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20125|回复: 3

[独家] 杨牧青谈如何进行书法评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6-8 23: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杨牧青谈如何进行书法评论
6 w8 o6 W0 s, t% i5 A( C! V
书法评论是属于书画理论研究的范畴,是书法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科目。书法评论往往会给书法理论研究带来新的思路,启迪理论研究工作者的思想,给书法艺术的发展能够注入新的成分。8 y3 O8 f# ?, g! O/ F6 c" V
提起书法评论,人们只知是对中国的汉字的书法进行评论,殊不知在当今全球一体化之际,书法评论应该是全世界的。譬如:欧美英文、阿拉伯文等字体和中国少数民族文字的字体都有它的“书法性质”的成分存在。因而,我们应该正确对待书法评论,它不仅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产物。所以,在做评论的时候我们应该将思路放的更宽些,学习的范围更广些,不仅要熟知汉字书法的发展历程同时还要熟悉其它字体的书法发展史和思想史。
! U8 `- w+ Q) E" v
% a1 c+ K7 A9 Q按约定成俗的书法评论提法和世人对书法评论的认识,笔者在这里就谈谈如何进行“中国的”书法评论提出一些看法(至于“国外的书法评论”有待另立章节),供爱好者参正。
$ X$ a7 z8 ^4 S( G/ v+ W5 N一位好的书法理论家他不一定是一位好的书法评论家,而一位好的书法评论家他更不一定是一位优秀的书法批判家。书法评论需要书法理论来做支撑的,书法评论是为能够上升到书法批判的境地(层次)而作基础的。因而,书法批判是书法评论的深化和升华。如果说书法评论是一件很难做的事情,那么书法批判就是在难中知难而上的一件更难做的事情。书法批判者不仅需要学识、胆量和勇气,而且更需要有责任心于书法事业发展的超前意识和思想。
" V) W6 a; X; _" [
' k: X( S+ _8 A) |  K1 r放眼中国书坛的当下,从事书法理论研究者很多,他们努力地、积极地、正确地找到了新的突破口,从不同的角度和视野进行大胆研究,极大丰富了书法理论体系,并且多有建树,名震海内外。但是,从事书法评论者就很少了,众里难挑一二。这十多年以来,笔者留神书法评论界,还没有发现成就特别突出的书法评论家能够引以为学并标榜之(美术界著名评论家倒也不少)。纵览时下的书法评论者,或许他们受到政治性的文艺路线和方针、学生与老师的名份关系、害怕影响自己的书法艺业前途、评论者本身学力不够等因素干扰和影响,往往都是说些冠冕堂皇的话,写些不痛不痒的言语刊诸报端、媒体,以混书评社会。若细读其书评文稿,大都同出一辙,满纸不沾边的荒唐言,很像追表功德文,又像是在写祭文,读来啼笑皆非,离书法评论的本质相去甚远。5 Q/ I) f, d) B+ o" E! f; T9 N

( _0 N7 w5 \" M/ t+ e( i1 `4 t在此种情况下,书评者全部来一番跟风弄潮,在各种顾虑中、在各种维诺是从中导致书法评论不能发人深思、令人振奋,隐没了评论即得好与坏、错与对的真实意义。也因此,导致从事书法批判者更是凤毛麟角,以至于出现在书法批判上的一片空白。截至目前,谁又敢说自己的一名合格的书法批判家呢?!因此,笔者在《从流行书风到艺术书法之批判》一文中,始终贯穿着“期望这个时代的批判者(批判家)多起来”的一个愿望而述之于文。
+ O0 M; R- o# x9 |) k) V % W& c7 N* W- f' p. q6 \4 ~, K
书法评论是一项很伤面子的工作。鲁迅曾说:“中国人爱面子”,并且对“面子”看的很重要,因而往往会伤及“里子”。诚然,在这个素有礼仪之邦的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阵营中要做书法评论的时候,则往往是用顾及“里子”的情况下如何去完整的进行 “伤面子”的一个过程。这个“伤面子”的过程做的彻底与否,则是反映书法评论的程度如何。因此谏言:一位好的书法评论家不要顾及人与作品、作品与人、人与人、人与作品事件历史之间等复杂的“面子”的问题,要以敢为天下的“书法批判家”的精神面对书法艺术作品的本身,进行客观的去评论其优劣与否,发扬书法评论的正大光明之风。
