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3012|回复: 4

新评委视野——关于第十届中国钢笔书法大赛的网络对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1-24 18: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新评委视野







——关于第十届中国钢笔书法大赛的网络对话

















时  间:2006年11月23日







渠  道:网络







人  物:金泽珊(第十届中国钢笔书法大赛评委)







曲庆伟(第十届中国钢笔书法大赛评委)







吴一桥(第十届中国钢笔书法大赛评委)







采访人:曾如影(中国硬笔书法在线论坛管理员)

















曾如影:今日之硬笔书法江湖处于参与人数急剧萎缩,高手 “移情别恋”,名家归隐,新人辈出,群雄分割的“战国时代”。二十多年的发展,新旧交替,近几年的硬笔赛事客观地说很不作为,几乎没有哪项赛事能够真正地调动着全国硬笔书法学子的情绪,硬笔书法的真实创作状态没几个人能触摸得准确。历届中国钢笔书法大赛被喻为硬笔书法江湖之“国赛”,在到现场评选之前,你估计本届中钢赛作品整体水平如何?







金泽珊:以前作为一个参赛作者和大家现在的心情是一样的,但是这次感觉也不轻松,因为怕自己眼拙,耽误别人。不同时期的创作追求与不同时期的审美观点也不尽一致,硬笔书法创作应该是平稳地发展着。







曲庆伟:非常感谢如影兄对中钢赛的关注,实际上我接到中钢的邀请和能够非常幸运的成为本届大赛的评委,真的没有什么心理准备。因为我九届中钢赛获得特等奖以后,主攻方向转向了毛笔书法,我想大多数作者也会这样转移了创作方向,所以我对本届中钢赛表示担忧,怕作品整体水平下滑。







吴一桥:本届大赛启动前期颇经磨难,硬笔书法人关注度也很热切,征稿发动也广泛,硬笔书法爱好者参赛踊跃。在到终评现场之前,我大体在书法类网站上浏览了一些组团的参赛作品,总体感觉水平不俗。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三五年。







曾如影:当硬笔书法群众运动的神话已经成为历史的传说,硬笔书法人或多或少胸不挺气不壮了。硬笔书法赛事鱼龙混杂,严重伤害着广大参与者的热情,过度的理性观望使更多的人更加谨慎与疏远。在众多的赛展活动中,实惠、务实、权威的历届中国钢笔书法大赛树立起了品牌,在品牌效应的影响下更显号召力,二十年“永葆青春”。较之历届中钢赛,本届整体创作水平进步了还是退步了?本届中钢赛是否可以代表硬坛的最高创作水平?







金泽珊:应该是基本上能代表目前最高的创作水平。我认为;时代在发展,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特色,艺术也一样,至于哪个时期更好,我认为“文无第一”。现在的创作状态,在注重传统的同时装桢太过了,花花绿绿让人没了胃口,而且册页大军浩浩荡荡。







曲庆伟:我感觉是进步了。很多硬坛高手都去搞毛笔书法了,现在硬坛还有这么多人热情参与,本身已经说明硬笔书法魅力无限。涌现出了一批新人,成为新的亮点,是可以代表硬坛的最高水平。人们心目中的往昔高手,在本届中钢赛中与新秀俊杰PK了一回,落马的也很多。







吴一桥:本届中钢赛进行了一些改革,组织方式有新的进步,参赛作品也有新的亮点。本届中钢赛代表了硬笔书法比赛的最高水平,反映了硬笔书法创作的最新进展。当然,许多硬笔书法高手没有参加大赛,他们曾经创造的硬笔书法高峰并没有被明显取代和突破。







曾如影:一个城市没有亮点,是一座死城。没有亮点的活动,或许可以认为是一种退步。成功的创作的亮点,或是传统功力的体现,或是新颖形式的演绎,或是新锐思维的张扬,不一而足。终评过程,你觉得哪几件作品最为出色?亮点是什么?







金泽珊:我觉得印象最为深刻的是罗涌炜的行草书册页,此作是很大的册页,并不花俏,黑色卡纸粘在白色册页上,很庄重,很有分量,内页洋洋洒洒任情挥洒,晋人风度一览无余,且字法精妙,章法大胆而又不显浮躁与做作,很自然,印象最深。还有董洪涛的甲骨残片形式,温文而雅,作品不大,也无别样花色,给人感觉清淡,古朴,内字含蓄,准确,书写趣味较浓,另人爱不释手,此外还有好多,记不住名字了。







