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2314|回复: 2

默庵艺术随笔----陈独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0-14 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陈独秀其实是一个书生。
    但陈独秀最终委身于政治。是政治成全了他那颗不安分的心灵,也是政治使得他身陷牢狱,背负骂名,最后凄凉的葬入四川江津那抔冰凉的黄土。少年的斗酒狂歌意气,中岁的提剑叱咤风云,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一代巨子,是这样寂寞的离场。
    该说说他的字了,陈独秀从不自诩为书法家,可他就是看不起沈尹默。虽然后者后来在技法上足以上承二王的衣钵。但陈独秀论以“其俗在骨”四字,也许也是沈氏一生不愿去面对而又不得不去面对的。陈独秀自己呢,他的字里总萦绕着一种孤独与苍凉。在苦涩的线条背后,是他特有的那种桀骜不驯。这种东西,表面上与温文尔雅的二王流风是被道而驰的。但我觉得,这却是真正晋代衣冠。而刻意学二王的沈尹默 ,字品终在唐贤以下也。艺术这个东西就是那样奇怪,有的人,雅的那样俗,而有的人,却是野的那样雅。
    曾经见过他的一个诗简,是他送给台静农的。诗曰“匆匆二十年前事,燕子矶边忆旧游。何处渔歌惊梦醒,一江凉月载孤舟。”,诗且不论,这简简单单的28字,陈独秀每一笔写的似乎都是那样不经意,却每一笔都是那样力透纸背,骨气洞达。不论是用笔,还是间架,都是他特有的那种表达方式。近代的许许多多书家,都在追求金石气,以致有如清道人的颤笔,可无论是清道人还是吴昌硕,以及后来的胡小石萧娴,或许成功,或许失败,他们笔底的金石气,还是力学得来。很少有人能像陈独秀那样,一下笔,就是那个样子。台静农说“体势雄健浑成,使我惊异,不特见其功力,更见此老襟怀,真不可测”。“此老襟怀,真不可测”八字,正可谓知言。
    时移势易,陈独秀身上喋喋毁誉,慢慢的平息了下去。在今天,如果不是党史专家,谁还会去争论他的是非功过。可当我们看到他的字的时候,心灵却不免要重新振颤。也许,只有这种东西,才真正是能传之久远的。
发表于 2007-1-18 11:57 | 显示全部楼层
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2-22 16:23 | 显示全部楼层
陈独秀的命运是中国历史的悲哀!他的功过被颠倒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