* `/ S0 k. n9 j3 X. v9 Y* q ; B5 r. O3 K2 b' G1 p
如何进行书法评论说透了就是如何运用自己所掌握的书法理论知识去评说和理论一幅书法艺术作品的好与坏,或者一件书法艺术事件的错与对,并给出客观的、准确的、合乎情理的评论答案,供世人借鉴和学习。这也是对书法评论的本质的一种诠释,供书法哲学研究人士参考。8 l  c6 Q" l$ H3 M* A
既然书法评论是建立在书法理论的基础上,为什么许多优秀的书法理论家不去深入的涉及书法评论而往往要弄些隔靴搔痒的事情呢? “伤面子”是最大的原因之一。人们大都学会了一套明哲保身、管它是非不是非的本领和能力,所以就放弃了用“里子”去拯救“伤面子”的工作。除此之外,还有一点,就是对一幅书法艺术作品或一件书法艺术事件,书法理论家根据自己不同的认识和研究就会得出不同的评论结果,这样势必造成一种行业内部“窝里斗”的现象,谁也不想承担这个“窝里斗”的黑锅,所以他们也就放弃了书法评论这个圣神而又有益于书法发展的工作。其次,书法评论往往是老公公为儿媳穿裤子做得好而落不得好的一种事情。在书评的时候,势必会牵扯一些书家的人品的事情,又所以,大多数书法理论家硬肯去玩考据、刨墓志、提新说等文字游戏,也不想对某书法(事件)做出评论和批判,大有好与坏、错与对与我有何干系之态。
0 u: R' D9 |3 X4 J  f $ N& W8 x6 z$ n; }2 w
因此,笔者呼吁,如果优秀的、著名的书法理论家不去涉入书法评论和书法批判这个科目,不去正确地引导书法评论和书法批判,那么中国的书法在发展方向上将会走更多的弯路和极端,各种流行色彩和现象就会愈演愈烈,在一切都以“创新”的大旗掩护下,势必造成“传统的书法不传统,新的流派面目皆非”的书法悲剧。; x/ |% i6 h1 c4 E3 {1 o
例如,笔者曾接触过几位所谓“名门正派”的书家,他们几位都是一个系统下的门生或学生。其中,有位大哥,操起一支笔,似乎在做了一番气沉丹田的深思熟虑之后,大笔一挥,抄写了一首自己可能都不理解其意境的28个字的唐诗。刚落笔,身边的几位同僚、哥儿们就拍手的拍手,没胡须的也学着掠须,竟,异口同声的说:“好!好字,有感觉啦……碑帖结合……好,你今天发挥得不错,状态不错呵……看那线条质量……”。! ?7 ]+ i- T+ j- s2 G
不知其理的旁观者(可能是几位爱好者或收藏家吧)看他就那么扭了几下就是好作品,也在纳闷……这书法……现代的……看着书家印的精美的资料……获奖者……国展……中书协会员……副院长……可能就这样吧……不知云云。2 ?; ~2 X% B/ X7 ~) s
此里面有一个大问题,其它拍手称赞而极具畸态的就不说了,权当演戏吧。就说这个“碑帖结合”。请问:碑帖结合能结合吗?你了解过碑和帖吗?你用毛笔在石头上写过字吗?你发现了毛笔在石头上和纸上书写的时候有什么不同吗?你只知道鸡蛋内面不会孵出鸭子的道理吗?……,石头上写字的时候,因为石头和纸质不同,同样几个字,在书写的时候笔的“锋毛”、“毫梢”的变化都不相同。平整的石头(碑)上写字时(大都伏着身子去写)笔的毫梢(也就是笔的尖)因为它不能融入到石头内,加之反作用力,所以造成“毫梢”向上反翘,“毫梢”稍上的笔腹部分则往往不能顺其笔的柔性(特别草书、篆书的时候裹锋、绞锋特别明显)去行进,只有笔锋直进的力的感觉(所以《张迁碑》等看起来永远是“中锋侧用”的方笔行进)。在不平整的石头(摩崖)上写字的时候,因大部分都是站立去写,笔的“锋毛”、“毫梢”更是起了很大的变化(所以《石门颂》等看起来永远是“中锋内藏”的圆笔行进)。这与平时用毛笔在较平整的纸上写字的时候截然不同,最重要的是笔“毫梢”不上翘,“锋毛”可顺势变化,而且笔力行进是“绵绵若存”的感觉。你在纸上可以将笔的各种用锋的技法都能表现出来,但在石头上是不能的,并且写字的墨和写碑用的朱砂(现在人用广告颜料写,缺少了肃穆的成分,因丹砂能辟邪)其也不相同。大家都知道“起变化于毫梢”的至理名言,既然笔的写字最重要的部分“毫梢”都起了不同的变化和结果,你写出的字能够“碑帖结合”吗?呵呵,你为什么不说个“骨(甲骨文)帖结合”、“金(钟鼎文)帖结合”、“简(汉简)帖结合”更显得高古、有学问嘛!真是不知丢弃了根本之后的所言从何而出呢!兹举上例以说明书法评论和书法批判需要及时引导书法发展方向的重要性。
! a+ N+ @: a$ B/ Q3 g + g4 T3 q$ B4 l3 a
书法评论是一件全面学习书法知识、艺术实践、吐故纳新、陶冶情操和反映评论者本身学识修养多与少的事情。
