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19609|回复: 1

邱振中教授答网友问汇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2-20 17: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张广问:
  Z2 o6 D/ `. I  将艺术的演变归结为 范畴之间的转换,视觉方式的变换,以里格尔,沃尔夫林为首开创的“形式主义”是否可以为书法史写作所借鉴?3 Q2 b% E0 k/ d: T4 Q( K& G
  毕竟我们同样一眼便能感知到一个时代的书法作品区别于另一个时代。而同一时代的艺术作品,从绘画,书法,到建筑,能够显示出它们之间的共通性来。, a5 i4 y( F0 I3 a  R
  是否可以说,书法也存在着一种视觉方式的转换?2 G: k: S  l' Q9 L, f- [9 H! l' z- B
   
* k" N# M: u8 C* i* H
6 Y, ^- C) H3 Z% d# w  人类视觉方式一直在不断的变化,书法当然不例外,有两个方面与此有关:一是视觉环境的改变;一是主体视觉经验的改变。两者当然又互相影响。因此人们感受书法的方式,客观来说,一直在改变。但是人们的审美活动有一种惯性,人们会不知不觉留恋习惯的方式。同时,过去的图式和经验确实是我们发展审美能力的基础。所以人们审美活动一方面要不断开拓新的领域,也需要关注过去的经验。所有的审美领域都是这样。
9 P" i* P+ ?. \) l6 |3 C0 Q  人们在把自己的审美感受不断向深处推进的时候,对形式的思考肯定一个重要的方面。在这一点上,人类关于形式的所有有价值的思想,对我们都有借鉴作用。+ E5 o1 N9 U7 b+ O9 f0 r  w
  ' ^' i+ E$ ?# ]7 G8 f: c1 F
   4 d/ t* Y5 i0 J6 u
: T' N2 c4 k( N4 W
张广问:
8 Z; T3 v! I8 t6 M  贡布里希将绘画的发展概括为图式的“制作与匹配”,“匹配与矫正”,西方绘画适应其功能的需要而朝着写实主义的方向发展。。这样的公式是否也适用于书法的历史发展过程程?
6 N2 k. a6 t4 o% Q- {  只是文化背景的不同,图式的匹配对象不再是一个自然对象,而是临摹范本。由此,书法形成了不同于西方绘画演变的机制。并非朝着“写实”的方向,而是朝着“书写感”与“漂变”发展。
8 c9 `+ ]+ W2 W! G$ f' B  但是可以说,书法图式因此形成由“源”而“流”的一个历史过程。由此,这种图式的亲缘性与“源流”关系是否可以成为书法史写作的基点?
; S, r4 W# V- s: y9 e7 b   
$ k: G& K0 `2 U0 u3 G6 v) ~) c- x- I. K
- S% e8 @" f' V" h1 \) L0 g/ i  我在我的文章中已经讨论过这个问题。记得是在与河内利治的对话中。
! N0 M6 f' t  A  我认为,一种理论,总是根据一定范围内的现象创造出来的,出色的理论会在较为宽阔的领域内具有一定的解释力,但是它不会适用于任何领域。出色的理论在于给我们提供方法与思路上的启示,而不是给我们以现成的解决方案。曾经有一位朋友,建议我试着用贡布里希“制作与匹配”的理论解释书法的发展。我跟他说,我们或许可以用一些其他的办法,也可能解释得更好。我跟他说到笔法演变的历史及其他,他觉得是还不错。
- G( @8 N; v/ c7 V; E) y- V1 `; h& D  对于一种现象可以用无数种方法解释,由此而形成不同的理论。在这些理论传播的过程中,我们对它们进行检验和选择。# o! Y9 ^& W# ?. i  s
  
1 y9 }  j3 `, j0 X9 |6 s   
9 P6 o- m/ O7 j. h, v! j8 r2 o1 D5 S! w, c
张广问:9 h5 d5 n. l. c
  “格式塔心理学”是否可以解释这样一种发展机制?5 j& f( {  _6 c+ X& h
  书法史是一部 “视知觉对文字意象的不断的重新构造的历史”?& \8 ^* u1 ~# A5 [7 J/ Q5 C
   ; o) _/ }4 y* `0 Q6 A

* D. N* N( }& n( ~7 _1 z* A) P  可以作为一种解释。/ ~8 W' m: I6 B4 K, A" J  X" s
  一种解释方法或思路确定以后,要用于对具体现象的解释,还需要做许多细致的研究。9 M& S9 ?, W% i; f/ O; q
  1 O: L: _; z) M" f: m: n. Y$ C
   
