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1976|回复: 1

“中国画”理论队伍的建设-------李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8-10 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近几年来,我查阅了大量 “中国画”方面的理论文章和评论文章,发现如今的人们对于“中国画”的认识都不相同。有把传统的中国式绘画全叫做“中国画”的,也有把用墨在宣纸上的所有画作都叫成“中国画”的等等。而不像过去的“国画”理论,更多的是画家自己的感受。不管其美学思想及艺术主张如何,读起来都很亲切、很感人。对于我们从小就画“国画”,甚至几乎把对“国画”的学习与研究当成生命全部的画人来说,它更能触到相同的“点”上。所以我们就爱读,就原去借鉴。而后来的这些理论文章或评论文章(特别是“五四”以来许多的“理论家”及“评论家”的“大作”),反到让人读起来感到空洞与枯燥。先不论其对专业术语下概念的含混,就一些基本的常识性问题也讲不清,谈不好。有的所谓“敢言”的“评论家”,他在文章里今天批这个“大家”,明天批那个“名家”;人们都以为其真有多少的“真知卓见”,可到后来才发现他连“中国画”与“中国绘画”也分不清,他竟然把“民间画”也划归了“中国画”的范畴。还有些专论“国画”或“笔墨”的论著,可到头来却说它们本就没有清晰的概念。更有所谓的“学者”,只是引据前人们大量的论述或动不动就拉出外国人说什么在“编书”,再不然就是单凭个人的那股“爱国***”在发表言论。像这样的“理论”,又怎么能指导“国画”实践呢?这些连“创新”的含意都搞不清却不断谈论和提倡“创新”的人们,他们的理论又怎么能促使“中国画”的真正发展与“出新”呢?如果继续是这样的“学风”,中华文化的传承也就只会是一句空话了。(传承是传授与继承,而不是抛弃传统另起炉灶去‘创新’)
    我们的先贤早就认识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赵括与马谡的例训为什么总是不能对国人有所启迪呢?我们如果用未躬行者的外行们的理论去作指导,最终只能把“中国画”从谷子地引领到糜子地里去,自然地误入歧途。
    在这些“理论家”和“评论家”中不难看出,大家的初衷都是好的。起码大家都很爱国,大家总想让中华民族的“文化”包罗万有。这就往往适得其反,就难免造成像把骡子拉到马群里,然后再去向人们夸赞:“这匹马多么多么高大有力”一样的“可爱”。
     对于“中国的绘画”形式的不断充实与丰富,及对“中国的绘画”中的不断创新的尝试,不论站在任何角度上去讲,都是会肯定其有积极和进步意义的。但对于“中国画”创新的说法,是明显有错误的。                 
     就“中国画”来说,它虽也只是“中国绘画”形式中的一员,但它不像其他画种那样是以实用“艺术”及“服务性”去讨好人们的眼球的,而是以其“学术性”成为了中华“经典文化”而被不断地传承。我们只能在继承它的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去不断“出新”,而不是去“创新”。因为“出新”是在原有基础上的再发展,而“创新”则是抛弃原有另起炉灶,这两者之间有根本的区别。
     如此看来,只有明晰“中国画”与“中国绘画”及“中国的绘画”的概念,才能使更多的“从业者”明确其道路与方向,从而到达艺术的峰巅。如果连道路与方向都不能明确,那么,走偏或走错就是常有的事了。因此,当代的“国画”理论家们应在明晰“中国画”的概念之后,紧紧围绕“固本清源”的前提来展开自由的发挥,阐述自己对“中国画”这门中国特有的文化艺术形式的继承、出新及发展的见解和思路。只有这样,我们起码再不会去犯“路线”上的错误。
      从事“中国画”艺术评论的“评论家”们,不妨多接近真正的“中国画”画家,甚或在他们的创作闲暇,先做做他们的学生,亲身“躬行”去体味对简单的“笔”与“墨”的驾驭。再是应该真正地阅读大量先辈们的艺术理论文章,及一些传统文化中的“道、理、法”方面的论著,真正弄清“中国画”的文化观念及学术讲求。只有这样,我们就再不会单凭个人的那股爱国***去“慷慨陈词”;就再也不会把“中国画”跟“水墨画”分开来谈论;就再也不会堆砌些新颖的名词,去让人们读后不知我们究竟是想展示我们的文采,还是想说明我们的看法;就再也不会在评论画作时,先去考虑和在乎他“外国人看了后会怎么说”;就再也不会给人家好端端的一幅《秋色图》上去题写“百俏争春”等字样……
      综上所述,这些都是曾经发生或还在发生于“评论家”中的真实事例。所以,对“中国画”理论队伍的建设来说,希望大家能够真正地统一思想(而不是思路),统一认识(对“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共同认识,而不是对某一幅作品或某一位画家艺术水平的认识),不能互打文字仗。真正地把自己投身到“中国画”的继承、传薪与发展事业中来,为“中国画”这一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艺术形式的传承和发扬光大,做出我们积极的努力与贡献。


                                                                    2006年7月于北京
发表于 2008-10-21 17:44 | 显示全部楼层
em1 em1 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