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21610|回复: 2

[其他] 黄苗子:心画根源在写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9-26 11: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安晚”的书房名字真实地映照出黄苗子恬淡自如的生活状态,2007年4月他的夫人郁风离他而去,这个名字仍会明显地折射出黄老内心的感伤。黄苗子和郁风是文坛最令人羡慕的才子佳人。郁风老师辞世,黄老一直没能走出耄耋之年的丧偶之痛,一直快乐不起来。身体欠佳的黄老,谢绝了很多社会活动,能够采访到他老人家真是太大的幸运。我们来到了距东三环不远处的黄老家中。黄老的家在繁华地带,但家中却是安静幽雅的画室书斋,各色的菊花给不大不小的干干净净的房间,带来了盎然的暖意和无边的生机。95岁的黄老从内室走出来,身穿黑色对襟中式棉衣,面色红润。接过我的名片,黄老从衣服兜里掏出眼镜戴上,笑着说:“不戴镜子看不见。”看到名片上的《第7日》,黄老问我:“《第7日》应该是礼拜天吧?”听了我的解释,黄老出声地笑了,爽朗、清脆、真诚的笑声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气氛变得温暖亲切。
5 k8 B  o+ G8 [, t) q, M" V
0 K  w! a( [4 s# A+ C  “为学要如金字塔”1 j5 C; L. m$ P5 O2 H. |3 T. D
& d/ a& b4 N! d3 \
  读书是黄老为数不多的嗜好之一,他曾经写过这样一段话:“我也没有什么嗜好,音乐会之类偶尔参加,那是为了陪爱人、充风雅的缘故。我本身则是个‘音盲’。书法是早年就受邓尔雅先生教导的,一直就喜爱。此外是读书,拉拉杂杂的什么书都读。如果要我再举出些嗜好的话,那就是馋,爱吃肥肉,为此经常受到孙女妍妍的黄牌警告。”0 i+ y# N" @6 a+ O, `# m4 W  _
$ t' {2 F# `, x& P
  他告诉我们自己每天不读书是不行的,空下来的时候读书,查阅参考资料时要读书,写作时也要读书。不读书的生活就好像是缺了什么东西似的,感到空虚。“我的生活就是读书,读书也就是我的生活——我就是这样过活的。”黄老安静祥和的气质,让我们感觉到黄老是真正潜心于艺术世界的人。黄老的书房像是藏书阁,他戏称这里是书店的仓库,就连书架上都堆着一包又一包的书。零零碎碎也好,拉拉杂杂也好,这恰恰如实地反映着黄老那种“读书过活”的状态。黄老笑说:“人家说是,千万不要到我家里来,因为,你如果要玩股票啊,打麻将啊什么,都怕输嘛,到我这儿来,全‘输’。”: b6 |  h+ f' p; t1 K4 o

# ^) D9 i, x4 [0 e8 [  对于爱书的人,书是宝贝,黄老却将许多自己的藏书疏散了,问及理由,黄老先是幽默地回答:“书要是占了人住的地方就麻烦了,几十年的经验还是疏散的好。”然后又说:“年纪太大了,我没有什么大用处了。只好做一些事,把收藏都作个力所能及的了结。我把我的1000多册线装书送给了南方的一个文化单位给他们做研究了。”4 c+ [$ Z8 }3 g9 K
5 J8 L" B( \) Q! E% I
  走出黄老的“书库”,来到向阳的房间里,桌案上正放着《傅雷书简》。黄老说是因为应邀要写几句关于傅雷的话,所以就把这本书放在手边,继而又说:“傅雷是一个真正的读书人,他确实在我们师友当中很典型很模范,我们从前在一起的时候看到他读书思考,确实很了不起。他自己希望成为一个有高度文化的人,而且也希望我们的国家成为有高度文化的国家。他翻阅每一本书,写每一本书,都表现出来火一样的热情。”
+ Q6 {  ^6 \- V$ |$ y4 q! p3 j6 s* t+ V
  黄老念过几年私塾,小学、中学毕业再念一年英文就结束了求学时代。而后来能在填写履历时堂而皇之地写上“大学程度”,还是因为1949年在北京参加过华北人民革命大学政治研究院1年多的学习。对此,黄老说:“我自己没有受过好好的教育,完全是凭自学的,就需要有很大的毅力。开始读书的时候对任何书感兴趣,学问就来了,一口气一辈子读书读下去。书越不读越生疏,就越没有缘分。”
7 }0 r0 q* E2 z' m; b  J) q' [
! P2 K$ z) ^. q. g. v+ P  在黄老看来,读书容易又不容易,因为真正能像书虫一样钻到书里面,从小到大一辈子读书需要很大的毅力。就像黄老为我们写下的读书体会:“为学要如金字塔”,黄老为我们解释道:“读书做学问要像金字塔一样,既要宽广,也要有很高的水平。知识是要互相掺和、互相消化、互相碰撞,学问才能出得来。读书所谓博学,就是要把所有学问都研究透了成为你自己的,这才是一个有成就的读书人。”随即黄老又提笔写道:“读书要有广泛的兴趣,主要是要靠自身努力,当然也需要自由的交流,读书其实是人类主要的生存部分,我反对读书无用论。”- d+ h% }* @8 e2 N

