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实话实说——我看韩天衡先生篆刻学习篆刻近二十年,初学临习邓散木,之后便是迷恋韩天衡,并摹写其印稿,以其面貌大量创作,尤其近年对韩先生的著作更是仔细拜读,对其篆刻应该是体会颇深,受益匪浅!( Z2 d; Z# l3 a( b c X7 @
喜欢他的作品,并不是偶然,也可以这么说,他是我老师的老师,我的老师每次说起他的作品以及独到细致的讲解,总是让我听得津津有味,对那时追求变化的我是个不小的影响。韩天衡先生的用刀、用篆、章法皆有自己面貌,不随流俗,其篆刻拙中藏巧、动中寓静、自然含蓄,充分体现了雄、变、韵的情致,先生取法多样,又以自己的艺术语言贯穿其中,不拘一法,大胆取舍,其中包括韩氏流畅雅丽、盘错搏扬的鸟虫篆印风,风格自成一家, 人称“韩派”,其最红火时,人称“韩流滚滚”,说韩天衡为中国现代篆刻开宗立派的领袖人物,一点也不为过也。
- D$ Z6 c/ y" r7 d3 o3 }0 ^5 e 尤其最近在准备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又看到先生的一些新作品,其取法更是多样,形式不断的创新,其精神更是让我辈推崇!
3 B$ ~) h. s' n 虽然我现在的艺术语言偏离了韩派,走自己的路了,但我还是喜欢读韩天衡的印,因为他的一些作品除了耐看之外,还很养眼!能找到灵感,不管你是什么样的印风!当然,当你把他的作品放大汲取精华的同时,一些细小的瑕疵也因为放大而突显了出来!5 a3 ^( R D0 T! H+ D$ W
让我们再一次近距离的接触他的作吧! (本片图片来源于网络) “诗心文胆”一印在媒体多次看到,在其著作中也多次引用,自然眼熟,但也因为其诸多败笔而印象颇深,其一,四字线条杂乱堆砌,使人眼花缭乱;用篆缺乏方笔,线条主次不分,起止粘连太甚,结字太紧,用刀过实;开合缺乏呼应,四边虽残破透气也无法拯救;
e6 O% t6 B* e
" R' r3 c* {+ ?( P) S1 r" } “丙子”乃先生早期作品,甚是喜欢,也多次摹写;此印用篆略参鸟虫意,结字上紧下松,大小动静收放自如,有升腾之气象,印边吸收封泥素养,残破自然,生动空灵!线条刚逸,力能扛鼎,起止分明,粗细交错变化,刀笔结合浑然一体!惟不足处,乃“子”字线条连接处太实,太生硬,与“丙”字缺乏呼应!- }+ t0 t' f! X8 g. N0 Q
* O) r2 e! p' |
“孺子牛”也乃先生早期作品和代表风格,用篆、结字、走刀、布白自出机杼,游刃有余。结字通过收放大小错落的变化形成强烈的疏密对比,留红自然呼应,密处不容针,疏处可跑马,浑厚朴拙,当然,有这是不够的,能做到密中有疏、疏中有密的空灵境界,使密而不觉其紧,疏而不觉其空,乃为大道,次印尚可!" }* k2 C3 X* Q7 @+ x4 g/ K
* h# R3 r: t4 `2 t- ^
) a* _1 @6 S' ~ q
: M& {8 o$ L- j6 m6 c6 r. F “落花无言”疑为近几年所做(老矣),线条少了醇和与钢逸,多了些结实与笨拙,确切的说,已近板滞已无意味,但从印的整体看,其气格狭小,印面局促沉闷、了无生气!章法的散慢、用篆的生拙,用刀几近程式,死板僵硬,尤其是左半部横划的堆砌,12条平行线从上至下,虽有变化,但离艺术的表现手法相去深远!
' b) G$ W0 l7 ]* f0 G
6 A; R4 B5 T7 z; W8 Z “秦始皇”一印采用汉印界格的形式,章法大胆处理,颇具匠心,“秦”字占印面三分之一,纵向取势,上缩下展,“始”字内敛横势,左右分离,“皇”字上大下小,密上疏下,配篆结字各有特点,在收放开合错落中留红一任自然,互有呼应,边破处也恰到好处,添灵动气,但我认为,“皇”字“白”部中间横划两头断开取敛式,即可密中有疏,也似可与“秦”字上部横划呼应;整体印面上“秦”字似有下坠之感,若下面三竖划同时上缩,并略有长短变化,即能救章法之不稳,也可避免三竖与“皇”字底边的水平!不知先生以为如何!
2 {4 u' } h* {# K; H9 S
+ x) C7 @5 h2 v' F6 A# M# ?- Z6 O* K8 I% U& V! Y
“神畅”一印看似简单,实也匠心独处;“神”字取其简,静势,居中;“畅”字紧上疏下,左右宽展,取其繁,动势,重心偏右;上下两字一疏一密,一简一繁,一动一静,一大一小,相互对比,又协调统一,两字皆以曲笔而出,于转折处表现出轻重、急缓、提按的行笔节奏感,用刀稳恨准,起止分明,又于行刀中富于变化,起伏跌宕,充满趣味!然印边也太实,缺乏流动与空灵气,略显呆板!“神”字左右两侧虚中无物,则归真无,能于虚空中而不觉其空,方有大境界! m8 r- s8 V/ b+ e, C
6 q& N! {5 z1 P: @* l
, i1 _7 W$ u# i “一日千里”印,一改先生圆润、游动、空灵、静溢的鸟虫印风,而取生涩与苍劲意,鸟兽形神兼备,形态各异,头尾互有呼应顾盼,虚实自然,线条灵动挺键,细处如钢丝而笔力不减,厚重处雄浑而不觉突兀,略带笔意,并富有金石味,鸟虫印能有此境界实为古今第一人也!1 ]% c+ j8 v% y! J6 m9 Z2 N
/ _4 R) V* n. Q! W- ?1 B2 E5 j
: `0 H4 Z+ n4 S4 |. h0 q
“寿与山齐”用字取法简书,笔画动荡飞扬,短促劲键,行刀干净利落,采用玺印的章法,大疏大密,文字部件大小错落有致,启承开合摆动任其自然,尤其最后一字处理,更见功力,左边一长曲笔向下伸展,下部两横划上提,不但增强了线条长短疏密巧拙的对比,还稳定了章法的重心,实乃出奇制胜的典范!/ n) y$ m: ?/ b: c7 D U: N
0 G0 t; R" t3 \# n5 A/ s(此篇文章我的博客首发!), p* k$ A$ E2 M4 S* O
洛阳易辰相关文章系列文章
- m5 C0 L/ `1 D5 V: j; X1 s实话实说——我看石开先生的篆刻
( X: Q5 a/ r* O: N4 Chttp://blog.sina.com.cn/u/4af60a020100088q
/ m, i _9 r& E* W% ]& g实话实说——我看李刚田先生篆刻3 l' i4 M( S% v- K
http://blog.sina.com.cn/u/4af60a020100082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