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3924|回复: 1

古代文明史研究的大型资料文库——《甲骨文献集成》隆重问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1-9 22: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为什么要编纂《甲骨文献集成》
宋镇豪
1899年殷墟甲骨文的发现,是中国近代学术史上的大事,它和20世纪面世的敦煌写经、汉晋简牍和内阁大库档案等文化珍品一起,被誉为中国近代新史料的四大发现,在中国学术史上蔚然形成甲骨学、敦煌学、简牍学、明清档案学等几种举世瞩目的全新学科。
百年来出土的10万多片甲骨文,珍藏在国内25个省市自治区的41个城市和台湾、香港等地区。此外,日本、美国、英国、加拿大、法国、德国、瑞典、瑞士、比利时、俄罗斯、韩国等国家的各大博物馆和科学研究机构,也都有多少不等的入藏。中国的甲骨文与埃及的纸草、巴比伦的泥版文书等相辉映,成为世界文明宝库中熠熠发光的瑰宝。甲骨文是三千多年前晚商王朝的占卜记事文字。随着甲骨学百年来研究的深入,蕴藏在甲骨文中的古代社会奥秘,逐渐被抉发出来,当年孔子所叹“文献不足”的中国上古史研究别开了新生面。
百年来的甲骨学研究取得了很大成就,诚如著名甲骨学家唐兰所说:“卜辞研究,自雪堂(按:即罗振玉)导夫先路,观堂(王国维)继以考史,彦堂(董作宾)区其时代,鼎堂(郭沫若)发其辞例,固已极一时之盛。”经过罗振玉、王国维、郭沫若、董作宾、陈梦家、于省吾、唐兰、胡厚宣等国内外几代学者前赴后继地探索与耕耘,甲骨学殷商史,已成为一门具有严密规律,并积累了丰富研究资料和多方面研究专题的国际性显学。甲骨学与金文学、古文字学、历史学、文献学、考古学、民族学、民俗学、人口学、文化人类学、历史地理学、经济学、天文学、古代科学技术史等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涉及到中国古代文化的方方面面,成为当今“显学”和一门“国际性”的学问。
百年来国内外发表的甲骨学殷商史论著超过1万种,有16国学者3800余人涉足此学。甲骨学今日成就的取得,是无数甲骨学者开拓进取和创造性劳动的结晶。如今,凝聚着国内外几代数千位学者的心力和锲而不舍追求创新精神的上万种甲骨学著作,不仅推动着甲骨学研究得以达到今日的高峰,而且这些著作本身也和殷墟甲骨文一样,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珍贵财富。但也应看到,这万种以上的甲骨学论著、学者分布于世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各种文字刊布于各种各样的报刊杂志里,门类繁多,查阅非易,还有的属于稀见之专书,流行不广,很难找到,已大大影响到学术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资料的搜寻甚至造成大量人力物力资源的重复浪费,这不能不说是极大的遗憾。
为了改变上述状况,已往不少学者已做出了可贵的努力。然而,已往甲骨文献的编纂,一般都限于学科某些领域或摘要辑录诸家若干学说,并非是文化建设意义上的整体性甲骨文献汇集,有时难窥论著及原版本的全貌,或有因取舍所好,甚至造成断章取义,失却作者真旨。故编纂一部大型甲骨文献汇集,以全面展示近百年中甲骨学研究所取得的丰硕成果,继承和弘扬几代甲骨学者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财富,也就显得十分迫切,为学界长期所亟盼。
为了圆数代学人之梦,在新旧世纪之交,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先秦史研究室同仁,继八十年代推出《甲骨文合集》,九十年代推出《甲骨文合集补编》、《甲骨文合集释文与来源表》、《甲骨学一百年》等一系列学术成果后,又在海内外同行的的全力支持帮助下,编纂了这套大型学术资料文库《甲骨文献集成》,分类集结百年来众家论著,为古代社会研究提供一部大型的资料汇集,使之成为继往开来的文化宝典。

《甲骨文献集成》是一部什么样的书
宫长为
《甲骨文献集成》的出版为当代文化建设上的大事,是这门国际性显学百年成就的汇总,其性质有如中国文献学所说的“类书”。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类书,唐代有《艺文类聚》,宋代有《太平御览》、《太平广记》、《文苑英华》、《册府元龟》四大部书等。这些类书辑录保存了许许多多珍贵典籍,有的典籍今已佚失,故其辑录保存下的,文化价值自不待言。《甲骨文献集成》的编纂,分为甲骨文考释、甲骨研究、专题分论、西周甲骨及其他、综合类等五大类,每大类之下,再分小类,或多或少,各以性质定之。所收论著种类达数千种,其规模已远远超过唐宋以来类书,且保留文稿版本原貌,均非辑录摘要。作者队伍涉及中、日、美、英、法、加、俄、韩等国,包括台湾和香港地区,语种多样。由于甲骨学仍是发展中的年轻的世界性显学,因此逢新旧世纪之交的甲骨文发现百年华诞,这部书的编纂出版,既能方便省览,又能使诸家著述传遗后世,不仅在文化发展史上有此必要,而且学术意义也毋庸低估。
该书为八开精装,共40册,每册约550页左右。结集中国大陆、港台以及日、美、加拿大、英、法、德、瑞典、瑞士、俄、澳、韩等国家或地区数千位学者的各种语种的有关甲骨论著计2000余种,纂选年代范围自1899年殷墟甲骨文发现迄至1999年以前一百年间公布发表的甲骨文殷商史研究之成果,根据原版本按统一格式影印。堪称为世纪性编次的大型甲骨文献资料文库。
具体篇目如下:
一、甲骨文考释:第1-6册,著录片考释;第7-14册,文字考释。
二、甲骨研究:第15-16册,分期断代;第16-17册,卜法;第17-18册,文例文法;第19册,校订缀合。
三、专题分论:第20-21册,世系礼制;第21-25册,国家与社会;第25-26册,经济与科技;第27册,军事征伐;第27-28册,方国地理;第28-29册,文化生活;第29-30册,宗教风俗;第31-32册,天文历法。
四、西周甲骨与其他:第33册。
五、综合:第34册,甲骨文发现与流传;第35-38册,甲骨学通论;第38-39册,古文字研究;第39-40册,序跋与述评。