; I, _9 |* O7 P  说到现在出书和读书的现实状况,黄老说:“这几年来恐怕是出书最多的时代,以前没有经济条件很难出书,现在蓬蓬勃勃的,是一个很难得的好现象。‘******’把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否定丧失了,很多底子都没有了,是件很可惜的事情,现在出这么多书正好说明,我们想把文化复兴起来,这是个很好的现象。我个人觉得,越是科技发展得快,就越需要有很高的文化,一个没有文化的国家就等于一个人没有灵魂,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很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0 t! m" b6 w7 X2 N0 X) y9 Y" d7 k
) t/ E& A1 O# V. R
  平生师友难忘" d6 W1 u; e4 L7 ^/ h; C3 u. @6 t
3 w$ a% ]2 _* h' m/ u# x
  对自己是“艺术门边上的小票友”这样的说法,黄老有过这样的解释:“我从小就是个没正经的人,对绘画艺术偏爱漫画,30多岁才从漫画圈中下岗;书法呢,一开头就喜欢上怪怪的郑板桥体;连做诗都喜欢做‘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那一类打油诗。可以说,对于诗书画,我都倾向歪门邪道那一路,即庄子所说,是‘见笑于大方之家’的。”5 x: g6 z+ a4 v' r5 B5 I6 b4 V7 n. ^
4 `$ m% |: s0 j1 _5 v; K
  黄老说,一想到老友王世襄,自己就会感到比较惭愧,大家都是这么大年纪了,人家还是那么勤奋,自己手头还有太多没有办法完成的工作,每天都是一点一点在做。其一是黄老几十年来都在研究明朝画家八大山人,现在预备把他的生平著作、诗画历史做个总的研究,出一本八大山人传记年谱;其二是三联书店出版的《苗老汉聊天》,一共8本现在才出来4本,要陆陆续续出来;另外,还要写字还要画画,人民美术出版社准备给黄老出一本诗书画全集。这些林林总总的事情黄老以95岁高龄仍在坚持不懈地完成,在艺术的道路上黄老从未有过半点懈怠。黄老幽默地说:“少壮不努力,老大‘加点油’比‘徒伤悲’积极一点。”
/ j; m$ P2 S& U  |6 ?. c4 y) N0 }9 [  p2 r
  黄老8岁学书,师从邓尔雅先生。20世纪30年代初到上海,先后在《大众画报》、《小说》半月刊做编辑,从事漫画创作,还参加抗日文化活动。解放后,任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曾任第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其书法作品曾在日本、英国、德国、韩国以及我国台湾、香港和内地展出,并为大英博物馆收藏。& D+ @0 ^) J* n4 V: ]

7 X' w- L6 q% `7 n  看到黄老正在校对的诗稿,我们请黄老朗诵一段自己喜欢的诗,黄老笑呵呵地说:“我的诗不能算是诗,规规矩矩的诗我写不出来,都是一些打油诗,开玩笑的。我这个关于书法我自己感觉有一点体会的打油诗:学书七十老顽童,退笔如山苦未功。一语坡公真破的,通神万卷始神通。”9 }3 n8 c0 q, }