# D4 V0 j% S5 G! b% Q; }5 F9 [# d% |* S6 l2 J
鱼非子问:您认为临古应该“ 基本像”还是“大体差不多”?
( j3 Z: T- a3 U! C( ^   
  E2 |% Q* n. F; D0 `6 _- f& R
2 Z' n5 x  _& B3 C3 I  在不同的阶段临习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对于初学者,应该尽可能地深入到范本的图形和感觉中去,因此应该有尽可能准确临习的欲望,否则被你忽略的,往往是范本中最微妙、最重要的东西。具有一定基础以后,可以转入对范本不同要素的关注。对于一位成熟的书法家,完全可以自由设定临习的目标。
* }2 @2 R! |% M9 H! |  ! X: _" P' l0 ?1 G5 D7 P1 M7 W
   
9 }( b7 M  B' ?3 q. r1 |
: m$ [: s# w: N" z) A% o1 y0 k鱼非子问:您执笔是紧还是松?; M: Y; ]+ u' I- a) N, m7 [
   
( ]3 S# c) t& @# W/ r! @# J
1 o- g9 f2 s; v! s  不是特别紧。力量经常会有一些变化,大抵落在意识的控制之外。" w8 I- ~% h# e6 o, w
  
8 c8 z% H2 Q0 t5 G' W) J5 T, V6 j) s   
* m+ H! r* U6 A
: v5 q5 S0 K5 v3 e; z& K; Z鱼非子问:您认为学书从什么书体入手较好?- X" N! I8 @  G6 R
   2 {  Y) g5 W* E- q( w3 C; _
% y% i/ L( [% p( P4 a) Y
  我学书法是从颜体书法开始的,但我建议人们最好从篆书或隶书入手。
6 c, ?; v( F! ?& K" K9 R  V我们现在所用的教材,结合篆书和隶书进行最初的训练,然后循序渐进地加入一些更复杂的技巧。基础训练(一至两年)结束后,学生在行书或草书中选一册范本,进行较长时间的临写。8 o6 }: m3 G6 [% i  @; [  v% ^4 ^$ n
  
) v5 ~0 i% q) j2 c( ]# O: P   ) f4 r0 f6 s' S& L6 E; q7 q* }$ p

1 w0 f. S/ W5 C3 v0 @' {鱼非子问:您现在有新的著作出版吗,或着手写的有吗?
9 ~( R' |0 a  y( J( y1 f   + m) C' T3 C, x1 t3 M/ e
1 q( \9 `/ H0 ?
  荣宝斋出版社正在编辑我的一本新的论文集。新的传统书法作品集和现代书法作品集,亦在编辑中。
/ ~3 u* v$ Z, Y2 T  
; w" X, U5 S$ {& H* O* G2 c; o; Y/ ~   % t) ?. \+ _. f4 {& g& X3 `
$ j7 v' p; u$ ?1 Z4 ^
鱼非子问:成为艺术家的必要条件您认为都有那些?9 s/ y7 u; f3 a
   
5 S( i# B) e# Q$ J
' k- f7 j! e0 @' q5 |& w+ w: e  敏感、有想象力、坚韧不拔、善于思考。
. V; U" c9 V2 \' \, \  n$ V  
3 T6 P! S4 Y3 d2 C   
0 W0 i$ ?9 a# o9 W! B2 y: `$ l% Z! Q3 t# Q5 E0 L
鱼非子问:您认为当代还会出现象齐白石、吴俊倾、这样的大师吗?/ F* N- m- j( S' m+ n% k0 k1 y1 I
   6 R: I6 B, \/ Z, z3 H. D3 i$ x
+ f8 G: V0 x3 @0 c
  完全有可能。贡布里希在谈到现代绘画时说,不是判断的困难,而是批评家们不能及时见到那些将成为杰作的作品,例如赛尚的伟大之作。因此,在大师存在以后,被人们所认识还需要一段不短的时间。我想补充的是,人们的认识水平也是需要去准备的。! K# O# ~6 G$ {% i7 j* S' W* s* U0 R
  
