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币
-
- 信誉指数
- 点
- 好友
- 回帖
- 0
- 主题
- 精华
- 阅读权限
- 60
- 注册时间
- 2008-5-1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积分
- 9858
- 点评币
-
- 学币
-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諷世的「末代王孫」溥心畬$ x/ p, n! E4 M" W& q
■李 英
1 D# a3 o5 ]2 _9 R. m4 S1 J& F+ h) |; {1 I7 a& z
. e. P$ v7 {4 l; }, e* S+ }( X 上世紀中國畫壇,「南張北溥」睥睨一世。「南張」即張大千,「北溥」今人卻知之不多。實際上當時「北溥」的聲名是蓋過「南張」的,這不僅因為此人在書畫界享名甚早,更由於他有極其顯赫的身世。所以,當時傳出「南張北溥」一說時,此人竟不屑地認為這不過是張大千的宣傳手段,說硬要這麼叫,順序也應該是「北溥南張」才對啊。 1 b, n. L1 R7 J, i& b
0 o# y0 d# y/ l- k/ S, f 這位「南溥」就是人稱「末代王孫」的藝術大師溥儒。說起來,這名字還是光緒皇帝「御賜」的呢,後來他又取字為心畬。溥心畬的祖父恭親王是咸豐皇帝的弟弟,咸豐死後,和慈禧太后合謀誅除了以肅順為首的「顧命八大臣」,由此奠定慈禧垂簾聽政的格局,是對晚清政治影響甚巨的重要人物。出身貴胄、錦衣玉食之輩在晚清並不稀見,稀罕的是,溥心畬無意從政,卻具備很高的藝術天賦,詩文書畫無一不精。世人眼中他是大畫家,他自己卻並不以此自矜,一句「把詩做好,畫自然就好」是其口頭禪。溥心畬1963年辭世時,藝術史家們蓋棺論定,說「中國文人畫的最後一筆」去了。 % @2 N a1 i3 O, `
, J6 v/ ^% F2 \+ z* E0 i, A
溥心畬的藝術成就自有專家們去總結。這裡只說一件有趣的事,就是多年來一直沸沸揚揚,迄無定案的所謂「學歷問題」。 " |2 S) |+ X O$ H
& T; A* ~7 F+ I+ H( G4 }. K3 s& h 1958年,溥心畬到香港開畫展,在接受記者訪問和演講中,稱自己「十九歲從大學跑出來,再研習一年德文,二十七歲便帶了德國天文學及生物學博士兩個學位回國」。這番話頓生風波。因為聽他演講的除了過去對他全無了解的後生輩,還不乏其多年故交和往日學生。這些人乍聞此語,不覺一震:咱們的「王孫」啥時留德,還得了兩個博士?過去沒聽他說過嘛。中國讀書人多有歷史癖,有心者便對末代王孫的學歷問題起了考證的興趣。這一考竟大吃一驚。德國一位研究滿洲學的權威說,查證過德國各大學,根本沒有溥氏的學籍資料,而從溥氏親友們那裡傳來的信息則更讓人意外,他們幾乎都不相信溥氏去過德國。香港大學一位教授則對人說,溥心畬在港大自稱是留德博士,便有一位外國教授和他講德語,溥氏卻不知所答。在溥心畬生前,這些東西都還只是在私下裡流傳,但在其身後,就逐漸見諸了報端,並形成了觀點壁壘分明的兩派。 % f8 }3 J e b# u
0 D5 m) ~4 F: z9 K3 J% B4 P+ m
現在看這一場爭端,真是蠻有趣味。擁溥的人不但肯定溥氏為留德博士,並指出他的博士論文性質是,「於達爾文之進化論,頗有異說,復從中國史書對天之觀念,闡明天道,遂授生物、天文兩博士學位」,至於外國教授以德語和他交談,溥氏竟不知所答這一點,擁溥派的人說溥氏「非不能也,實不為也」,意思是他只不過沒興趣回答罷了。一望而知,這些辯解都是非常牽強的。在西洋大學攻自然科學的博士,需要觀察、研究和實驗等艱苦的勞動,論文要有紮實可考的實驗數據和豐富的文獻資料,哪裡像中國古人關在屋裡寫策論,抓住一個問題,隨便寫幾筆就成呢?
4 S# C& I* |% C0 T' t& q6 ]
% P4 n8 \: c$ F6 T" I8 P6 ~ 「末代王孫」的學歷真偽,現在沒有什麼爭論的價值,值得探究的倒是另一個問題:不論什麼樣的學歷,都不能給溥氏早有定評的藝術成就和地位增添什麼,而且以溥氏之智商,他肯定知道,像他這種公眾人物,在學歷上造假而不讓人覺察非常困難。 0 M/ L9 \# w; ^' d5 G/ N3 D ]
$ |: t( \% w$ o& W
溥氏的一本傳記中提到了一個細節:晚年溥心畬應邀到各大院校演講和任教,幾乎無一例外都要求填寫學歷。這也許是解開癥結的關鍵。連溥心畬這樣的藝術大師都碰到了「唯學歷論」的困擾,於是這位具有頑童性格的大師起了滑稽玩世的念頭。他假造學歷如果是為了虛名,就應該往人文藝術方面去靠,那樣明顯容易糊弄過去。他給自己戴「天文學博士」、「生物學博士」的頭銜,在我看來簡直就是故露破綻,其諷世的意味是非常濃厚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