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十月谓之金秋,然四季而来,清秋难耐,千年依旧; 悲声夜夜也摧新花老 ,愁向西风年年无奈待春音。西风的夜来,暗藏了千古不尽的萧瑟。这个令多少诗人愁肠百结的声音啊,在惨惨凄凄中将一切带入了惆怅与寂寥!欧阳子秋声赋或许正是代之而作吧!烟飞而云敛,泉清而流红,草拂而色变,木遭而叶脱。
.
这是一片孤独的天地,萧山远水,寥寥北雁,一鸣四声叹,正是老来时!历览千年,不正是这种境况让无数落第文人,漂泊他乡,一声悲凉,泣血沾裳吗?于是张继叹曰: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不正是这种声响令天涯游子,感怀身世,摧肝断肠吗。才有这秋思之祖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不也正是这种悲廖触及了失意宦游人的惆怅吗?才有了这“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伤怀之叹!更有胜者,古人伏案三载,突现江边蒲柳昨日华茂之姿,一夜望秋零落,凄怆江湖,不尽悲从心来,郁郁而老去。怅然若此,而今几人能为之?
.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别四时过半,萧萧落木,滚滚长江,江木如此,人何以堪?别友远去,秋意正浓;日暮途远,人间何世;海内知己,几时再逢?别亲故已不再,呼号如秋风,托体同山兮,洒酒筑新冢!别自身悄去,满目萧然。弃我去者,昨日之日,韶华二八今不似;愁我心者,今日之水,汤汤东流仍不休,逝者如斯,何时是尽头?这秋的悲意竟是千年也未有消去,在代代相传中积淀,化成血液,流淌在四季轮回中;或许这样才有了千古的秋思,还有这千古的忧伤吧!
.
秋思固然是感怀的,但未必尽是伤叹;至少在有花的时候,亦可为烂漫而多彩,正如在这桂香始浓的杭州了:
.
十月花开玉桂羞,潇潇一落满杭州;
要说杭州,仿佛自古便没有什么愁秋的诗作了。那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潋滟秋波,四色参差,即便是在秋深日暮,愁人独游的时候,也未能吟出什么伤心的诗句了。天堂永远是这样悠然而自得,不以秋声而自怜的。何况在这个时候了!恰是蟹黄酒香,诗满橘红的时节,邀得三五好友,即兴幽径赏桂,深林踏秋;若要吟诗,自然也是,人闲桂花落,鸟鸣山更幽了,何来半点萧冷之意呢?素有赏桂胜地之称的满陇桂雨,也算是西湖周围的可看之处了。自想古时定为文人相邀的佳处。
然今天,却不敢如此来说了,车水马龙,莽夫往来,全然不在赏花,尽是采薇摧花的高手!不禁令人也有一点伤秋的味道了,而这显然是迥异于古人的。
杭州的秋,自古便是南北文人赏咏的对象。亦是那些善感士子远避悲廖的理由了。素雅而可亲,烂漫而绮丽,谁不想倾其所有来写写它呢?自然,吟咏的诗作便是如这秋一般再也写不完,道不尽了。想想杭州本来就是生诗的地方,古往今来有多少诗人流连在这迤逦山水中。白居易,苏东坡自不消说,胡适之,徐志摩也不愿多提;人文荟萃,诗书鼎盛,可堪江南第一。可是近来却有几人能写诗呢?还有多少人可读诗呢?独自吟诗且为乐,怕让他人笑我痴。想想今日却真的不如从前了,纵然西湖桂雨着实美如诗画,但终究还是掩不住她颓去的影子;或许杭州真的步入秋天了。
.
.
——朱莉雅所思予书之2008.10.20个人日记而已
.
.
.
.
.
:作者嘱咐 :
(朱莉雅原创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不得摘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