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币
-
- 信誉指数
- 点
- 好友
- 回帖
- 0
- 主题
- 精华
- 阅读权限
- 80
- 注册时间
- 2003-1-15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积分
- 21769
- 点评币
-
- 学币
-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当代书法枉担繁荣虚名
/ F& {# {* S+ a/ |" ` F1 ]* X* \日期:2006-12-11 作者:张立行 来源:文汇报 ) G1 m. `- {# U& ^
# h: R$ ?5 r3 O( e
' B0 _3 ~7 a) u4 k9 ^
: U% q# g) I/ N, I* }0 V! s; |5 @+ \ * C, _, R0 l3 {, e$ T
9 e1 | ]/ q2 J' a1 C
* u) ?5 p, Q- V 面对当代书法所谓“繁荣”的现状,书法批评家易新生近日在《书法》杂志尖锐地指出:当代书法枉担了繁荣的虚名。( K$ J/ k) V( l6 H" _% B- l
8 T/ O H) L9 p7 ~; b 易新生认为,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以来,参与书法活动的人的确多了起来,于是人们将这一现象当作书法繁荣与发展的标志。甚至有人断言,说目前是一个应该出现书法大师的时代,可是大师却迟迟不肯露面。看来,这样的断言仅仅只能表示愿望良好,大师不是那么容易出现的。为什么出现不了这个时代的王羲之、颜真卿、苏轼?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 e# J3 X% z) P4 x ^1 H" S% K7 g+ Q6 t( {6 A% `
书法与写字有什么区别?这不是一个很好回答的问题,因为解答起来,很容易掉进一个没有边际的、永远可以纠缠下去的书法到底是什么之类的理论陷阱。也就是说两者的区别难以简单说清,界限模糊。在书法与写字混为一谈的情况下,“书法场”失去了必要的门槛,谁都可以拿上无论是精心打造还是胡涂乱抹的“笔墨”走入其中。这样一来,好像书坛是热闹了,书法是发展了,而实质是书法增添了不少戴着“艺术家”、“书法家”面具的“写手”,有相当一部分人以附庸风雅、糟践书法为乐事,以赢得虚名实利为快慰。& f# Z v3 o n0 w* o
. h, R+ J" }1 `3 y' K 许多书法爱好者横向取法,以当今书法展览获奖者或书坛当红者的作品为范式,进行立竿见影式的效仿学习。当将一个人的写法变成一个群体的写法、一个人的想法变成一种思潮的时候,情况就不那么妙了。这时的书法审美必然会出现异化,使人盲从,独立思考的意志被削弱。因此催生出流行书风,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于是流行压倒独创,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写法盛行,捂住作者名字,绝对看不出作品与作品之间有什么区别。许多书法作者也因此陷入迷茫与焦虑之中,陷入接近古人还是亲近流行的矛盾之中,在洁身自好与同流合污之间挣扎,在自命不凡与委曲求全之间摇摆。, _, \: u- r/ O* p# @; s8 t$ ?
- K' P# O. v: C6 z$ t' o 再看当今闹腾得很欢的书法界的“弄潮儿”,这些人成天忙于应酬,热衷于在各类场合亮相,没有时间更没有心情研究艺术,于是作品只能在浮躁与不安中呻吟。由于创作惯性的限制和想突破限制的玄想交织在一起,他们在固有的模式中徘徊,重复着一贯的认识,作品在一个平面上原地打转,充满匠气,呆板和做作。
% L8 Z/ m/ l$ O1 L0 {
; Q/ d% { I# o4 e/ \, V 书法在市场经济中,出现了畸形膨胀,书法审美经受着名利的考验。书法作者的独立审美意识日渐淡化。有的书法家为了使自己成为一时一地的受宠者,热衷于炒作,不断制造热点。商业化的操作方式就是要“吸引眼球”,因此,为了追求所谓成功,往往通过打造具有“视觉冲击力”的书法作品,以达到出奇制胜的目的。然而,这极易产生审美疲劳,这也就意味着这些以迎合为目的的作品,必定会成为一种毫无定力的“变色龙”,变成一次性、快餐性之类的“书法产品”,显示出喜新厌旧、追逐时髦、用完即扔的特性。这时的书法,也就只能在浅薄与功利中不断地摇身而变,在媚俗好看上下功夫,以牺牲个人风格为代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