, r" }3 ?$ ?/ ~! Q$ |   ' M; b0 `4 Z, l" C8 ]- }
1 y" c- @7 x3 ], x" F% m& |8 @
* \6 }5 t  d4 s3 E2 |
古风问:3 s6 W3 M5 R3 h2 g
  由于很多原因,当代中国是文化浮躁的时代,中国书画也同样受其影响。
8 o" A4 s4 X! N3 U: T* I! d  请教邱老师几个问题:中国书画发展方向在那里?中国书画文化贫血能解决吗?当代人学习书画的意义何在?4 m* ^& [  _2 J2 \7 O; \5 M
  邱老师认为当代影响中国书画发展的最大障碍是什么?
6 I  L) B, U: Z( C! T     C, ^0 Z% o6 {8 d( K+ j

$ u1 {. Y# c, `- ^  d  如果仔细地阅读历史,可以发现,许多时代都有浮躁的一面,并非我们这个时代如此。因此一个时代不在于有多少浮躁的东西,而在于一个领域有多少,或有几个意志坚定,而又真有才能者在埋头苦干。3 G& r4 C8 o& ^9 I+ B
  : ?0 b9 x7 o! j% s
   * E) m& A# a( b" S% ^5 R; L, l

! [& w! @. k& E5 F$ \乐土问: ) O2 S9 O# S& D0 u0 ?
  我是画画的,很喜欢一些现代书法,但觉得很多现代书法作品与抽象画太接近。试问,当书法完全脱离了文字符号的实用功能,仅具一般意义上的审美意义时,它还有与抽象画的区别所在吗?现代书法的独立意义何在?8 ?+ o% ~# C6 g& @6 D$ u0 s" F
  再,好象多数的现代书法都是形式感强烈,情感表达激烈的作品。鲜见像古典作品般优美内蕴的作品。我们好象不能简单地把现代精神归结为强悍和宣泄的,那么您觉得,现代书法有否可能创造出在优美内蕴上可与古典作品媲美的东西呢?& q7 N& f8 t; T0 x
   
+ a; _( H% e  ~# A# E! w
# w( a7 u) f/ j4 d' z  我们首先需要对“现代书法”这个概念进行一些讨论。人们通常说到“现代书法”的时候,所指的范围太宽泛,其中包括许多我认为属于绘画的作品。我对书法有明确的定义:文字,一次性书写。“现代书法”也不例外。我的创作中,包括传统风格书法、现代风格书法,以及源自书法的艺术作品。第三部分已经不属于书法的范畴。许多人不同意我的看法,他们把已经没有文字,也不包括一次性书写的作品都成为书法,我认为造成了学理上的混乱。如果一定要把他们称为“现代书法”,只能是一种策略上的考虑。2 z" G5 `% z% w; f  U0 K7 A; m
  我认为源自书法的艺术作品,一定要放在整个现代艺术中去接受检验。这里运用的是一种十分苛刻的标准。因为,二十世纪的现代艺术几乎已经竭尽了图形构成的各种可能性。一位西方文学理论家说:“不是天才,休想把当代文学理论推进半步。”世纪之交的平面艺术面临同样的局面。在这种情势下,所谓的“现代书法”作为一个独立的门类而推出,当然可以凭借自己的“品牌”,占有一席之地,这对一种稚嫩的艺术的发展,当然是有利的,但是,我们心里应该清楚,这些作品最终必须在整个当代艺术中接受检验。许多从事所谓“现代书法”创作的作者,从来没有思考过这种问题。4 d- v  ~5 m7 Q( ]) U
  源自书法的艺术作品中,完全有可能产生杰作。这取决于艺术家的努力,也取决于人们对这些作品理解、阐释的进展。由于书法是这些作品的起源,杰作的产生,即是书法对当代艺术的贡献。& _" K5 F6 A9 ~% T& J
  现代作品与古典作品的蕴含,会有重叠的部分,也肯定会有差异。那些重叠的部分,不一定是“优美”,或不仅仅是“优美”。
: r6 t1 N  T2 D1 c  
9 \6 @1 s8 V& D: i( [" z" w   
- i5 w" x5 Z. i* ]+ V
! T3 q& ^$ |4 u& `- p6 [最忆是杭州问:我经常拜读您的作品,非常喜欢您的现代书法创作,还有您的草书作品。请问你在日常创作是如何将传统书法创作与现代书法创作统一和区别开来的。
; f# S: T! t0 A4 T3 [3 ~* z9 p& i7 I   0 p4 x( }6 l4 |# W