0 w/ a# i% z( h- ~+ ]- U+ \; V5 {# v0 I* P: M  黄老还说过:“人老了,‘经风雨见世面’之后才略有转变,但根子不正,还只是个非驴非马的野狐禅。不过艺术本来就是一种心灵游戏,自己闹着玩之余,爱好此道的人打个哈哈,也就满足了。”正如他在另一首诗中所写的:“心画根源在写心,激昂绵渺或底沉。不知时世葫芦样,自理丝弦自定音。”
- d% B% B1 `( M$ `& ?. c( ?& s
  在艺术的征途上,黄苗子和郁风是珠联璧合的一对才子佳人,被誉为中国艺术界的“双子星座”。黄老卧室的墙上挂着一幅画,黄老把转椅转到面对画作,端详了很久,有些忧伤地告诉我们:“这幅画是我爱人郁风早年画的。她也是一辈子画画,当编辑,写散文。后来一直在搞革命,在从事美术工作。在中国美术馆长期的工作当中,专门给人家做展览、陈列。她一辈子给别人挂画,自己画画的时候就少了,不过现在还是留下了一部分作品,正在准备给她办画展。”说到这里,凝视着墙上郁风的照片,黄老的眼睛湿润了,声音哽咽了,很久很久才将转椅转回桌前。黄老深情地说:“记住她的风度、爱心、艺术,这就够了。” . w8 L" `' ?7 g5 \" U# Z8 o
  N: F- R: O" t4 D
  郁风曾经在接受采访中回忆当初的黄老是“又矮又调皮”,黄老则在一旁补充说:“我们结婚的时候,是那个叶浅予还是谁想的办法,拿两块砖头垫在我脚底下,我站得比她高一点才拍结婚照的。”  A3 |' R! ^* z, Z, H; h3 x6 `
" H) B* a/ c; L) ^) O. y
  黄老说过:“我这一辈子得到过最大的益处就是朋友。我原来只是中学毕业,没有什么学历,都是靠长辈、朋友的帮助,才有了一些学问。”而和郁风的爱情也少不了亲朋好友的撮合。当黄苗子向郁风求婚时,以革命者自居的郁风觉得难以抉择。夏衍专程到盘溪徐悲鸿的美术学院找到了郁风,玉成了黄苗子、郁风这对佳偶。1944年5月,他们在郭沫若的家里举行订婚仪式。当年11月,不同政党的要员在重庆一同参加他们的婚礼,书法大家沈尹默做证婚人,柳亚子和郭沫若合诗:“跃冶祥金飞郁凤,舞阶干羽格黄苗。芦笙今日调新调,连理枝头瓜瓞标。”. g0 R3 Q- p/ e" ?1 ~- V  T
5 @; P& T; U+ G
  1944年,婚后的黄苗子在重庆定居。在黄公馆不远处,有一个更为方便的文化人住所,名为“碧庐”,这是电影界著名报刊编辑唐瑜自费建造的房子,用来接纳文艺界的穷朋友。常常在这里的有夏衍、丁聪、吴祖光、叶浅予、金山、冯亦代、盛家伦、黄苗子和郁风夫妇。大家性情相投,自由自在地欢聚一堂。他们还结交周恩来、潘汉年、廖承志、乔冠华这样的***朋友,从延安来的秧歌剧《兄妹开荒》中有个陕北名词“二流子”,这些文化人便互相用“二流子”调侃。有一次,郭沫若来“碧庐”聊天,兴致勃勃地要题匾“二流堂”,一时没找到宣纸和毛笔,但“二流堂”的名号从此就叫开了。1949年后的北京栖凤楼,住着黄苗子和郁风、吴祖光和新凤霞、盛家伦、戴浩,盛家伦称这里是北京“二流堂”。齐白石、老舍、梅兰芳、洪深等名人高士往来不绝,连上海、广州、香港各处来人,也都往这儿跑。
/ H4 u8 e1 u0 w0 I1 R0 V% N7 w2 I3 N; t9 V6 n' ?( |; T
  黄苗子回忆:“二流堂”除了朋友的感情沟通,更多是推动大家专业之间的交流。
  L8 ^- y" S& D( J4 J+ e, I+ k8 j; F! C' t( ]; U5 Y/ Y! l2 ~
  这个“二流堂”却在特殊的时代,让黄苗子和郁风受尽磨难。昔日的苦难毕竟已经过去,黄老不无欣慰地说:“我们晚年因为朋友多,生活也安静一点。总的说起来,我们这几十年都是经历了酸甜苦辣的、风风雨雨的生活。能够过一个比较安定的晚年,算是她跟我的一个最大的幸福了。”
) r3 D/ _+ G3 m1 D* r* I6 [# q( e7 p& B, [: U
  笑对人生
0 _: W7 F7 O* d4 f: P
1 B# y% c* I; y' i, S  黄老乐观洒脱,总笑得像个孩童,纯净、明亮、一尘不染的笑,这样的心态与笑容从未消失过,哪怕是在最为痛苦的日子里。
' h. o6 e6 {# b  x8 n/ g, P5 R  }6 I5 O
  1932年,在“一·二八”抗战烽火激励下,初中还没读完的黄苗子抱着一腔抗日的热情辗转来到上海,刚来时因为没饭吃,只能拉黄包车混口饭吃。跟他一起拉黄包车的还有华君武。那时,他在笑。2 U1 a' S, w7 V

