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21060|回复: 7

[独家] 杨牧青:率真派书法创作漫谈之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4-3 21: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u; G* [9 ?5 }" N
确切的来说,用“创作”这个词对“率真派书法”进行讲述的时候感觉到并不是那么的妥当,但目前确实还找不出一个很好的名词能来代替,姑且用之。
7 v$ K* `9 d  ~0 o创作是一个艺术实践的过程,是广大书法学人学习书法艺术的一种方式和方法。
1 `# O* d& M% `/ o- g) f% @ * w% j4 Y! }4 N9 K( U# t0 O! J2 k8 f
书法,它是从事书法的人通过自身的文化学识修养优劣对笔、墨、纸、文(所要被书写的文字对象)等进行一种感情上的艺术驾驭之后的情感宣泄与自我表现。这一艺术性的实践过程是不经意的,是取法自然的,是不故作姿态和矫揉造作的,是书法学人对文化学识修养达到一定高度后的一种“率真”取向!亦即是笔者在《率真鬼撮脚》一文中所说:“书画者,人之情性也。观物取象于自然,成形具状于笔端。”之意。例如古人流传下来的部分“甲骨卜辞”、“金器铭文”(如《利篕器铭》、《大盂鼎铭》)、“楚简帛书”、“刑徒墓砖”等和后来的《石门颂》、《石门铭》、《瘗鹤铭》、《兰亭序》、《祭侄文稿》、《张旭古时四首》、《怀素自叙帖》、《寒食帖》、《诸上座帖》等经典碑帖。我们通过仔细的观察和研究,就会发现它们的率真气息是非常浓厚的,其书天真烂漫,浑融一气,能够体现出书写者(或者叫“创作者”吧)对情感宣泄和自我表现是非常的自然,天迹心象,际合天人。这体现出书写者能够将文化学识修养、思想认识和个性情感与书法的“法度(对笔、墨、纸、文等书法的基本要求和严格遵守的准则)”柔和之后达到了一种高度的统一与和谐,使观者在欣赏的时候就会产生一种美的感觉。这种美是来自心灵深处的率真之美,并且耐人寻味,久久不能忘其状貌。
" D* ?6 G: i. n% B 
' ]  n) s' o- ~9 Q( Q9 |现代书法,特别是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大部分通过“创作”而出的书法作品都带有某种程度上的“矫揉造作”和“机械劳作”之嫌,或者是为了某一种目的和欲望而进行着一种反复犯错误式的艺术行为。譬如,“备战兰亭”、“进军国展”、“赛前强化训练”等带有煽动性和鼓动性的提法与倡言,无疑给“创作”在书法艺术的实践过程中找到了合理存在的借口!但是,当仔细观察某些被誉为“获奖入选”的作品时候,我们就会发现书写者可能是受到了时代潮流“风”气的严重影响,或者是为了迎合某位大赛评委的口味,将有些文字内容反复的书写,勤而习之,熟能生巧是不错的,但是某些文字体貌已经被创作得(写)是一片烂熟,上挪下移,造型夸张过甚,在形式上显示出一种极具装饰性的书法戏剧化的表现特征,将原始质朴的书法率真气息给彻底地抹杀掉和遮盖掉,给人留下一种花样翻新很多总是千篇一律的感觉,久看则令人顿生厌恶之情。这种创作的艺术实践过程显然是错误,因为创作者的出发点和目的有问题,偏离了“书画者,人之情性也”的率真之道!+ |% m. d, @2 k& w2 C' L2 T' f
 
. ]& t- }6 v. `, k; h当然上述,并不是笔者要厚古薄今,或顽固守旧。因为书法文化的艺术历史发展证明,古人的书法作品就是好,特别经典性的东西就是符合人们对美的艺术需要和需求。而今人(指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特别是中国书协第四届换届之后更为严重)的书法作品有创新之功,有变法之举(对此我们应给以充分的认可和肯定),或许因时代之故,所书之作普遍性的多了一些装饰性的艺术成分,与“法度”下率真之美有明显的差异和区别。
" [/ y0 D! w, S. ~4 S9 j 
5 i5 g$ c2 y+ E4 Q对于作为文化体系下的书法艺术而言,率真是它的精神主旨,是它的灵魂和根本!书法从原始图画符号时代起到如今法度森严的书法体例确立,这几千年中“率真”二字贯穿其间,从未脱离,至始至终,一脉相承。只是人们没有过多的立论陈述和总结罢了,借《易》言就是“百姓日用而不知”。对于这一点,我们翻阅、研读中国书法史的时候是不难发现的。! ]9 s$ `0 F7 l9 b. Z1 {1 E4 K% k
 * r3 X# `& t2 R  x5 z  u
率真是书法艺术的大道!