《甲骨文献集成》一书有什么特点
马季凡
收辑的资料全面、系统、权威。凡是具有学术研究价值,或在甲骨学上有重大影响,有关甲骨文发现情况记录、甲骨学研究、文字考释以及主要利用甲骨文对有关天文地理、分期断代、宗法世系等社会各方面进行研究的中文及外文专著、论文均在收辑之列,收辑各类文献数千种。可谓十分完备。
收集了许多海内外难得一见的珍稀版本。在甲骨学兴起初期,甲骨学大师的早期著述。如罗振玉的《阴墟书契考释》初版本、日本学者池田末利《阴墟书契后编释文稿》等,均属难觅之版本,现都收入。甲骨学草创时期大量手抄、油印之讲义,不少系海内外孤本,如王国维《阴墟书契后编上卷释文》等文稿,此次被辑入书中。这类罕见稿本的辑入,不仅为学者提供了平时极为难见的研究资料,更使此书的珍藏性得到极大地提高。
把大量散见于海内外各种报刊、文集中的甲骨学文献分类整理,汇于一编。本书收辑大量散见的甲骨学文献,很多是发表在稀见之刊本上,如《国学丛刊》、《实学》、《说文月刊》,台湾的《中国文字》,日本的《甲骨学》,欧美的《中国评论》、《中国杂志》、《亚洲杂志》等。把100年来散见在各种报刊的甲骨学文献分类整理、辑入书中,为中外学者查阅研究资料提供了极大的方便,节省了时间和精力。
从以上《甲骨文献集成》的三大特点,使人不难看出:它可以完整地反映甲骨学百年发展之轨迹,集结了百年甲骨学成果之精华,为研究者再创辉煌提供了极为便利的学术资料基础条件。正因如此,此书具有不可估量的学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研习中国古文明的重要书籍
高大伦
在中国近一百年的学术发展史中,考古学所取得的成就得到了举世公认,而考古学在中国的诞生又与甲骨文的发现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甲骨文的发现还促进了对中国上古史的研究。今天的人们对三、四千年前的社会的认识比一百年前不知丰富了多少倍,对此,当然可以说得益于考古学和历史学学科的发展,但不可否认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受惠于甲骨文的发现和甲骨学研究的巨大成果。
因甲骨文的发现而诞生的甲骨学这一百年来一直是一门显学。不过,学科虽显,研习者却寥寥,深究起来,书不易得,使一些淡薄名利、甘愿坐冷板凳的人望而却步是一个重要原因。刘铁云出重金才购得甲骨,王国维靠罗振玉的雄厚财力支持方具备研究这门学问的基本条件,郭沫若在流亡东洋,钻研甲骨学时常常为获得甲骨论著而付出许多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因而有人戏称甲骨学是一门“贵族”学问。甲骨学论著往往是印刷难,印数少,书价高。即使在我们已进入电脑时代的今天,几乎所有的书刊编辑出版单位都仍不愿编印甲骨学一类论著,有许多图书馆虽购置了一些甲骨学书籍。可是却因价高量少,不是束之高阁,就是藏之密室,不但一般读者极难一见,就是专业人员也要经过层层关卡才能查阅。还有就是甲骨学虽然很年轻,但是,它所涉及的学科内容庞杂,甲骨学的研究论文在不同门类的学术刊物上都有过登载,资料极其分散,在甲骨学的前五十年,中国内忧外患,那时的许多书刊如果保存到今天也已是珍稀之物了。
回想二十年前初涉甲骨学时,在藏有上百万册图书的大学图书馆里还时常为寻找某篇文章而耗费许多精力也看不到的那种沮丧心情,因此,对于今天的研习者来说,能够看到像《甲骨文献集成》这样的百年甲骨学论著集大成的书籍出版,应该是非常幸运的。该书为甲骨学研究者提供了最系统、最全面的海内外论著资料,必将为二十一世纪甲骨学的再度辉煌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一般人可能会以为《甲骨文献集成》这样的书籍读者面很窄,仅仅是几个考释甲骨文的专家看的,这实在有些误会,翻开书的目录,您就会知道甲骨文及其所涉及的商代政治、历史、宗教、地理、方国、经济、文化、军事、天文等等,真可谓无所不包。而商代历史属于我国有文字记载历史的开篇阶段,对于要系统而全面地认识中国五千年文明尤其是三代文明的人们来说,这是极为重要的一段,所以说它的适用范围是比较广的,放在图书馆里,一定会受到许多不同专业学科的阅览者的欢迎。《甲骨文献集成》一书的出版,一定会进一步促使甲骨学研究从“贵族化”向“平民化”的转变。

