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20950|回复: 2

[分享] 苏轼真迹可用数学方法甄别?(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3-14 12: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一切推理皆计算”。这是17世纪的英国哲学家霍布斯的名言,莱布尼兹因此制造出了第一台乘法计算机,现在又在判断苏东坡的手法作品真伪中得到的证实。      一项笔迹、字符、对码的即时实验,居然验出九百年前的苏轼两幅大草书原来是“同胞兄弟”!
. k' U& B$ E1 y$ u$ q! V  B; @9 x8 J+ M
                                                         徐启雄作。
1 K+ O3 h; d4 x7 C0 C( n8 z6 |7 Z     以多彩多姿的美人像蜚声画坛的工笔画大家、中国工笔画协会常务副会长兼古画鉴赏家徐启雄先生近来致力于对苏东坡书法的真伪研究,他对新近发现的苏轼草书《春风》中堂大轴对照苏轼另一草书《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否为同一人笔迹?作了一次笔迹、字符对码分析即时实验。徐老并把这些结果用电子文本发送给我,现转载如下,请各位鉴别。$ q' N$ W# A! c) v
    此项实验并不复杂,凡有兴趣的读者都可以试验。
  p. t$ [7 B& F  w3 l2 @( `$ Q   《苏轼大字草书“春风”》的图片。(见以下附图)。; Q9 R0 A7 q# T5 T

* P" y1 n: K5 @: T$ }8 @
9 \) u" |. F9 ]- J  z7 O$ Q& ^; ^第一步;笔迹征状6 a( i4 b5 D6 g& ?' E! V% U
《春风》图中特别有特征的“个性字”有三个;中、图、人。- M' B' c3 O+ K+ A* S
以笔迹状态中的速度、压力、笔锋、方向、笔划、布局、连接、比例、形状、湿度…为特征,我给找到的每一项征状特征,随意编填一个符号。(符号可以用阿拉伯数字,也可用英文字母,建议能使用用微软OFFI自带的与笔迹征状贴近一点的各“特殊符号”更好): b3 v6 U; C2 `  W
《春风》中首选是字,笔迹中可找到多达9项明显的征状。
$ Q6 v5 f( g+ |7 E* y; x 征状1;  “中”字由单笔一气完成。                      —填符号为“φ”。
+ W" j& q0 c+ _0 w& c 征状2;  中间“口”笔转笔向上,连接竖笔。          —填符号为“?”。2 F5 N. g! H& Y( T! @2 s
征状3;  中央的竖直一笔同比长度特长。(占两个字位以上)
; \! }8 M6 t, I— 填符号为“|”。$ v" z  y+ g/ |# k1 ~2 q* v6 o% ]
征状4; 中央的竖直一笔上中端略细、尾端略粗。       —填符号为“”。
# Q/ ]2 f1 s1 e 征状5; 中央竖笔运笔疾速直下又戛然而止煞笔。(很奇特)
+ U" [. [7 m& |4 O3 ~3 n—填符号为“”。
7 j9 I- A1 ]# I$ V" y0 q 征状6;竖笔收笔处不露笔锋、不见尖尾巴。(藏锋)      —填符号为“”。
& v# O6 I7 N2 M' I2 H 征状7; 竖笔下端略向左侧倾斜。                 —填符号为“”。
3 D8 K% a7 F0 V# ^3 q* ~8 r" D 征状8; 竖笔有上下段,交笔处的下段特别长,占总竖笔长度三分之二比例以上。                                      —填符号为“┇”。- r+ U2 f5 J- M* j8 j
征状9; 自上而下,由浓笔变枯笔过程明显。9 @( Z. W# \' A: c+ w
—填符号为“”。8 O5 E' O3 \: Y0 X. _) U
请再看下一个字,这一个字的外囗造型也和苏轼同代其他书家有6项写法不同的征状。; [) f! {# t0 J
征状1;“图”字原本四角的外囗被设置成如“”形大圆圈。$ m$ c9 P- A9 Z7 {6 o. o
—填符号为“”。
3 T! D+ L6 g) H, c# a- G1 w7 V 征状2; 外囗用二笔来完成。                  —填符号为“”。
1 W- U6 J3 h8 Z3 S 征状3; 外囗第二笔收笔通底连接于第一笔的收笔处。( [4 F$ k0 ]6 ~& G& s