曲庆伟:本届中钢赛出色的作品很多,难分伯仲。给我印象最深是罗永炜的作品,他把二王书法用硬笔演绎得淋漓尽致,既有传统书法的神韵,又具钢笔书法的特色,艺压群雄。获得最高奖当之无愧!还有黑龙江董洪涛的硬笔甲骨文作品,能获最高奖也是本次大赛的亮点。甲骨文是最早硬笔书法,虽然学术界还有争议,但是甲骨文作品能获高奖,体现了硬笔书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可能这件作品有的字还有些值得商榷的地方,但能用硬笔写到这样的高度,已经是难能可贵了。亮点太多了,就不一一谈了吧。








曲庆伟:本届中钢赛出色的作品很多,难分伯仲。给我印象最深是罗永炜的作品,他把二王书法用硬笔演绎得淋漓尽致,既有传统书法的神韵,又具钢笔书法的特色,艺压群雄。获得最高奖当之无愧!还有黑龙江董洪涛的硬笔甲骨文作品,能获最高奖也是本次大赛的亮点。甲骨文是最早硬笔书法,虽然学术界还有争议,但是甲骨文作品能获高奖,体现了硬笔书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可能这件作品有的字还有些值得商榷的地方,但能用硬笔写到这样的高度,已经是难能可贵了。亮点太多了,就不一一谈了吧。






吴一桥:获得特等奖和一等奖的作品都具有良好的传统功力,装饰效果很好。获得二等奖的几件行草书给我印象深刻,可能是由于形式过于简单而没有进入高奖行列。创作也得注意一下后期制作,在同等创作水平情况下,可能还是精美装饰者胜出。







曾如影:虽然组委会提倡小品化(8大小内),反对过分强调装饰化,为什么小件作品与少数字(对联)作品和没装饰的裸体作品越来越少?更谈不上荣获高奖了。硬功书法创作水平再高也得注意一下外表形象,没能精心粉饰一下外貌恐难获得评委的青睐,闪电式热恋永远与你无缘。既反对过分的装饰,为什么本届获得高奖的作品也几乎是精致装饰的作品,?怎样理解硬笔书法创作之外貌的形象工程吗?







金泽珊:高手不敢这样去写,他们都写册页了,不敢去冒风险,不少小篇幅作品的作者多数水平也不行。值得重视的是对联形式基本上在硬坛绝迹,应予以关注。创作实力重要,形象也得注意。







曲庆伟:我认为这是时代的进步,硬笔书法本身就小,要在细微处见精神。我觉得:作品的书写质量很重要,是第一位。在此基础之上做一些适当的装饰也很有必要,从中也可以看到作者的审美情趣。有些作品写的太大了没有必要,八开左右就可以了。有的作品比较大,写的也精彩,会引人注目。反之,作品写的差,多大也没用。有的作品装饰太过,显得特别庸俗,画蛇添足。







吴一桥:组委会并没有反对适当的装饰。我认为书写水平和作品形式是相得益彰的,应该提倡有品位的装饰,鼓励硬笔书法装饰的创新。硬笔书法装饰的发展对推动硬笔书法走向市场,推动硬笔书法作品作为艺术品进入百姓家大有裨益。







曾如影:锐意的改革和合理的构成,必然产生良性循环。本届中钢赛年轻评委几乎占了半边天,评委改革的年轻化专业化很彻底。几个年轻的评委大都是毛笔书法国展高手,处于创作巅峰期。请谈一下本届中钢赛评委改革和构成的利弊?







金泽珊:评委的创作水平一定要高,不高的话,审美眼光肯定不行。无论你有多大的名气,有多强的组织能力,一定得让创作高手当评委。年轻评委的上马有利的一面,年轻人思维开阔、包容性更强,不利的一面,可能经验上还有待磨练吧。







曲庆伟:评委年轻化是本届中钢赛很大的特点、也是一个亮点,也体现了老评委主动让贤、扶持新人的胸怀。我们几个新评委也非常有信心把这项工作做好。大多数新评委都深厚的毛笔书法功力,经常参加国展,有的甚至获奖;对硬笔书法又情有独钟,有很深的造诣,可以引领了新一代硬笔书法的时风,为钢笔书法大赛注入了新的活力。老中青结合比较理想。弊端是:新评委经验少,阅历也不够丰富,需要向老一辈学习的地方还很多。







吴一桥:此次大赛对评委会组成改革的方向无疑是正确的,评委的新老交替对提高评审质量、推出新人等有重要意义。由于评委是随机抽取产生,评委的地域分布、年龄结构不可能做到非常合理,但这不会影响评选的公正性。







曾如影:一届赛事或者一个时期的创作往往体现出某种风格流派的追求,毛笔书法界曾有过小草风、广西现象、学院派创作模式、流行书风、艺术书法、智性书法、二王行草风等。本届中钢赛体现出了某种风格流派吗?或者说主流创作趋势是什么?