专家学者对《甲骨文献集成》的评价

《甲骨文献集成》与此前的《甲骨文合集》是姊妹篇,两者一个集录研究材料,一个集录研究成果,相为表里,为甲骨学研究提供了基本齐备的研究资料,必将促进甲骨学商史研究的深入发展。——国家文物局局长 张文彬

《中国古文字大系》的第一种《甲骨文献集成》,全部共四十巨册,刚好在世纪交替的当口,由四川大学出版社印行。这件事无疑会有较大影响,为学术界所欢迎。
中国古文字学是在二十世纪中从形成走向繁荣的。特别是近二十余年,古文字学于遭遇“文革”浩劫后复苏,从冷落的绝学一跃成为煊赫的显学,堪称是国内发展最迅速、成就最彰著的学科之一,已为世所共睹。百年之间,学科有关文献汗牛充栋,当前尤在不断增多,即使是资深专家也难于遍览。许多专著久成绝版珍籍,论文更散见无数报刊,非任何藏家所能具备。利用现代的出版条件及手段,将长期积累的大量材料集中起来,自然极有价值。其中不少文献,过去是一般读者无法接触的,而如今大家都能见到,确是功德无量。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原所长 清华大学教授 李学勤

对于收集资料的困难,我深有体会。即使身处北京大学这样资料在全国相对较为齐全的单位,就某一课题进行深入研究时,依然感到搜集资料十分困难。到社科院的历史所、考古所去找寻,也常常搜寻不到。《甲骨文献集成》的出版,将大大解决研究者寻觅资料的困难。对于外地、中小城市的学者来说,意义就更为重大。此书的贡献,实在难以评述。清人曾编《皇清经解》、《续皇清经解》,其于学术的贡献是巨大的,我以为《甲骨文献集成》的意义,与《皇清经解》、《续皇清经解》相当。——北京大学教授 高 明

在出版业十分不规范的今天,经常看到外表华丽、内容空洞的大部头书籍充斥书市,这些书籍,除了成为少数人装潢门面、附庸风雅的材料,一无是处。而《甲骨文献集成》则完全不同,它以严谨扎实的作风,集录了众多的学术文献,是一部严肃实用的作品。——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研究员 王世民

中国有二十四史,集中国古史的大成,对中国古代历史研究有着非凡的意义。此书广录甲骨学著作,集甲骨学的大成,也对中国古文化的探访作出重大贡献。——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 杨升南

《甲骨文献集成》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类似的汇总资料的书籍,也曾有人编辑过,如李孝定编纂的《甲骨文字集释》,但那只是对文字考释著作的收集,还不能提供完整的研究资料,真正用于研究,则还有欠缺。《甲骨文献集成》,其收罗宏富,资料详备,尊重了学术资料的完整性,解决了这一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 王贵民

《甲骨文献集成》是宏伟的工程,不仅对甲骨文,对于其他的学科,不管是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都是极有意义的。对于我们搞考古的,也有莫大益处。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研究员 郑 光

这是最近几年我所见到的最壮观的书,看到这些书摆在这里,我十分激动,觉得它们像学术的长城。书中共收录甲骨学著作两千多种,可算是集大成,从内容上说,也当称为长城。20年前,《甲骨文合集》出版,后来《殷墟甲骨刻辞类纂》出版,这些都耗大量精力和时间的著作,为甲骨学商史研究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在前人论述方面,则尚有缺憾。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资料是学术研究前进的基础。《甲骨文献集成》出版,则甲骨学资料建设的完备性,又前进了一大步,必会使甲骨学向更广、更深的层面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 齐文心

《中国古文字大系·甲骨文献集成》这个出版事业规模无疑是二十世纪最大,在中国悠远的历史上增添新的一页。
——日本古文字学家 成家澈郎

到哪里购买

《甲骨文献集成》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年6月出版
书号:ISBN7-5614-2057-9/K.220
全书9000万字 全套40册8K硬精装
定价:56000元
如需订购,请直接联系:
四川省成都市九眼桥四川大学《甲骨文献集成》工作委员会
邮政编码:610064 联系人:陈先生
电话:028-5179978 13908033515
欢迎来函来电索取资料

发表于 2003-1-10 20: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腔热血勤珍宝 洒去犹能化碧涛——冯永轩藏《近代名人墨迹》

***** 版主模式 *****
该贴子是管理员从<a href=forums.cgi?forum=8>[非专业灌水]+[清谈]</a>转移过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