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1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1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20903|回复: 6

薛元明///米芾书风还能走多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8-20 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米芾书风还能走多远
, r' E7 T: R6 U$ r谁能慧眼识米芾?, p2 }6 E# u8 U/ P
【】薛元明5 a0 L6 J/ i+ U5 {' R
米芾被评为“千年书家”之首,足以见证不朽价值之所在,如今甚至到了何人手下无米书的地步,其中有对米芾超迈无前创新意识的钦佩,有对其高超技巧的膺服,也有对其性格叛逆的认同。当今学米成风,其中也不免一些盲目跟风、人云亦云,看人家学也跟着学的情况。虽然学者甚众,但真正出类拔萃、自出机杼者更是凤毛麟角,其中有很多原因,功力、才情等相关因素,不一而足。
5 D0 y* C" r; a2 ^) U, E+ | 米友仁效法米芾乃家学渊源,《董史·米友仁》认为“尝考米西清之书,多作斜弩之笔,甚至一字皆成横攲之势,此效父体而用力太过耳!”后世评价普遍不高。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米芾书迹本身存在一些为人诟病的“病笔”,如果刻意将这些不足夸大,就反成习气,米友仁作书习惯用羊毫,字形更显得软弱;二是因为他是老米后人,总是被不自觉地和米芾相比较,自然相形见拙。如果米友仁不生在米家,自会有另一番评价。米友仁学米芾确实未能实现像王献之对王羲之,欧阳通对欧阳询一样的突破创新。( |; i* G3 b5 ~2 Y
南宋吴踞毕生以米芾为范本。创作上以保守姿态出现,一生不越雷池,难以颉颃。董其昌评论吴踞”书似米元章,而俊俏过之。”吴踞作书起笔很多露锋尖锐,折笔多呈锐角,笔势则是直抵左竖之脚,结字变化少,本是长形结构的字反倒处理成近正方,综合来看,在继承米芾书风方面,却是入其堂奥最深的一位。8 ^: s5 ^' m+ H, B, r
元明两代罕见涉猎米芾者,主要原因在于苏轼、米芾和黄庭坚所倡导的 “尚意”书风,后世学者不是技巧不过关,就是才情难以比肩,创作世态衰下,强作姿态。米芾以批判唐法的姿态出现,后世书人没有设身处地理解,从而造成狂荡无法。针对这样的状况,赵松雪振臂一呼,倡导回归晋韵唐法,米芾遭到闲置,一直到明代,学米者才多起来。董其昌学米,风格上仍然维系了二王、米芾手札一路面目,极力打造“淡意”的审美追求,米芾的奇崛擒纵、风樯阵马变成平淡雍和、清雅纯正。董其昌对于米芾的理解可以从他的《蜀素帖》题跋中来理解,除二王、米芾之外,最主要是吸收杨风子《韭花帖》章法布局形式,有默契之情。尽管赵董文成为后世“馆阁”书风渊薮,但在三者之间来衡量,董书格调要高于赵文二位,较功力则未必,就书卷气而言则略胜。综合来看,董其昌是学米而自出己意的先行者。
' e) a1 h' Z1 O& v4 V/ L4 d' F真正学米而自出机杼者,首推王铎。王铎一生吃着二王的法帖,“书不宗晋,终入野道”。但笔者认为,如果没有颜真卿与米芾,则王铎在书法史中不会有今日的地位。王铎在学习二王的基础上,将尺幅手札变成丈二巨制,书风中既有颜真卿的厚重沉雄,不仅仅是娟秀飘逸,同时将米芾的振迅天真和八面出锋发挥到极点,游刃有余、先声夺人、借古开今。王铎之所以成功,一是除一般所论及的功力与才情之外,就是对二王的回归,米芾本身胎息二王;二是把握时代潮流,在书法创作形式方面变革;三是对米芾书风的辨正理解,学米而不囿于米,着意黄庭坚,在草书领域同样有超人的成就。王铎作为学米书的佼佼者,风格更加雄强奔放,在形式上拓宽。董其昌虽有一家面目,却仍在帖学体系中转悠,突破小。
. V3 I1 G' [6 ^- t4 h+ A- M0 i民国书坛郭沫若是学米而自出新意的代表性书家。郭沫若书风中最能体现米味的是运笔中的“刷”意。米芾用笔八面出锋、纵横无碍,无垂不缩、无往不收,在这一点上,郭沫若确有会意之处。但不同的是,郭沫若有浸淫甲骨青铜的百日之功,有很强的金石气,风格厚重沉雄,结字处理有篆隶之实,而不是娟秀空灵,笔画少侧锋翻飞的形态,显得含蓄深沉一些。) u, J" [7 ]2 ^+ B4 q* P
当代书坛学米,私淑者甚众,各有所据,代表性书家有曹宝麟、徐本一、伦杰贤、黄  、陈振濂、孙晓云和米闹等人。
+ O. C) e9 R# ^/ ]% G) i( \曹宝麟大半生以米书为范,用笔和结字又分别吸收了黄山谷和苏东坡的某些长处。很大程度上以守成的姿态出现,创作理念体现在他的一些常用闲章中,如“抱瓮”、“专精一体”等,最得力于《蜀素帖》,功力精深,笔法严谨,但每每欣赏,总觉得少了一份天真活泼,时常令人变得紧张,米芾振迅天真变成应规入距,很多创作就如同抄书一样。
  {! I& v* C( F徐本一书更有碑之意趣,创作中时有颜真卿《祭侄稿》笔意,结字疏密更夸张一些,增添很多草法,显得老辣。原因在于如今使用的纸笔与米芾时期大有不同。米芾虽用渴笔,但多为竹纸,不滞笔,可以恰到好处地表现米芾“风樯阵马、痛快淋漓”的书风。如今生宣羊毫居多,就很难再现米芾书作形态,要依据事实客观分析。综合来看,徐本一书多些沉郁而少些潇散。
% g- ]6 x6 B" j  ?$ ^- e4 f  N伦杰贤行书,笔者尤其喜爱手札一路,其间更有二王潜移默化的影响。米芾虽出二王,但宋意与晋韵相比,已多技巧,因而宋意反对唐法而追慕晋韵,仍然立足于技法,不像二王书中有很多自然天真的成份,相比较而言,二王是自然美,米芾则是人工雕琢复归自然之美。伦杰贤书风受二王影响更多些,比米芾清秀些。
- U) q0 v% a! u6 W; Y! i黄  虽学米,但在结字、笔法上几乎看不到米芾的影子,笔法粗糙,与他极力提倡得笔法要求很不相符,大幅作品吸收黄道周的连笔方法,但对运笔节奏不太重视,常常一带而过,缺少细腻的微调动作,显得粗率油气。
: ^6 P: j2 C) N9 |: V/ I陈振濂书作其间更有蒲华风流倜傥的一面,多用外拓,挥洒才情,显得生机勃勃,但某些线条显得有些漂浮。
  N, }4 ~7 |0 ~! `孙晓云是具有代表性的女书家,创作基本上维持手札一路的蝇头小行草为主,娟秀流利,清新可人,而每观作大字,则难有得心应手之感,某些笔画显得浮燥僵硬,不像小行草一样飘逸动人。4 Z6 p% d" ~7 d" z
米闹楷书多为造像墓志等北碑结体,在行书创作中加以吸收应用,笔法灵动,得米芾之迅疾天真,而时有温润之色,结字疏密程度更夸张一些。
- t( c9 @7 q$ Y: f# c+ M当今学米者远不止这些,能脱颖而出的少之又少,另开蹊径者更是罕见。笔法弱化是一个突出问题,最大的不足就是缺少米芾万幅不同的潇洒风致。米芾一生求变尚变,《苕溪》、《蜀素》相隔数月,已然不同,更不用说他的一些手札,晚年《虹县诗选》已臻化境,一生始终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方向,寻根就底,可以从米芾的学书经历中找到答案,关键他有“老厌奴书不玩鹅”的心态,有“一洗二王恶札!”的批判意识,有“不知以何为祖”而“集古成新”、广采博取的学书经历,故能独有千古。王铎有同样的学书经历,同样高迈无前,不囿前贤、这当是最好的回答。
- i' E& k4 d; W7 u1 o: F在书法艺术追求的道路上,创新是一件艰难的事,绝不是一般人所自认为的那样,仅在口头上说说而已,何况像米芾这样令后人高山仰止的大师!在书法学习过程中,所选择的碑帖不一定要如何与众不同,关键在于心有所悟,便可以自出机杼。3 a! X5 V7 M* D% z* I
发表于 2005-8-31 00:55 | 显示全部楼层

