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886|回复: 4

人民日报人民时评:“华南虎事件”让谁蒙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1-21 19: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人民日报人民时评:“华南虎事件”让谁蒙羞

文/苏显龙

  一场沸沸扬扬热闹了几个月的“全民打虎”闹剧,因为一张“年画老虎”惊现网上,至此似乎该画上句号了。

  遗憾的是,揭开“华南虎事件”本不怎么神秘面纱的,并非媒体“千呼万唤始不出”的权威机构的鉴定,也非有关部门的调查结论,更非“拍虎英雄”本人的良心发现――只要将“年画老虎”和周正龙公开的照片中的老虎虎纹对比,不要说普通百姓,就连有关专家与年画印制厂商也表示“有99%的概率是同一只老虎”。更有趣的是,现在连开始的“挺虎派”也直言“虎照为假”了。

  从这场闹剧的开始,就有很多人认为穷追虎照的真假是小题大做――为什么那么多弄虚作假的事没人管,而一个荒诞不经的造假却招致如此轰轰烈烈的穷追猛打?

  其实公众之所以对“华南虎事件”反映如此强烈,究其根源绝不在于事件本身,而在于有媒体指出事件背后暗藏的利益:镇坪县将借虎势虎威大力开发旅游资源,而国家将斥巨资在140平方公里的镇坪小县建立一个华南虎自然保护区,这对地方来说绝对是一件名利双收的好事。镇坪县领导发展地方经济的热情似可理解,但当虎照被普遍质疑的时候,有关部门及专家表现出来的欲盖弥彰和漏洞百出的“不专业”表现,更加激起网民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决心……

  在诚信缺失成为我国社会一大公害,人们相互间的交流和沟通变得日益困难时,仅凭着几张数码照片,开几场新闻发布会已不足以“服众”。要让越来越“不好糊弄”的公众相信真相,除了老实虚心的态度,还要有求真务实的精神。与陕西当地有的政府官员、学者等急于为华南虎照片的真实性盖棺定论的“作为”相比,权威杂志《科学》公布虎照时用了《“平面”老虎?》标题的“不作为”就显得让人肃然起敬。这两种求证真相的观念和方法上的差异,值得深思。 

  与有的地方官员的急功近利相比,国家林业局的态度也值得我们尊敬。他们首先没有想当然地对照片真伪进行表态,而是组织专家赴当地进行野生华南虎资源状况专项调查。同时肯定了公众对陕西华南虎问题的关注,“表明了社会生态文明意识的进一步提高,体现了人们对野生动物的关爱和对野生动物保护事业的关心。”

  公众质疑的初衷无疑是善意的。但当他们无法从正常渠道获取真相的时候,就只能在网上掀起一场“全民打虎”运动。与网民的“冲动”相比,法学硕士郝劲松以司法途径追查“真相”更具标志性意义。道理很简单:包括知情权在内的公民权利从来都不是从天而降的,而是要通过合法的途径去争取。用法律的手段而不是向政府机关“讨说法”的做法,更彰显了法治时代公民在解决公共问题时所应该表现出来的素质和理性。

  “华南虎事件”似乎水落石出,但随后的追问似不该止步。如果造假仅属于个人行为,那么造假者已涉嫌骗取国家财产,是否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更严重的是,如果造假行为是有人授意、指使或合谋,那么公众期待的是,更多的真相大白于天下……



发表于 2007-11-21 21:17 | 显示全部楼层
em5 em5 em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3 03:32 | 显示全部楼层
“华南虎事件”是时候翻底牌了

陈家兴


  从事新闻评论工作的人,最怕依据事实有误。如果事实站不住脚,说得再天衣无缝,那也是无根之木。等了这么久,终于等来了揭示陕西镇坪虎照“真身”的年画老虎,终于可以不以质疑、推测之意来判别虎照真假,来评论这一场沸沸扬扬的“华南虎事件”了。

  尽管仅仅是网友公布的一张年画老虎,仍然不是权威的官方结论,但仅凭人所应有的常识与直观,大多数人就立马看出了门道。

  有人细言,万幸的是始作俑者忘了把假事做绝。现在科技手段那么发达,假若他把原型照片再加工,不仅仅是把底色调一下,而且把那些虎皮纹路什么的改变一下,就像网上流行的可把蒙娜丽莎的照片任意拉伸篡改一样,网友们又到哪里去找原型去?再假若始作俑者再大胆一些,偷偷拉一只圈养华南虎上山,这么神不知鬼不觉的一拍照,只怕天下就无人不信了。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虎照,尽管媒体和公众从它公布的第一天开始就从未停止过怀疑,并坚持不懈地寻找证据,但是有人信,而且是一些权威的政府部门和专家相信,并且从一开始就信。

  这就令人非常不解,一般来说,应是一些权威的机构和人士给难辨真假的事物定性,以彰显其公信力,怎么反过来让公众给他们上了一课呢?人们不禁在问,如此反常的事情,敢于拿自己的公信力作赌注,敢于公开一次次义正严辞的辩白解释,图的究竟是什么呢?

