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映雪斋主

[求助]关于简体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12-30 19:15 | 显示全部楼层

[求助]关于简体字

[这个贴子最后由宛陵小城在 2003/12/30 07:31pm 第 1 次编辑]

    反切是中国传统的一种注音方法。之前有读若、直音注音法。
    反切就是用两个汉字合起来为一个汉字注音。用作反切的两个字,前一个字叫反切上字,后一个字叫反切下字。反切的基本原则是上字与被切字的声母相同,下字与被切字的韵母(包括介音)和声调相同,上下拼合就是被切字的读音。
    对反切术语本身就有不同的理解:
    1、模棱两可的解释。宋代丁度等编撰《礼部韵略》中说:“音韵展转相协谓之反,亦作翻;两字相摩以成声谓之切。”宋元之际黄公绍、熊忠《古今韵会举要》说:“一音展转谓之反,一韵展转相摩谓之切,以子呼母,以母呼子也。”
    2、“反”、“切”同义,都是拼合的意思。清代顾炎武《音学五书》说:“反切之名,自南北朝以上皆谓之反,~~~~”即反就是切,切就是反,因讳“反”而言切。
    3、从分析“切韵”两字入手,认为反切上字叫“切”,反切下字叫“韵”。宋沈括《梦溪笔谈》说:“所谓切韵者,上字为切,下字为韵。”金代韩道昭《五音集韵》说:“夫《切韵》者,盖以上切下韵,合而翻之,因为号以为名。”
    起源:1、认为是三国魏孙炎创造。2、认为从产生汉字时就有。3、认为产生于后汉服虔、应劭时代。
    从音韵学史角度说,反切的产生,标志着汉族语音学的开始——从此懂得了对汉语音节做音理上的分析,把一个音节分成声、韵两个部分。其缺点和不足,掌门己说到,S兄也指出。
    拼音也有多种。在汉语拼音方案前主要有:“拉丁化新文字”,从20世纪30年代初到1958年汉语拼音方案公布前在群众中推行的,它在中国文字改革运动中起过重要作用,它的一些特点被吸收厂汉语拼音方案中;“威妥玛式拼音”,这是从清末到1958年汉语拼音方案公布前,国内和国际上最流行的中文拼音方案;“注音字母”中国第一套法定的汉字形式的拼音字母。1913年“读音统一会”议定,1918年北洋政府教育部公布。1918~1958年在汉语拼音方案公布前推行了四十年,目前仍在台湾省使用;“国语罗马字”这是中国推行国语和供一切注音用的第一个法定的拉丁字母拼音方案。
    汉语拼音方案:我国法定的拼音方案。1955~1957年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汉语拼音方案委员会”研究制定,1958年2月11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公布,1982年国际标准化组织承认为拼写汉语的国际标准。
    汉语拼音方案采用拉丁字母。拼音方案委员会由吴玉章、胡愈之任正副主任,黎锦熙、罗常培、丁西林、韦悫、王力、陆志韦、林汉达、叶籁士、倪海曙、吕叔湘、周有光为委员。
    草草回答,不知几位满意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12-30 20:25 | 显示全部楼层

[求助]关于简体字

   不错,小城兄在汉字上涉入挺深,值得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12-30 21:31 | 显示全部楼层

[求助]关于简体字

甚谢甚谢!!!解决了偶好久以来的困惑,三人行必有偶师焉~~~
宛兄辛苦了~~~~年终大红包: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12-30 22:14 | 显示全部楼层

[求助]关于简体字

S兄帮俺参谋参谋,俺是买个保险箱还是存银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2-23 12:04 | 显示全部楼层

[求助]关于简体字

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