金泽珊:实际硬笔的取法已经很广了,我觉得是进一步向古人逼近的一次导向性明确的评选,因为硬笔在继承方面还不成熟,风格应自然形成,刻意求变只能流于浮躁和空洞。但也鼓励了有探索性,有灵气的东西的存在。因为风格是在比较中产生的,应百花齐放,从中找到主流。







曲庆伟:硬笔书法在当代很难形成风格流派。比如本届中钢赛写欧体楷书的作品特别多,但精彩的很少,落选的相应也就多了。我觉得在书体上篆隶较少,行草书精彩的也不多。我希望硬笔书坛各种风格流派能够均衡发展,百花齐放,百舸争流才更显生机。我不希望硬笔书坛象毛笔书法那样形成流行色。







吴一桥:我们从参赛作品中看到的是百花齐放,硬笔书法创作风格出现多元发展趋势,注重取法毛笔书法、注重传统功力是大部分硬笔书法作品的追求。
 楼主| 发表于 2006-11-24 18:15 | 显示全部楼层
曾如影:有些作品靠功力取胜,有些作品靠形式爆冷,有些作品靠功力加形式完美胜出。一幅成功得高奖的硬笔书法作品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金泽珊:一件成功的硬笔作品,或者说可以获得高奖的作品要具备深厚的功力加艺术表现力再加适当的形象包装。就向花样滑冰一样,有技术难度,也有艺术表现力,你转再多的圈也不一定能拿高分,你艺术表现力很好、好感人,但是你的简单也一样不会有很好的收获,只有找到最佳的结合点才可能成功。







曲庆伟:要有对传统毛笔书法有深刻的理解;又要体现硬笔自身特点,不是机械模仿毛笔;加上新颖章法和鲜明的个性;最后是合理的装桢。







吴一桥:一幅成功的硬笔书法作品应该具有深厚的传统功力、明显的个人风貌、精美的装饰效果,具有开创意义的创新探索容易受到评委的关注。







曾如影:现在硬笔书法创作的主要缺憾是什么?需要加深哪方面学习与研究,以增强作品的档次与口味?







金泽珊:硬笔目前我认为最应该加强的还是对传统的发掘,很多人动不动就谈创新、谈现代、谈发展,看看书圣的思想,实际古人的风格都是深入传统后自然形成的,不是刻意追求的,对传统的学习是长期的,甚至包括你书风形成后。这个我也曾经经历过这个阶段,想求变,但是现在回头一想,真的很可怕,靠聪明写字是站不住脚的,因为你写着写着就空了。
   







曲庆伟:本届中钢赛硬笔书法创作的主要缺憾是缺少鲜明的个性,也就是所说的个人面目,或者说是缺少个人的风格。在学习的过程中临摹古人的经典碑帖是必要的,但更要寻求与自己个性的契合点。平时要多读书,从文学、美学、哲学等领域提高自己的修养,以提高作品的人文精神。







吴一桥:当今硬笔书法创作重视传统却缺乏新意,注重技术而忽视意趣,硬笔书法界不缺少硬笔书法家,但缺少有开宗立派的大师。鼓励硬笔书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开辟新境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曾如影:硬笔楷书经历过“欧风劲吹”,已经及古求韵进入“魏晋时代”。如果说硬笔哪种书体应用得最多,应该是行书。但行书在各项硬笔书法赛展活动中荣获高奖的概率并不高。为什么历届中钢赛特等奖都是以楷书为多?请评说一下当代硬坛的楷书创作状态?优势、缺陷和需要努力的方向?







金泽珊:这个问题也简单,首先楷书是我们的标准字体,行书是我们的应用形态。本届中钢赛的作品楷书、行书二种书体最多,楷行书中又以楷书最多,原因是我们从识字开始就书写楷书,是今体字,没有识别和书写中结字法的障碍,容易入手,行书有很多的结字是和楷书不一样的,所以学习研究楷书的就比较多;而硬笔行书的实用性太大了,很多还是是实用钢笔行书,以为这样就很好了呢,所以行书的整体水平不高。硬笔楷书创作已经很成熟,下一步就是怎样摆脱钢笔工具的限制,写的更抒情、更古朴,格调上个档次。







曲庆伟:我的硬笔楷书创作不多,应该没有发言权,只是谈一点自己不成熟的意见。大概是楷书用硬笔来表现比较顺手,能出效果,这是优势,整体上看唐楷多,大多还处在临摹阶段,缺少自己独到的理解。也有不少的作者已经把触角延伸到了魏晋,很好的现象。我觉得风格应该多样化,取法应宽泛高古一些。







吴一桥:硬笔楷书创作相对成熟,作品数量较多、水平较高是楷书作品屡获高奖的原因。当今硬笔楷书的创作较前几年没有明显突破,虽然许多作者都有较好的传统功力,但有创新意义的作品很少,我们期待硬笔楷书创作从继承走向创新,出现创立硬笔书法楷书流派的大家。







曾如影:硬笔书法实用化与艺术化既是对立的也是结合的,在矛盾中寻求平衡与突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硬笔书法创作应该实用化还是艺术化?