  到目前为止,这最后的一张底牌并没有揭开。尽管媒体早就指出这一事件背后暗藏的利益诉求:镇坪县想借虎势虎威开发旅游资源,而国家将斥巨资在此地建立一个华南虎自然保护区。但公众不想无端怀疑和猜测,只想翻开底牌看看究竟是什么。

  事实上,在目前这种情势下,想再撇开照片真假,来谈论镇坪有虎与否,已没什么意义。就如同本文开头提到的评论最怕事实有误一样,如果照片为假,那么,依此照片而引来的诸如有虎与否的争论、组织专家实地考察等,就如同无根之木,就站不住脚。这与我们依据事实上存在的种种有虎迹象,而议有虎与否、组织科考等,有着本质的不同。因为,前者带着某种蓄意,后者发乎自然。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是到了当事人、当事方自己揭开最后的底牌的时候了。任何掩饰、淡化、转移话题、捂住不说、申辩,或者再以三寸不烂之舌来个大翻盘,说虎照千真万确是真的、此地真有虎云云,只怕公众早就不信任,早就失去耐心,只怕那些权威部门和专家们的公信力也从此难有回升之日。

  一开始公众对虎照的质疑,并不表明我们的社会就出现信任危机。恰恰是在公众证明虎照为假的当口上,当事人、当事方,特别是一些权威部门和专家,有没有求真务实、实事求是的态度,则直接左右着信任危机的产生或者消除。

  没有什么比坦诚与坦白,更能驱散笼罩真相的迷雾,更能取得公众的谅解。无论是个人的造假,还是蓄意的合谋,抑或是其他什么原因,只要勇于把真正的底牌亮诸公众,那么,身体里面的诚实的民族基因还没有变异,公众还会对政府部门、专家乃至我们的社会,保持足够的信心。

  我们在期待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3 03:54 | 显示全部楼层
超越“华南虎”真伪争论的意义
■肖余恨


来源:燕赵都市报


  让公众去讨论公共事件,天塌不下来。当公共事件完全置身于公共的视野和话语射程之内的时候,隐瞒真相成本之高,足以让隐瞒者望而却步,公众追究真相的动力和热情就会更加高涨

  华南虎照真伪之争,僵持了一个多月,近日似乎有拨云见日的转变了。11月18日《南方都市报》报道,11月16日,网友把一张老虎年画公之于众,此老虎与彼老虎样貌姿态纹路如出一辙:从技术上讲,几乎可以说明是同一张照片。在华南虎照片成为了公共事件之后,我相信,这件事不可能草草收场,是真是假必然会给出一个结论来,而这,往往正是公众所渴望而不得的。

  在我看来,现在华南虎之争,其意义已经远远大于华南虎本身的真伪了。华南虎的真伪当然重要,华南虎作为一个符号和载体,为公众的情绪提供了一个恰当的出口,而这,才是更有意味的地方。

  无利不起早。华南虎首先牵动的是利益之争。对所谓的“拍虎英雄”周正龙来说,他拍华南虎的照片,是有着明确的预期和诉求的:陕西有关方面曾许诺他拍到华南虎,可奖励他一百万!在“存疑”的照片出来之后,当地政府奖励了他两万,为此他还愤愤不平。对陕西省来说,倘若这张照片被认定是可以判断确有华南虎的铁证,那么,野生华南虎已经灭绝的说法就不成立了,这又为当地争取国家巨额拨款建立保护区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理由。而建立保护区之后,随之而来的旅游、广告等附加效益更是惊人,在这样巨大的利益诉求刺激之下,“挺虎派”自然当仁不让,甚至奋不顾身。

  对“打虎派”来说,一张漏洞百出的照片,自然是不能说明任何问题的。这里既有借打虎而扬名之万的“诉讼”秀,也有各类专家情态各异的反驳,有假科学之名而粉墨登场的,也有捍卫科学之实而不屈不挠的。华南虎为中国公众提供了一个表演的道具,上演了一幕还原真相、探究真理的活剧。这个既无意识形态、也无政治风险的话题,让地方政府、职能部门、专家学者、网友百姓众说纷纭,各擅胜场。公众对这一似乎远离直接利益冲突的话题的热情令人感慨:有时候,还原真相的本身,就是为了捍卫真理。而能够在一个透明的平台上进行话语交锋,能够凭借各种合法的手段参与公共事件的讨论,能够尽可能地还原公共事件的真相,对一个公民社会的建设功德无量。

  华南虎的存在从科学和生态的角度来说,当然意义重大。但是,即便没有华南虎,这场争论带给我们的启示也是很有收获的,这可能是“周正龙”们没有想到的。从网友们表现出来的热情、效率和智慧来说,只要能够将一个话题置于公众的视野中,我们就相信,迟早会还原出事件的真相。同时再想想,有多少争议被强行搁置,太多的“悬疑”损害了公民的探究真理的信心。有太多的信息被人为地屏蔽,而把握信息的人则凭其作奸犯科、逍遥于舆论谴责之外。有太多的公共事件,被不明不白地“控制着范围”,让公众关注的目光渐渐地无奈、暗淡。远的不说,前两天发生在广州的
警察射杀医学副教授的案子,至今公众仍然踮脚伸脖地苦盼真相早日调查清楚并予以公布。试想,如果有关信息能够真正公开,如果刻意遮蔽相关信息应付法律责任的话,那么,公众就不会对官方公布的案情将信将疑了。正是在这样公开而不得的情境下,官方的形象和信誉渐渐损耗了,公众往往不得不转从网络的渠道去寻觅“真相”的身影了。

  让公众去讨论公共事件,天塌不下来。当公共事件完全置身于公共的视野和话语射程之内的时候,隐瞒真相成本之高,足以让隐瞒者望而却步,公众追究真相的动力和热情就会更加高涨,社会,就会在这样的一退一进中不断进步,走向公正和和谐。


[ 本帖最后由 琴岛大布衣 于 2007-11-23 04:00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23 08:52 | 显示全部楼层
极尽弄虚作假之能事,只是障眼乏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