薛元明///米芾书风还能走多远

薛兄问得好!
+ ^# [4 A. G/ |- b! Y- }2 l米芾书的基本传统来自于二王及其后续,且百变不离其中,并加上自己的笔法章法创新,自然前无古人。
! h( z3 d- d; s( w后人在米书基础创新得大成者,觉斯也,然亦不离二王规矩。
) U& m1 ?2 v' L1 j* M- D+ X0 x如此说来,二王还是高于南宫、觉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9-14 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薛元明///米芾书风还能走多远

是这样的,象今日写米者 ,由几人能得米字真谛,看米老手札,各各不同,今人多雷同单调,即是明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9-14 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薛元明///米芾书风还能走多远

请教薛先生,现今能得米字精髓者何几?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9-15 18:51 | 显示全部楼层

薛元明///米芾书风还能走多远

米芾门下走狗仅得其形
8 a, A; o3 U9 X+ B* t5 p. ^6 i7 t% @曹宝麟形神皆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0-31 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薛元明///米芾书风还能走多远

下面引用由使得2005/09/14 10:00pm 发表的内容:
4 V" U7 R4 o5 n0 g请教薛先生,现今能得米字精髓者何几?谢谢!
没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2-21 10:41 | 显示全部楼层

薛元明///米芾书风还能走多远

又见薛先生高文!透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