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24623|回复: 6

沈尹默录前人学书心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5 15: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沈尹默的笔法,基本上是在前人的理论流传的从新发现,所以他主张仔细研究历史上大书法家的学书心得。1965年沈氏为他的弟子王壮弘,用行书亲手写了一张长卷,除大字书「锥画沙,印印泥,折钗股,屋漏痕」外,并节录了东汉蔡邕,南齐王僧虔,宋朝米芾、苏东坡、黄庭坚及明朝董其昌的学书心得语,现录如下:
# r: P, N& |4 c; v2 N; o5 Y锥画沙   印印泥   折钗股   屋漏痕
9 C4 S" T) Y, s5 A壮弘学书,欲明要旨,为书此四语于首,而录前人学书心得语于后,熟观审思之,必有所获。 乙已春日 尹默6 I: |4 |" c2 y8 {8 V3 w7 Q' o! c# m. N" H
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下笔用力,肌肤之丽。故曰: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唯笔软则奇怪生焉。凡落笔结字,上皆覆下,下以承上,使其形势递相映带,无使势背。' P8 D7 s% L' D; U  K3 O& J0 v
转笔,宜左右回顾,无使节目孤露。
3 M2 U' d- \  [3 J! f藏锋,点画出入之迹,欲左先右,至回左亦尔。
7 n3 C  _; g- y( R3 F藏头,圆笔属纸,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
5 q( F( h% M& J护尾,点画势尽,力收之。
6 Z8 f( e  H: ~& M, I6 n/ X疾势,出于啄磔之中,又在竖笔紧趯之内。" z9 ?( g, E  a( v! o+ z
掠笔,在于趱锋峻趯用之。* J8 {- i4 b( E5 j- A9 e
涩势,在于紧駃战行之法。( X$ g; [* Q  `2 B
横鳞,竖勒之规。
0 l8 P5 H+ j9 q* V5 I蔡邕九势 此名九势,得之虽无师授,亦能妙合古人,须翰墨功多,即造妙境耳。
1 h8 \$ `$ P" Y. h书之妙道,神彩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以斯言之,岂易多得?必使心忘于笔,手忘于书,心手遗(达)情,书笔相忘,是谓求之不得,考之即彰。乃为《笔意赞》曰:「剡纸易墨,心圆管直。浆深色浓,万毫齐力。先临《告誓》,次写《黄庭》。骨丰肉润,入妙通灵。努如植槊,勒若横钉。开张凤翼,泽擢芝英。粗不为重,细不为轻。纤微向背,毫发死生。工之尽矣,可擅时名。」
8 k7 F/ g: o# I/ j! f2 d  O8 B南齐王僧虔《笔意赞》 . M, ?# j5 j. O. x. i( T! X
$ g7 Q7 [) ~' L0 [3 U
学书贵弄翰,谓把笔轻自然手心虚,振迅天真,出于意外。所以古人书各各不同,若一一相似,则奴书也。其次要得笔,谓骨筋皮肉脂泽风神皆全,犹如一佳士也。又笔笔不同,三字三画异,故作异;重轻不同出于天真,自然异。又书非以使毫,使毫行墨而已,其浑然天成,如蓴丝是也。又得笔,则细为髭发亦圆,不得笔,虽粗如椽亦褊,此虽心得亦可学,入学之理在先写壁,作字必悬手,锋抵壁,久之必自得趣也。) s  H0 ]- k1 C8 {# ~0 A+ {4 w8 Z
米芾自叙学书心得
- A0 B8 Y" t' c9 B8 S) m& J4 m4 k8 B% D2 D' ]# v1 }* X
把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欧阳文忠公谓余,当使指运而腕不知,此语最妙。方其运也,左右前后,却不免攲侧,及其定也,上下如引绳,此之谓笔正,柳诚悬之言良是。
( ]6 ?4 J, _0 r9 G/ U东坡记欧公论把笔 3 k' Y4 R0 ^9 l5 c
5 M0 L! P) O/ {2 _, k8 q' K
往年定国常谓予书不工,书工不工,大不足计较事。由今日观之,定国之言,诚不谬也。盖字中无笔,如禅句中无眼,非深解宗理者,未易及此。古人有言:「大字无过《瘗鹤铭》,小字莫学疑冻蝇,随人学人成旧人,自成一家始逼真。」今人字自不按古体,惟务排叠,字势悉无所法,故学者如登天之难。凡学字时,先当双钩,用两指相叠,蹙笔压无名指,高提笔,令腕随已意左右,然后观人字格,则不患其难矣,异日当成一家之法焉。
; G* X" l3 d9 J! w, I山谷论写字法
( Z0 P: A! s$ M8 |$ b
9 i1 {9 ?/ p/ E- v- m# n1 ?王氏书法,以为如锥画沙,如印印泥。盖言锋藏笔中,意在笔前耳。承学之人更用《兰亭》永字,以开字中眼目,能使学家多拘忌,成一种俗气,要之右军二言,群言之长也。9 F$ c* P+ g/ {* v- P1 K- u
山谷题绛本法帖一则 4 a4 N, X  A% r1 J5 l) }' |  U