& [9 P3 G  f! H1 z" H率真,是《道德经》所讲的“道法自然”的法则和“绵绵若存”的状态,是《中庸》所讲“率性谓之道”的意蕴,是佛言“如来无众生相”的一种境界。
# N5 g  q, A7 e! p' o8 K1 O道法自然,就是写字的时候(或谓创作)要善于观察天地之间的自然现象,并且要遵循它的规律和法则,把它纳入笔、墨、纸、文中,然后融合自己的文化学识等客观因素将它艺术性的表现出来,映像给人。譬如古人将“横”喻象为“千里阵云”,将“竖”喻象为“万岁苦藤”,将相互揖让的章法与结构的谋划喻象为“担负争道”、将创作的艺术情感来源于“听嘉陵江水”、“观公孙舞剑”等。7 ]6 O6 c' p: x' B, g; x
 " A* i. ]4 C& y9 K4 S
绵绵若存,就是写字用笔的气息、气韵。这是一个大题目,许多的书法家一生就败在了这里,论书体外貌非常的花样百出,毫无争议,就是把书法内在的气息、气韵没有掌握好,最后落了个不堪言状的结果,付诸东流。说白了就是没有练好书法的“气功(内功)”,只练了些书法的“招式(外功)”而已。
+ ^$ Y6 @/ m9 V1 p 
+ p# m) r6 u* K* k9 h* l  W/ E* D率性谓之道,就是写字的时候要符合道的法则,这个法则是从人的本性来出发,以格物致知为原则。它和“道法自然”有异曲同工之理,要在学人明辨其理。
& P9 t: }( c8 y如来无众生相,就是写字的时候你不要拘泥于写字的相状,用笔要洒脱些,依据不同的客观环境和条件,写出对自己的个性!但是洒脱必须要遵守书法的“法度”,个性必须要遵守书法的“共性”的原则,只有这样你才能书写出(或创作出)书法的艺术来,要不就成了鬼画符。同时更不要拘泥于你写字的感觉和感受当中,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四相皆空,落笔准确大胆,收放自然。若你认为自己是在进行书法艺术的“创作”,这样你就犯了大忌,陷入了文字相,名为创作,实乃是正儿八经的在糟蹋书法文化!
  B& U5 m0 k3 r* ?: k8 V9 }3 X其实以上借用道、儒、佛三家之言来讲书法的率真本性,其“理”是相通的,只是文字叙述方式不同而已,学人当细究。
  b$ ^/ P4 |% N; p 2 d2 u* o# J/ r! q3 d% y6 e
率真,是天趣自成,天然形成。但是这种自成和形成是带有理性的思考与判断的,并不是“满纸涂鸦”的艺术表现姿态,而美其名曰:“艺术的抽象”或“艺术的升华”,甚至倡言“艺术书法”的实践之风尚。
0 V& k6 x7 z& X4 }: }7 F天趣自成和天然形成是书写者在进行书写(创作)过程中合乎书法特有的艺术法度进行自由挥洒之后的一种体现。书写者遵循“笔由性出,墨随纸发”的“率真笔法”要诀,进行一番合理的章法艺术布局与安排,使所书之作和和融融,落落大方,有雅有俗,毫无捩气、生硬、浮滑、虚无之象,更非是满纸涂鸦的荒唐艺术行为或事事而非的抽象艺术的支离破碎!例如汉隶《石门颂》和魏碑《石门铭》中的“撇捺长画”,犹如长袖起舞,婀娜多姿,尽性尽情,表现出一番“天趣自成”的状貌。再如张旭怀素、庭坚允明等人草书,他们笔墨线条犹若天然形成,点画与章法、行气之间的安排毫无造作之感,顺其自然,譬如《张旭古诗四首帖》中的那个“淑”字三点水的破笔法及那个“灵”字、“贤哲”等运笔的线条翻转舞动,确有天然形成之妙,谁能相信这是人为之笔呢!0 v) T1 r7 w- q0 ^/ ]2 L. D
 
: q8 q8 z" ~4 z* I9 ?率真,是人性的本能发挥,是孩童般的天真。但是这种发挥和天真是有相应的法则和法度的,并不是某一种新概念或新理论的宣称和鼓动,甚至是现代新闻媒体式的吹捧,或是某一种奖励等次的评定与界定。
0 u4 V/ F8 J- i( P, i率真针对“书法艺术”这个学科狭义的来讲,首先是来自民间阶层,然后侵入上流,再由上流阶层的研究、应用和推广,于是民间阶层和上流阶层的相互交织和相互作用,构成了“率真派”书法艺术的劳动与创造的历史画图。这是铁的事实,谁又能来否定它呢!
