若梦中。梦幻与现实通过这位女艺术家的画笔得到了统一。
朱新建:无论是京剧人物,还是样板戏,都在这位新文人画家笔下具有了鲜明的当下特征。画家对于笔墨的独到理解与阐释,使得作品不拘一格。
南方:独特的构图与视角使作品释放出一种轻松与戏谑。
王天德:这位喜欢思考的艺术家创作的作品也因此带有了沉重色彩。古代的服饰于当下的境遇中被破坏、解构,其作品表达的正是当下人们对于传统的思索与重新建构。
陈秋林:通过中国戏曲中的著名剧目《霸王别姬》来表达艺术家在面对三峡工程之前的大规模拆迁活动时所感受到的离别之情,“离别”这一主题也在大家熟知的戏曲剧目下得到了充分阐述。
武艺:画家的作品就如同他笔下的文字,都有着惯有的轻松视角与调侃手法。而仔细体味作品的背后,则是画家对于人生的独特理解以及历经世事之后的悲悯与平和。
罗彬:画家对于笔墨造型的严谨、平实态度使得作品妙趣横生。其个人对于戏曲的独特体验透过画面直指人心。
崔进:姿态各异的人物将巨大的画面充斥得不留一丝空隙。在崔进的作品中,人物神态各异,色彩典雅,当下人物形象中隐现的戏曲人物造成时空转换的效果,是与众不同的视觉体验。
吕超然:这位老艺术家的童心、笔墨功力、平和心态,使其作品浑朴凝重,神采动人。
程十发:勾写填画,笔笔见功力;八十高龄艺术家,从从容容写春华。
张铁梅:平涂的底色,朦胧的造型,戏曲主题淹没在艺术家真我的表达中,对于传统的解构与思索在作品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李云(男):以写实手法强调人物形象,画面中巨大的戏曲人物扮相与观者对视,在营造出画家与观者的心理对话的氛围的同时,凸显了画家对于戏曲艺术的个人表达。
程健佐:抽象的表现手法,画面中光怪陆离的的戏曲人物造型,都渗透着画家对于生命的思索。举手投足之间,时光悄然凝固在咫尺之间,任凭观者驰聘在他的前世今生。
朱进:画家使用独特的材质对戏曲这一主题进行表达,厚重的画面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边平山:画家的油画作品与水墨小品的风格有很大不同,但是仍然保留了那一份轻松随意,平淡天真之情。戏曲这个浓墨重彩的主题被画家的淡定心境描绘得别有意趣。
周跃潮:艺术家通过作品寻找在人类社会的废墟(一场无尽的戏剧)中的主角(空白者)为构思中心,表现了人类社会、人性、斗争,最终导致作品中理性的死亡,非理性成为主角。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