8 ^( h1 y7 n) l. K2 X/ L书家论徐会稽笔法:「怒猊抉石,渴骥奔泉」。以余观之,诚不虚语,如季海笔,少令韵胜,则与稚恭并驱争先可也。季海长处正是用笔劲正而心圆,若有工不论韵,则王着优于季海,季海不下子敬,若论韵胜,则右军、大令之门谁不服膺?往时观「怒猊抉石,渴骥奔泉」之论,茫然不知是何等语,老年乃于季海书中见之,如观人眉目也,「三折肱,知为良医」,诚然哉。季海暮年乃更摆落王氏规摹,自成一家。6 ^; x! ?, _% v/ s5 K7 z7 x
节录山谷书徐浩题经后语
# t; l$ p& }! J2 }颜平原屋漏痕,折钗股,谓欲藏锋。后人遂以墨猪当之,皆成偃笔,疑人前不得说梦。欲知屋漏痕,折钗股,于圆熟求之,未可朝执笔而暮合辙也。: U* {% i0 A7 A5 `: i, a, l4 R
药山看经,曰:「图取遮眼,若汝曹看牛皮也须穿。」今人看古帖,皆穿牛皮之喻也。古人神气淋漓翰墨间,妙处在随意所如,自成体势。故为作者,字如运算子,便不是书,谓说定法也。  E4 P0 ]+ l; M) U6 a
予学书三十年,悟得书法,而不能实证者,在自起自倒、自收自束处耳。过此关,即右军父子亦无奈何也。转左侧右,乃右军字势。所谓迹似奇而反正者,世人不能解也。, f& D( N( E7 H2 P+ R# m  B
用墨须使有润,不可使其枯燥,尤忌农肥,肥则大恶道矣。
% ?4 X! S1 Y/ b( B作书须提得笔起,不可信笔,盖信笔则其波画皆无力。提得笔起,则一转一束处皆有主宰,转、束二字,书家妙诀也,今人自(只)是笔作主,未尝运笔。
6 }4 a1 B7 i, z3 {8 N$ Q4 {录董其昌画禅(室)随笔数则,其言有悟到处,有利于承学正,不当因其言而慕其(人)也,此等处当有分别 . J8 f* n+ V6 B) F  ~7 F0 a+ R
壮弘出此卷子索书,论学书文字。留置余处几两年余,今始为书之,随手检取,不觉遂多,然此外仍有可取者,不能尽也。
4 T5 w' ?4 X- l8 s  i一千九百六十五年三日廿七日+ e* K( c6 O, v" H4 H. T2 j4 D  g
尹默
发表于 2004-1-5 19:22 | 显示全部楼层

沈尹默录前人学书心得

    我有尹默老12字题字照片,只是不在身边。
( }. O3 p0 V& a' j3 Y    观其用笔与小字稍稍不同,厚重多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7-28 16:40 | 显示全部楼层

沈尹默录前人学书心得

太好了。
( Y* u. ~0 e$ M; D2 U% H, i$ J壮弘先生中年遇疾,虽通沈尹默先生书理,但笔力不及。一撼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0-26 23:05 | 显示全部楼层

沈尹默录前人学书心得

有该件真迹看看就更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0-28 15:22 | 显示全部楼层

沈尹默录前人学书心得

經年累月的至理經驗, 值得細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2-16 00:42 | 显示全部楼层

沈尹默录前人学书心得

需要继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2-16 12:45 | 显示全部楼层

沈尹默录前人学书心得

沈尹老书道品格及治学精神,今人难以企及.能得之一二,已足以名世矣.
3 a, {" [% g# w/ d尤其二王一系,今人因荒陋于学业,难入其肌理,却反以鄙之.悲夫!, P# h5 k/ y3 x7 w. I
此景使我忆起一首唐诗:; t" C8 ^5 Y' e2 `1 C- R, {+ c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L* j9 k" O0 J: x* C3 ]+ j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