—填符号为“”。) A7 x) T& f" e6 `9 r3 B7 n: n
征状4; 外囗留有一个较大而明显的空口。      —填符号为“”。
2 ~  f- M* C) K$ E/ e! y 征状5; 空口位置处于圆圈的左侧上方。        —填符号为“”。
: n+ }0 }9 j! V! m+ L 征状6;空口长度占圆圈外径约十二分之一。 —填符号为“”。' C  Y0 `& x# C5 D5 ^; [
《春风》中第三个字是 “人”字;4 P: L2 w) P! M6 b1 f, k
征状1; 人字第二笔起笔位置极低,低至挨第一笔的收笔处。& l5 P# X8 t4 V. a& M. c4 `
                                                —填符号为“”。
3 ?, L. J! ?( g征状2; 第二笔的收笔不往上挑,而是向偏下延伸。
  a. W) ?+ h' T# ]2 S3 ^                                                —填符号为“”。
/ v/ G/ N+ X# q& h& ^征状3; 人字第二笔形状呈弧形。             —填符号为“”。
8 D0 W3 }+ j- U将以上18个字符征状的符号码(前9+中6+后3加2个“+”共23个字符)% T8 j* `* I# u8 Q
组合为一体,即成一组“Α《春风》符号序列码”8 b* T4 ?' Z6 q4 @9 L
        φ ? ㄚ9+○ ‰6ㄥ\⌒3
% b2 n4 ~, g: v) e将以下18个字符征状的符号组合一起,(9·6·3分隔,加2个“· ”)成为一组有20位数的“Β《春风》类指纹组合码”。
! i* T: I( F) c$ rφ ? , J5 V- ]; `8 ^, ]2 X( M
ㄚ·
3 `/ e3 b/ B% V* q) X( q" h‰·ㄥ\
4 _0 `4 l% F8 }& ?大家都知道,1位数的概率是1/10。2位数的概率是1/100。4位数的概率是1/10000。20位数的概率则是1/10·000·000·000·000·000·000以上。(1/1千亿亿)23位是1/10·000·000·000·000·000·000·000(1/百亿亿亿)。
+ V* r, |" ]. H- |/ t6 b3 ]这是一个天文数概率。) Y: A2 E' S  O! T
要是以20—23位数字或英文字母求出概率数并不难,如果求出由20—23位数不同类别符号组合的概率精确数该是多少?将是“天文数中的天文”了。$ C7 _9 i$ _- ?/ F" M
第二步;  寻找样本
) h6 M! N8 P* h+ B+ |. B看看己存在于《春凤》上20-23位数的“Α《春凤》符号序列码”和“Β《春凤》类指纹组合码”之“两码”,有否亦同样存在于苏轼的其他的某件草书样本上?
0 s2 n% W9 ^% B0 V: j6 S# b以高达20-23位数的“Α《春凤》符号序列码”和“Β《春凤》类指纹组合码”。对码寻找“另一个相同者”样本,就好比在沙漠中要寻找到完全相同的另一粒沙粒祥本。又颇类似一个人全球找寻和对码和他“基因密码”完全相同的另一个“同胞兄弟”样本。
6 [2 p1 U- Z+ b% N0 ?这个样本寻找似乎像“异想天开”:但理论上又有千亿亿份之一和百亿亿亿分之一相同的概率存在,也就有百亿亿亿份之一找到的希望。  ~% L; |9 J1 l9 ~
苏轼所流传至今的书法手迹仅有数十件,字号最小的仅1厘米大,一般是二、三厘米大;最大的亦超不过十多厘米大。碑刻草书《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已知宋代就已存在的字号较大的苏轼草书本。  y$ a4 X! f; v$ k; R* t" d/ N

" S4 ]5 o9 ~0 m3 b苏轼传世碑刻草书《赤壁》拓片有许多个刻本,收藏于湖北嘉鱼县东坡赤壁《坡仙亭》的碑刻重开本苏轼草书《赤壁》拓片本,是已得到刘鹗(元),郭凤仪(明),何绍基(清)等人认定的真迹本,选择这个真迹本作字符码的对码样本,除字号较大外,还因有较好的笔迹清晰度。
% l; p* x% w: C, Y" N我们来看流传于民间的碑刻草书《念奴娇·赤壁怀古》图片。(简称《赤》)                          5 ^. \+ l- b  C0 B% u
     

2 M: P( m& D7 p- S* F/ H! v从《赤壁》碑刻本中也找出了“个性特征明显”的“神”、“国”、“人”三个字。4 G! D  y+ U5 ?5 [$ U0 n: P  y# X5 V