. y+ l, k" d. j, L3 N! ]  1957年,黄苗子因“二流堂”被划为右派,1958年被发配北大荒去伐木。他就在居住的马架子前开辟了一个小花园,把挖来的野花全都培植起来,并用树根木段做了桌椅,让大家能坐在这个小花园里呼吸春天的气息。他在给妻子的信中打趣道:“扛木头我不怕,我个儿矮,重量压下来先由高个子扛着。”3 Q- n4 _" M0 g* {

& `, N  K. K$ o; b. V  1967年12月,因“二流堂”又让他进了秦城监狱,这一关就是7年,和郁风关押在同一监狱却互相不知下落。在黄老看来:“近百年来,国家民族的灾难,知识分子往往首当其冲,这是历史使命。在个人来说,‘到火热的斗争中去’,正是经受千锤百炼、把自己人生境界提高的机缘。”即便是那段充满辛酸的日子,黄老的描写都带着几分调侃几分幽默,恐怕关在监狱中研究臭虫的黄老也算是第一人了。黄老的《捉虱》一文很是著名,在监狱里面研究‘臭虫’,以乐观的心态度过特殊的岁月,以豁达的胸襟包容命运的无常。
' j4 j- P; D3 [" ^- [- b4 D6 P& U% _- b
  3月初的北京已颇有春意,我们来到黄老的家中送录制好的光盘。观看过光盘之后,我们谈起天来。黄老说:“现在什么都喜欢加文化,茶文化、酒文化、走路文化、穿衣服文化,意义太深我不懂,我就喜欢喝浓茶。”保姆端紫砂茶杯来时,黄老细语轻声讲了个陆羽《茶经》中的故事,娓娓道来,让久远的故事带上了岁月的味道。室内全是书籍与茶香,真快乐。" X# Z7 v9 g7 q! t2 ?
1 o- e! i: d+ ?8 O" w1 z
  黄老说:丢掉所有的不快乐就是快乐,快乐就在我们身边,没有那么遥远。
$ R3 q) P+ p' n; e5 V" P' {( H: ]* H3 E" `1 z
来源:2008年09月26日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黄殿琴  孙维媛
. v1 F6 p# w+ i6 d9 U1 }# p  @
8 I# W" `3 ]. z4 D# H! a/ K( J! Z7 P[ 本帖最后由 陈长龙 于 2008-9-26 11:52 编辑 ]
res02_attpic_brief.jpg
发表于 2008-9-26 15:36 | 显示全部楼层
em1 em1 em1 em1 em5 em5 em1 em1 em1 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26 22:16 | 显示全部楼层
em1 em1 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