5 n0 u( q3 i1 Q  d5 a进行书法评论首先是一个学习书法知识和对书法艺术实践的过程。因为,在书法评论的时候,你要面对的是不同体势(书体)的书法作品,并有由于艺术的不定性原则导致同一个体势(书体)的书法作品出现不同的艺术形态和面貌,这样就需要评论者调动自己的学识和自己往日所积累的经验去认真地对待,并做出好与坏、优与劣的决断。例如,人都是学习颜体的,但学习所得的艺术面貌则不相同,这就需要你通过作品的本身去观察它存在的问题,可能透过这件作品的外在表现你会发现这位作者极可能是一位对张迁碑有一定发展潜力的书家,所以在评论这幅作品好与坏的时候,不妨也引导着他向应发展的方向去发展、去涉及学习和多注意。同时,再看他学颜的过程中有没有沾染其它不良的习惯性行为,譬如一味的顺着笔锋的性情去写“竖弯钩”,不知稍顿而后出。等等,不一而是,都需要仔细的去观察,再得出评论的结果。, I6 j  U6 [: d" Q: x

4 v* k3 W9 }8 s! \: d其次,在书法评论的时候,也是书评者本身一个吐故纳新、陶冶情操的过程。因为你面对的是万千种书法艺术的表现形态和面貌,你不可能全部掌握所有的知识去评论它,时刻会遇到一个更新的、棘手的问题出现在你面前,这样就要迫使你去再学习和再接受新的东西,逐步改变你的认识,以期做出合理、客观的书法评论来。# ?* C+ s/ x9 H  D
再次,你对一幅书法艺术作品或一件书法艺术事件进行评论的时候,正是体现有多少学识和素养的时候。也就是一个人文化底蕴的问题。你的学识比较全面,可能你看到的东西会更多些,得出的答案会更接近于正确。所以,一位书法评论家的文化知识如何,会导致出他的书法评论如何。同时,你的素养好,可能不会因外界不同的驳斥言论而改变你对书法评论的言行,通过良好的素养去认真对待所有的驳斥者。譬如,你没有研究过道家的文化思想,你就对“以白计黑”的书法论断会感到陌生,是是而非。又如,你没有领悟到“绵绵若存”的真谛,你就会对书法的用笔和运笔理解起来很艰难的,以为那是玄学。再若你对五行生克的变化不透彻,当说草书中的那个“笑”字是阴阳互动中的水火相克之状,你就会更觉得莫名其妙,不可思议。此外,你若不认真去研究兵法,并不联想“螣蛇法实意”之理,你就不可能理解“横如千里之阵云”的真正意蕴。你若不去参悟佛学的般若之智,你就不知道书法的“书卷气”从什么地方能够看出来……等等,这些都是中国的文化思想啊,也是造就中国书法的艺术美的灵魂和书法文化思想的根源。如果你只知道怎么去研究笔与墨的关系,奖项和职务的关系,说出来让大家都觉得好听的冠冕堂皇的话……等等不着根本的问题,那么你肯定是一个十足的写字匠,或者是一位头掉了还能走十里路的不承认事实的人!/ b  D; W8 w- ?
! D. m  F* s: Y1 e
书法评论是一个要求很严格的书法理论过程,它最大的优点是具有更大的包容性。因为,所有的一切都在包容中存活。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大海之所以大,是因为它包容了所有的江河溪流和鱼鳖海怪,并且默默地通过地下渗水和空气蒸发消耗的方式又返还给江河溪流的源头,让其源远流长,同时它又供给了鱼鳖海怪的不同性质的食物源。1 i! q# H! s1 t& B5 r; T
书法评论亦如此。如何进行书法评论,都在以上内容的叙述包容中。赞叹大海之所以大啊,是为本文的结尾!
7 w) u( K5 _; Y" `( I" }杨牧青200768于兰州陋室" j0 m1 _9 r7 d, Y! ^& o2 H
! t- J  E7 Y# S/ r1 S; P
(本文作者系书法评论家、书法家、书画理论家,中国牧青网创办人、艺术总监,中国书画市场研究院筹划人,《当代中国书画名家研究系列—书画网刊》执笔者)
 楼主| 发表于 2007-6-21 15:59 | 显示全部楼层
方便参考 顶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2 18:19 | 显示全部楼层
书法评论家时刻应该明确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事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2 10:52 | 显示全部楼层
face13 face13 face13 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