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2032|回复: 2

青年画家韩鸿翔(文/阮克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2-21 17: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青年画家韩鸿翔
                                          文/阮克敏

    他,瘦长的个头,黑红的面膛,鼻梁上架着一副深度眼镜,披肩的长发总觉得“湿漉漉”的,紧锁着的眉头像有思索不完的事。走在路上没人会留意他,倒是那些背绿画夹的学生会觉出,他像个画画的。其实,像与不像对他已毫无意义,他无心也无力于这些“形似”之事,而是早早地就把自己的全部身心,供奉给他痴迷的神圣艺术了。
    他就是天津青年画家韩鸿翔。自幼酷爱绘画的他,曾刻苦地研习过素描,也曾沉湎过西方现代绘画艺术,但最后还是走进了中国画画苑。他在天津美术学院学习过,后又入天津工艺美术学院。入学后,很快老师们便发觉,这是一个很难“施教”的学生。毕竟他在绘画的道路上,走过一段不长不短的路,对艺术有着自己的理解。临摹课上,他晃来晃去与那些埋头伏案的学生几成鲜明对比,等到作业收上来后,我发觉他那幅《宋人小品》,尽管有些浮躁与潦草,但还是能把握住宋人的笔墨韵味。而这又恰恰是那些看似认真,也挺努力的学生一时难以企及的。也许是他曾受西方表现主义绘画影响的缘故,他不拘于传统绘画中一招一式的研习,转而一下子把自己挂靠在黄宾虹、陈子庄、石鲁等“大家”的麾下。他常拿些研习的画让我看,面对那满纸的笔道、墨迹,很难说些什么。我总觉得那些“大家”与这个年轻的学生间,还有许多“台阶”,谈及这些,桀骜不驯的他对此又不那么感兴趣。中国画与西方绘画不同的重要一点,是它不仅需要对生活敏锐的观察和强烈的创作***,同时还需要运用自己特有的艺术语言来表达它。笔墨语言的锤炼与驾驭,由必然到自由的发展过程,往往是要耗费艺术家一生的心血!这些我和他也不止一次的谈过,但是那段时间里,我觉得我们很难真正地沟通。
    毕业后他去了文化单位,从事专业美术工作。“三更灯火五更鸡”,他读书、作画非常刻苦;他钟情北方山水的雄浑,一次次地走进深山。依他的工资收入,要生活、还要支付日常的笔墨开销,其外出写生食宿条件的艰苦是可以想见的。然而这些困难没有压倒这条硬汉,他从最真实的生活体验中不断汲取艺术营养,不断深化和丰富创作的思想内涵。这期间他常带些画来让我看,我确实感觉到他是努力在那些“台阶”上登攀。
    几年前的一次山水画展览里,展出了他的三幅小画。大的笔墨架构,作品强烈的视觉效果和从中透露出的朴厚宏大的气势,在众多品貌相像的作品中,非常鲜明突出。尽管作品摆放在不很起眼的位置,却依然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最近我又看到了他的一批近作,令我兴奋不已。翻阅着一幅幅作品,我感到他的确成熟了。其中几幅作品给我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他善于把复杂的空间关系,化简成为单纯的“团块”,而在团块的外轮廓造型及团块的内部的组织、安排上惨淡经营,这也许得益于他对雕塑知识的积淀。《山居》一画,硕大的峰峦顶天立地的矗立在画面中央,山坡、山脚的树石房舍与后面的山体朦朦胧胧的交织在一起,浓重的墨块,几乎占据了画面的五分之四,单纯的浓重团块,使画面具有着强烈的视觉效果。然而这种笔墨架构,又极易把画面画平、画灰、画死,为此他在这个团块里进行着苦心的经营。首先是把浓重的峰峦与虚虚实实的地坡、杂树、屋舍分成两个大的结构层次,而后又在两个层次中寻求各自的变化与相互的呼应关系。山体以积墨的方法,层层加重、加厚,兼以虚虚实实的笔线勾斫,表现出峰峦的层次;坡石、杂树、屋舍则以线勾出,兼以虚实的皴点与擦染,使物象尽在虚实有无、似与不似之间,从而造成一种浑然朴厚的笔墨效果。整幅画墨色浓重而不晦暗,黑白关系处理的极有层次。他巧妙地运用黑白对比,画面右上端,前面山峰的空白与峰峦边缘轮廓、屋舍坡石间留出的斑斑驳驳的浅淡墨色如都市的夜景灯光,勾划着前前后后的层次,使画面亮了起来。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他驾驭“黑白”的不凡功力。
    把复杂的山水结构概括成单纯的“团块”,其外形轮廓的塑造是十分重要的。《山居》一画的左下角,借水面而空出的“白”,是其外轮廓造型极为精彩的处理,它与天空的“白”,形成对照呼应,使画面上下有机的勾连起来,也如一束灵光使画面陡然亮了起来。他的这些理念在他的另一幅山水画《水光山色》同样得以诠释。如果说《山居》旨在表现北国山水的雄浑,那么《水光山色》则在尽情渲染江南山水的苍郁、旖旋,如同《山居》一样,前者求方正,后者则多了些曲折,从而更显得灵透。画面中的小舟与山体形成块面大小的强烈对比与照应,为画面注入了生机。与《山居》不同,这幅画在浓重的墨底上染以石绿,生动地表现出南方山水植被丰厚、苍郁的特征。画中沿山势、堤岸、小舟虚淡的圈染,更是勾连了整体笔墨关系、活化了层次,水色山岚浑然一体,如纱如雾、似梦似幻令人心迷神往。
    小品《秋韵》描绘了暮色中的秋林,朴拙苍劲的枝椏尽显着生命的华彩,令人激昂振奋。错落有致的老树与地坡勾连在一起,构成一个瘦、透的团块,凝重中透着灵动。有趣的是这幅画面中的景物与空白的处理,画面中的物与空白是一种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的黑白关系。传统绘画中的“计白当黑”与现代构成中的“正、负形”都是讲的这种关系,从一定意义上说这幅画是黑白关系,或正负形关系的经营。画面中的“白”(即负形)的形状大小、聚散组合,置布的生动得体,也是一种图形。从中可见其对黑白关系的形式美感的认知与自觉,回眸前两幅作品,我们是可以确信这点的。
    《水墨牡丹》画得很精彩。他没有拘泥于类若“三叉九顶”的结构,而是将笔墨构筑在点、线、面与黑、白、灰的关系上,因而其画更从容而得体。
纵观他的这些作品,我觉得他是一个很有才气的年轻人。他广泛涉猎并具有宽广的知识面,因而他能从更多的艺术形式中感悟出绘画艺术自身的规律与特征,从而自觉地驾驭它,从容地表达出自己的感受。现今画苑,躲在画室里拼拼凑凑、三分画七分折腾、拉大旗做虎皮者委实不少,而甘于寂寞,默默做学问者就少而又少了。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我们都在接受真、善、美的选择。我确信他已走上了一条艰难而又充满希望之路,也衷心地祝愿他在这条路上走通、走好!

                                               2004年2月2日


           阮克敏: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工艺美院教授

[ 本帖最后由 清平乐 于 2006-12-21 17:40 编辑 ]
发表于 2006-12-27 15: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作品吗?发上来看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2-28 18:3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东丽书法 于 2006-12-27 15:55 发表
有作品吗?发上来看看.


回版主:
又重新编辑一次,差不多能看到了。
http://www.shufa.org/bbs/thread-55378-1-1.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