金泽珊:实用的路子应该终结了,这个不用我多说,肯定是第二条路了,可是现在硬笔还处在单纯的模仿毛笔阶段,就是用钢笔写毛笔字。这样肯定也是不行的,是自寻死路,必须要有自己的特点,但是现在我们做不到,以后我们的方向就是深入传统后有别于毛笔的特点,这样才有我们自己的天地。







曲庆伟:在网络发达的今天,硬笔书法的实用性已经被削弱,普及需要实用,但提高更应该注重艺术化。







吴一桥:应该大力推动硬笔书法创作艺术化,不断提高硬笔书法的艺术水准,这是提高硬笔书法地位,拓展硬笔书法发展空间的必然选择。







曾如影:在公开评委名单时,有不少人怀疑评选时一定有东道主现象.不少的评委是浙江的,也有不少评委有浙江情结,但最后结果,浙江没有一个人荣获特等奖.是浙江的硬笔书法创作萎缩了还是这也从一个侧面体现评选的公正公平性?







金泽珊:没有明显的东道主现象就可以体现出评选的公正性。本届中钢赛浙江没有太精彩的作品。







曲庆伟:浙江的参赛作者很多,但面目雷同的多,个性不是十分突出,很难引起评委的青睐。从而也体现了本次评委的公正性,好的作品一定会脱颖而出的。浙江是硬笔书坛的老大哥,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地域性强,但具有个性化的作品较少,在大赛中往往被淹没。直言不讳了,希望浙江的朋友们多多谅解!
   







吴一桥:此次大赛,不少浙江实力派硬笔书家缺席,参赛者中新人居多,但浙江参赛者仍取得不俗成绩,大赛只是反映了浙江硬笔书法创作的一个侧面,浙江省硬笔书法创作仍然实力雄厚。







曾如影:已经成功举办了十届中钢赛,也已经积累了相当的经验。为求尽善尽美,展望十一届中钢赛,组委会应该改进哪方面工作,把大赛举办得更加公平、公正、权威、完善?







金泽珊:中钢已经成功的举办的十届,在各个方面都显示出了权威性。如果说要我展望一下下届大赛的话,我个人认为有一下两点可供参考:1,参赛作品公平化。十届中钢赛建议限制作品篇幅(4开),但是执行并不是很严格,有大量的册页作品远远大于这个尺寸,因为没说限制册页,这样的话,很多高手为了尽最大限度的占尺寸的便宜,十个里面有八个投了册页,浩荡的册页大军又走向了另外一个狭窄的胡同。要想真正公平,我想应该把作品尺度规定死的好,比如;四开的面积,多了就取消资格,这样册页没了优势,各种形式都没绝对优势,这样可以激发作者的创作思路,激励多样化。2,作者专业化。钢笔大赛虽然参加的人多,但是和毛笔相比觉大部分是陪伴的,也就是没什么专业水准,仅凭实用字写的不赖就参加,这样的参加人数虽然多了,可是没了高度。用发展的眼光看,对以后是不利的。我倒认为可以收取少量的参赛费,这样可以阻止一些水平较低的作者参加,另外减少获奖名额,更加体现权威性。还有就是可借鉴毛笔的展览、比赛。组织获奖作者进行现场创作和知识测试,使得过程更加困难、使作者能够真正的享受比赛。以上是对下届大赛的展望,最后祝愿广泛采纳意见的中钢大赛会越办越好。







曲庆伟:硬笔书法前景无限,一定会吸引无数书法爱好者的目光。我认为在评奖上还有些保守,可以单设创新奖
   ,以鼓励那些思想超前,艺术感觉新颖的好作品。对获高奖的作者应该免费出版个人专集,以体现中钢赛真正的权威。我希望十一届中钢赛办得更加阳光透明!







吴一桥:中国钢笔书法大赛评审制度总体来说是比较科学的。如何在随机遴选评委的机制下保证评委地域、年龄、擅长等结构的合理值得研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6 21:59 | 显示全部楼层
em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6 14:17 | 显示全部楼层
em1 em1 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20 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em2 学习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