/ r2 D9 l0 T/ }9 h7 i  一位艺术家只能从他过去的基础上生长,就象一棵树,永远里不开他所寄身的那片土地。传统书法便是我的那片土地。从这里出发,我不仅创作现代风格书法作品,还创作绘画作品,他们都与我的那片土地息息相关。----甚至我写的现代诗歌,都与我的草书有着某种神秘的联系。  ?: T% e, A! a- v; n2 V
  在日常创作中,书法与绘画的感觉有所不同,我通常是用分阶段创作不同种类作品的方法。但是,他们在深处保持着极为密切的联系。例如,当我草书中线条的质量提高一分,我现代绘画中线条的质量也同时得到提高。
$ u! J. T: N/ N: E. j3 G  
8 k2 x1 O- i" j3 J4 j   
, X0 f0 p: I) M  e' y8 ]( C1 V+ ^" I8 Y0 ]' E9 o
sbs问:邱老师,有人在谈及先生的论述时说,您有关笔法的理论是刚体物理学在书法上的应用,但有个物理事实是,您忽视了墨水在毛笔上的张力,您怎么看待这个疑问呢?
1 k# H; L# C- r7 d: I2 m; p. {   0 T/ o: r5 N& y; t9 G
9 B5 j- x7 a' @' K" N& {. v
  《关于笔法演变的若干问题》发表后不久,周师道先生给我写过一封信。在信中提出了与此有关的问题,我在给他的回信中说到我对有关问题的思考。大意是说,我们可以为一种事物建立各种复杂层级的模型,关键在于我们所希望解释的问题,需要哪一种复杂程度的模型。我所建立的模型与我要解释的问题大体上是匹配的。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我们已经有可能为一支毛笔的运动建立极为复杂的数学模型,问题是我们需要用它来解释何种复杂程度的问题?
# {9 {2 A6 h# O% c! A  
: j3 R$ U" d6 L; w; C) x# i: E& W   
% {* f8 b! \- x2 s- ^8 Z( a- [; {2 U5 x$ B  m
夏碧波问:邱先生,你好,我习书也有十年,在临帖上总是不能要旨,是不是一定要找个好的老师带呢?
8 i$ A1 L1 K: e4 m   ; _8 {# B6 O5 k+ t

2 J" f' F# ^; ~0 x8 q' e, H  中国书法一直有亲授的传统,但好的老师不容易寻求。自学书法要在鱼龙混杂的书籍和观念中跋涉,确实很难找到自己的道路。建议在公认的古代杰作中(最好是墨迹)挑选一件,尽可能细致地观察其形态,临写每一字以后,都进行细致的比较。你的问题或许就在于不够细致。此外,字结构要准确把握,要记忆。
/ V4 M+ v7 A1 @4 d9 T4 D  
" G- l0 {9 e3 L8 L   
& J. J0 B( v3 O7 l8 \5 o$ p) E  w& o5 Q& t$ W" N$ Z
快雪时晴问:您怎么看待观念艺术对传统精髓的冲击。7 j* Q' d! P0 Z1 k

! p" c7 w; F4 P9 J" i   
$ f6 x- v% n1 y5 J+ m
, T/ m+ y/ J, H7 n2 ~# c+ t' P  观念艺术是当代前卫艺术的一个组成部分。前卫艺术的作用,我认为,是对人们既有的感觉模式的冲击,从而使人们的感觉与想象获得更大的自由。当人们获得这种改变以后,面对传统时或许能引发更丰富的想象与创造力。如果把前卫艺术仅仅看成是传统的对立面,我们就永远无法找到在精神生活中同时兼容两者的道路。他们确实有对立的一面,这也是为传统不断焕发新机所必需的。
1 l, p; N$ w% v! u7 {  9 @% P/ V* C6 J0 M
   
6 h" B) p" ?0 I: p- N
& X( u7 Y& Y# e- myilimi问:请邱教授点拨(作品图略)3 y$ |$ ~: d  a+ k: j* d8 e' a2 K
   + L, d9 Q" f% y& i! E, t3 \  C

. p/ }8 b+ m0 h  作品具有一定基础。建议选一种行书字帖进行深入的临习。目前看来,字结构方面的问题更大一些,自撰的结构,勾起我们对传统的联想稍微少了一些。解决方案:向传统的字结构靠一靠。
+ a* @, `& Z" f- h4 w/ p5 L  
) A6 }; R2 b( f4 h9 J  ! [* [, s5 A% a1 x4 B6 v; Z
发表于 2005-2-20 22:41 | 显示全部楼层

邱振中教授答网友问汇编

"敏感、有想象力、坚韧不拔、善于思考"是成为艺术家的必要条件,
( w0 ~2 s3 ?$ V: ]  M说的太好了。
5 s9 o7 `8 f6 R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