# F! r) K+ n4 [3 g3 M6 O% b  [& _* E2 ` 3 h5 A. ?1 |3 m- C. h) O( n
率真派不是一种流派或宗派,是书法艺术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一个艺术氛围圈,或者说是一种文化现象!我们的祖先在发明创造文字的时候,就流露出了“率真”的性情,他们取法自然,象法天地万物,以“六书”之体例成乎于人文!今天,我们在学习、研究、应用书法艺术的时候,特别是用笔书写的时候,并不是信笔肆意、或线条形式美的一种谎言遮盖,而是要回归到“取法自然,象法天地万物,成乎人文”的境地。回归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是很难的,特别相对于一般的普通人(天赋稍差的人)来说是比较困难。佛陀讲:“戒、定、慧”,又讲:“信、愿、行”,对于解决回归困难是最好的办法和方法!
4 O& q$ i! p* ?0 y 
& C$ G/ X/ q) l率真是广大书法学人必须要遵循的一条准则。欲想在书法艺术上取得一番成就,达到更高境界,率真派的书法文化之理则要时时多思之!   2007年清明节前于兰州 $ d( ^) t8 u) |1 g. ]5 M# C6 b
 / l7 `$ r* {9 G
(本文作者系 书法评论家、书法家、书画理论家,中国牧青网创办人、艺术总监,中国书法率真派艺术理论创始人,中国书画市场研究院筹划人,《当代中国书画名家研究系列—书画网刊》执笔者)
发表于 2007-4-4 16:58 | 显示全部楼层
率真的定义是否偏饽待商榷,& \; E4 B" Z3 _) x' [
书法的率真相对由于朴实、厚重来言有其针对性) `( x0 V; T6 b4 T
但书法没有真的幻化到人性化的率真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
- s% ?1 C- s0 ]/ ]5 l5 R牧青先生关于书法、率真的敢为值得称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9 17:58 | 显示全部楼层
率真是广大书法学人必须要遵循的一条准则。
& u+ ^. n; r2 ^6 c6 c欲想在书法艺术上取得一番成就,达到更高境界,率真派的书法文化之理则要时时多思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10 12:54 | 显示全部楼层
都是为了艺术而来游戏人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21 16:53 | 显示全部楼层
高论!em2 em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5-8 12:2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8 14:29 | 显示全部楼层
"书法,它是从事书法的人通过自身的文化学识修养优劣对笔、墨、纸、文(所要被书写的文字对象)等进行一种感情上的艺术驾驭之后的情感宣泄与自我表现。这一艺术性的实践过程是不经意的,是取法自然的,是不故作姿态和矫揉造作的,是书法学人对文化学识修养达到一定高度后的一种“率真”取向!"
1 ^3 U- I* p' p& x: s2 q. d
8 n/ O5 N/ ^9 @) V$ l# D3 ^5 |"作为文化体系下的书法艺术而言,率真是它的精神主旨,是它的灵魂和根本!"" u: ]  W5 k! b
* @- L3 r' O8 k! r# }& N
"率真,是《道德经》所讲的“道法自然”的法则和“绵绵若存”的状态,是《中庸》所讲“率性谓之道”的意蕴,是佛言“如来无众生相”的一种境界。"
: z" Y( D3 ?, i- {5 n9 c/ g------------------------------------------------------------( q/ u+ K: S! v0 _3 k
好文章!$ ~5 E  Q2 f* c/ g! R9 j! e) `
是可以拍案的,也许因为时下有这类似观点的少吧。$ U: L: i/ i4 l8 A, \+ g/ L: N
5 i2 g7 L$ L4 x' O
有些细节还可以深入探讨,但是完全不妨碍根本的认同。希望继续深入,更加具体化。em1
$ T+ p8 _4 J4 J' A# I1 S8 T& h5 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11 21:29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人在天天写,不经意的写,是在写自己,今人也在天天写,刻意的写,但是在写别人啊!剥去了别人的还剩什么呢?我们是不是稍稍放弃一些做的成分,多一些率真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