接着采用以上同样的方法对笔迹征状进行逐项分析;& D% v3 t: J" z5 w8 z$ A' {
                              $ R+ I, f5 @  k9 X, N8 X8 n
以上附图:“神”、“国”、“人”字放大  [- |4 R- }# ~& u8 n2 `
接着,分析这三个字符的征状,同样给其不同的征状特征随意编填一个符号。
2 b9 R  r2 q# ?4 l1 w首选是“神”字,从笔迹中可见到有9项明显的征状。
) k. v$ o9 b9 K1 `" U征状1;   右边“申”由单笔一气完成。                    —填符号为“φ”。8 m9 V& y7 _; T) f5 I! S& w; J
征状2;  中间“曰”笔转笔向上,连接竖笔。           —填符号为“?”。+ h: N/ L$ ~3 L8 j& g
征状3;  中央的竖直一笔同比长度特长。(占两个字位以上)$ S4 M. S9 O; ?( H
— 填符号为“|”。
7 w4 U: ~9 Q, ^征状4; 中央的竖直一笔上中端略细、尾端略粗。          —填符号为“”。5 `# l3 W2 p% Z5 T; D
征状5; 中央竖笔运笔疾速直下戛然而止煞笔。(很奇特), Z: v* \% w5 d* m( _
—填符号为“”。4 e$ o: e- b- k- P  o1 d+ {
征状6;竖笔收笔处不露笔锋、不见尖尾巴。(藏锋)      —填符号为“”。
; C: l" O) r, u& r  g% }$ ~5 H1 N: R征状7; 竖笔下端略向左侧倾斜。                   —填符号为“”。7 E: [5 `; \! A. |' l- E3 _
征状8; 竖笔有上下段,交笔处的下段特别长,占总竖笔长度三分之二比例以上。                                        —填符号为“┇”。
/ \3 m7 b3 K! [4 G征状9; 自上而下,由浓笔变枯笔过程明显。1 O1 r/ |$ U4 D1 V; u
—填符号为“”。
1 {2 _+ O1 ?4 Q0 M% U" R( H7 T) D请再看下一个“国”字,这一个字的外囗造型也和苏轼同代其他书家有6项写法不同的征状。
3 m1 |6 F% y% u: o+ O. }征状1;“国”字原本四角的外囗被设置成如“”形大圆圈。' f& T( x4 f3 m3 U1 w
—填符号为“”。  4 p' D; e0 U# F- ~
征状2; 外囗仅用二笔来完成。                  —填符号为“”。! ~# T, P8 w4 z2 h! U
征状3; 外囗第二笔收笔连接于第一笔的收笔处。 —填符号为“”。
6 \" N# l# |, C% r6 g征状4; 外囗留有一个较大而明显空口。         —填符号为 “”。0 S1 }0 y/ m& x, f  T5 k
征状5; 空口位置处于圆圈的左侧上方。         —填符号为“”。
/ C0 \) u$ G$ A7 J* d状征6;空口占圆圈外径约十二分之一。      —填符号为“”。9 V- F7 p6 |! l7 G* c
3 D' D# ?% H. x/ ^4 h
《赤壁》中第三个是 “人”字;
+ K0 Q6 r$ U  A: k状征1; 人字第二笔起笔位置极低,低至挨第一笔的收笔处。" R; s' }! v( T. b2 N% I
—填符号为“”。
) C9 F* ?% ]) A1 ]征状2; 第二笔的收笔不往上挑,而是向偏下延伸。( B8 n8 d3 ?6 ]8 z( ~: h
—填符号为“”。9 Z, \3 r/ G1 ]3 `" |2 k9 N
征状3; 人字第二笔形状呈弧形。              —填符号为“”。1 K6 y6 t5 V, o. U4 Z
以上“神”、“国”、“人”中也发现有与上面《春风》完全相同的18个符号码。
" N9 f0 w- h1 e( I; S将以上18个字符征状的符号码(前9+中6+后3加2个“+”共23个字符). u# U! Z6 _/ A/ [5 P4 }) B
组合为一体,即成一组《春凤》具有的有如下23位数“Α《赤壁》符号序列码”
6 T" j' x/ T; [/ q        φ ? ㄚ9+○ ‰6ㄥ\⌒3
* M3 j+ p: H- E+ Q1 I! T& M将以下18个字符征状的符号组合一起,(9·6·3分隔,加2个“· ”)成为一组有20位数的“Β《赤壁》类指纹组合码”。
, O0 k* v1 {1 {$ \# {% A1 V9 N& @+ s8 mφ ?
, Y4 K/ n1 T( u# ~- Q1 D% r- ]' d/ _- Qㄚ·
. H. D4 @* l1 [; t( T‰·ㄥ\
) |& L" g! _6 @0 a9 u# k6 g第三步:对码验证;
: u) a1 N* Z% o8 a+ L, B# i下面我将“Α《春风》符号序列码”“Β《春风》类指纹组合码”。拿耒和6 n# H2 M7 z) X& v3 V
“Α《赤壁》符号序列码”“Β《赤壁》类指纹组合码”排列一起进行“两码”完全对照比较;
. z9 Q4 }8 Y' {. z. M& }. O这是“Α《春风》符号序列码” (23位数)
( E9 G) d/ q9 ~φ ? ㄚ9+○ ‰6ㄥ\⌒3# J" q+ k2 \; n, @/ @
“Β《春风》类指纹组合码”。(20位数)
8 k' w& P( {# Nφ ? / E2 o$ V  y6 u( x1 x8 k' F5 l
ㄚ·
  q$ e, f8 b- z‰·ㄥ\
( X" n' ]; t7 T) j这是“Α《赤壁》符号序列码”; (23位数)1 X$ u9 Q. R! ^* y3 K3 ]( K
         φ ? ㄚ9+○ ‰6ㄥ\⌒3
2 C0 ?3 z' g9 g“Β《赤壁》类指纹组合码”。 (20位数)3 g' N0 w& V6 |
φ ? 8 X; s! G8 q. l5 I7 ]7 j
ㄚ·
( u: R$ j7 U, r# w3 h‰·ㄥ\. {* q1 e/ I% N2 |/ S* z
现在,谁都会惊奇发现上面的《春风》、《赤壁》两者的序列码、类指纹码的全部符号完全没有丝毫差异!
4 x8 F. @1 z2 O, i, G( |! s) W《春风》中的全部符号同样丝毫不变地在《赤壁》中完整重现。
' C0 e: }7 ?- ?0 g  |3 ]# K9 \《赤壁》中的全部符号同样丝毫不变地在《春风》中完整重现。
" C4 F( O! _5 b$ |* A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似乎是“相同的DNA和相同的指纹谱”。* |& B$ |6 {. T) X7 l6 M# C
以上验证实据表明,《春风》、《赤壁》两者相同的概率不是万分之一,也不是百万分之一或一亿分之一,而是千亿亿分之一和百亿亿亿分之一的天文概率以上!
( T1 U: O! K, [+ J& `) o" k问题也因此摆在了我们的面前;
8 k/ ?7 j. g2 `% t# @& D, y. J这是完全“纯属巧合”?
$ _, Q% F9 L7 \9 }5 {9 o5 k或原本就是苏轼的书写习性使然?显然,符合科学的正确答案只能有一个。
4 u/ f* W  ]. W( N0 t$ [0 W; J4 y7 N现代DNA技术一滴血液可以验证血缘。一根头发、一个指纹、一股气味、一点唾沫、一帧像片、一只瞳孔、一段声音,一片字迹…均能验明正身。谱频扫描还可分析人的思维真假…一切都已变得如此简单可行。2 @' l) [$ n& V8 b% q4 P- i
科学实验证明,人书写的笔迹,决定于书写者的思想、性格、性别、心理、年令、职业、健康、情绪、偏爱、师承、受教…等形成的和长期书写养成的习性。每个人书写的笔迹,都有他内在的精神特征和外表的符号特征。我国2000多年前,古人就有“字如其人”,“意在笔先”、“笔迹即脑迹”理论。笔迹是人书写时留下的一种特殊的记号,它能反映人在长期书写实践中形成的书写动作习惯,书写习惯有特定性和相对稳定性。特定性是由书写人学习、运用书法技能的主观因素与客观条件所决定的。相对稳定性是由于长期学习、书写实践在大脑中形成书写的动力定型,一旦形成,书写习惯就基本稳定,即使书写人企图伪装自己的笔迹,也难于全部改变。书写习惯的特定性和稳定性,是笔迹检验的科学根据,又是辨别文字符号特征的要件;因而笔迹就像人的基因密码一样是不可随意改变和不可故意伪装。只要个人书迹被保存,同个人的DNA、指纹码一样的字符密码也会被保存;即使是九百多年前的苏轼书迹。( _; o6 v4 c; Q
古代辨认笔迹主要依靠“目测”,但“目测”常因“走眼”而失误。所以有无正确科学的验证方法至关重要。康德曾说:“自然科学的发展,取决于其方法和内容与数学结合的程度,数学成了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成了‘科学的皇后’”。' c2 l. z& X) Z. x0 J' `1 E
至此,凡看了以上验证过程的读者,对《春风》、《赤壁》是否为同一人所书的笔迹?自然会有自已的最终结论。
9 A, Z2 \" e& p! h6 C$ n! i: \  y2 L4 F& G
[ 本帖最后由 樵夫山人 于 2008-3-14 12:46 编辑 ]
发表于 2008-3-14 14:22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没有相关资料?能否给个链接?em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14 19:52 | 显示全部楼层
由此看來,要把偽跡證明成真跡,還需要更爲複雜的數學公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