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币
-
- 信誉指数
- 点
- 好友
- 回帖
- 0
- 主题
- 精华
- 阅读权限
- 60
- 注册时间
- 2004-11-1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积分
- 26019
- 点评币
-
- 学币
-
|

楼主 |
发表于 2005-10-2 15:13
|
显示全部楼层
[邱振中谈林散之]转
陆:那是不是跟“墨”有关系?林散之经常提到黄宾虹对“墨”很重视。这方面和用笔融合在了一起。
. r+ T7 d/ u8 m3 @3 f( h, p6 g i
邱:肯定有连带关系,但刚才我说到“拖泥带水”,还要用水。以往书法家的线条硬、单,在黄宾虹、林散之以前,书家对水的运用都不讲究,但是后来不一样。
( ]$ ?& i7 ~5 G! ?& r
4 S4 ], p* i) _! j 陆:您认为林散之的书法成就对中国书法传统的继承和书法教学有什么影响呢?
* |% U) y5 @# \2 _' X7 g" W3 x$ q
: B: A0 u4 ?0 @4 I. J1 X 邱:一件好的传统风格的书法作品,它既要让我们回忆起传统里面最好的也就是那些核心的东西,同时又能让我们感受到传统中没有的东西。林散之做到了这一点。他的作品让我们感觉到他跟过去草书的一些联系,结构上,用笔的基本方式上,特别是作品的气息上,都有那种联系;同时其中又有前人所没有的东西,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他在笔法上的独创性。笔法是书法的核心技巧。经过几千年的发展,笔法的各个细节都被琢磨过、试验过,各种不同的笔法都被人们用来创作过好的作品。这就碰到一个很大的困难,后来者要作出新的贡献就非常难,就像中国的格律诗一样。但是林散之的笔法不仅仅是从过去的杰作里来,前面说了,我们推测它最重要的来源可能是近代绘画,再加上对水的运用,他在笔法上跟古人不一样,贡献了新的东西。他书写的时候,手的动作并不复杂,但是长锋羊毫笔书写的时候会扭曲成很多特殊的形状,他按基本的动作去操作,写下来就会有很多很好的变化。这种笔法在古代作品中从来没有,这就是对草书、对中国书法的一个很大贡献。一个当代人能够对书法史作出这样的贡献,这是我们原来所没有想到的。他能贡献出这么崭新的东西,又能让我们回忆起传统中那些核心的东西,这个意义太大了。
" F, e, o( c) ~6 U) @& r3 b' E) D
$ \9 L. }# f z2 \ 陆:在这方面,近现代有没有其他人获得过类似的成就? b# s) E+ ~4 {
( P' p) }# u( }. [/ J% \$ a
邱:我没印象。有贡献的书法家是有的,但不是在这一点上。# y1 N1 m6 r, F& M. Y
" H3 I' |0 a: S" I3 k 陆:从时代和社会的角度来看,书法成就如此之大的林散之却成名较晚,这一点您怎么看?
7 g& d t! b8 M1 B6 B4 ^% O! U
. C: V5 G# @" L& t9 }+ I3 p 邱:这当然跟“书法的边缘化”有关系。书法史上以书法享有大名的人都是些什么人?他们绝大部分在别的方面为自己博取了社会声望。仅仅靠书法来博取声望的不是没有,也有,比如张旭、怀素,但是如果仅仅靠书法博取那么大的声望,是需要时代条件的。4 V; l: A: ]0 s) r% z9 W: _6 S6 X
' A- ]* p1 t4 z/ _1 {+ A8 E
陆:林散之成名的时候基本上就被人誉为“当代草圣”了,虽然不一定所有人都承认这一点,至少有一部分人对他非常看重。那么不遗余力的推崇,除了有当时一些政治事件的影响之外,在学理上或艺术规律方面有什么原因吗?! p8 D' ?# [* {+ S Z6 M
_; s( U2 J$ S7 E
邱:这么多年他还是站得住,地位不减,反而上升。美国一个小说家表达过一种观念:有重大意义的艺术作品应该能较大地改变人们习惯性的审美趣味跟审美心理结构。林散之草书就是这样的作品。另外,一个人要成为杰出的艺术家,需要多方面的配合,或者社会有个机制能够帮助这些人成长。我们的社会好像还没有这样的机制。如果是那么有才气的一个人,他就要好好锤炼自己。但是如果你很快成名了,就会面临很多复杂的情况,你就很难充分发展其他的东西;如果老不成名,人又很容易失去信心,做不下去,或者改行离开自己的道路。所以真正有成就的人,他要有比较坚定的、明晰的方向,又不能受太多东西的干扰。我想林散之晚成名反而保护了他。设想一下,如果他“文革”以前就很出名,那么冲击是免不了的,冲击成什么样子就不知道了。所以不知名并非坏事。另外我突然想到,林散之真正达到很高的成就还很晚,是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他60岁以后才开始写草书。这里面牵涉到书法本身的性质问题,比如“人书俱老”。4 N; l1 z2 U, t% t' N4 x
. G, G5 Y9 y5 r, R& I+ B 陆:请您回过来谈谈他的出游对其艺术的影响吧。, P3 \8 ?& g9 `% B3 I/ N3 Q
/ W N, F) d! c8 n9 O6 X 邱:林散之原先的生活是平淡的。那样充满危险的游历,不但使他有机会沉浸到山川自然里面,更重要的是他由此深入接触了社会,我想这对他人格的成长、视觉印象的培养、心胸的开拓都太重要了。每个人的人格和精神成长实际上都有不同的方式,所以这里也很难有共同的规则。
! W J) e4 _+ {3 j: `" H% r
' \+ i8 ?% x+ n& g- G3 {7 ~ 陆:现在一般人都说他的诗、书、画“三绝”,这里面当然有世俗性的看法。您怎么看?
1 s8 T8 w8 V9 P+ J0 ?/ q: g6 Q, V+ W) u& h1 L( P4 q
邱:宗白华曾说,西方画家的基础是素描和色彩,而中国画家的基础是书法和文学,我觉得说得挺好。如果我们问: 一个书法家的基础是什么?对此,我还没法给出高度概括的回答,但是诗歌无论如何是书法家的一个基础。简单地说,在根本上,诗歌是人的一种感觉方式。如果你有“诗心”的话,以之对待普通的场景、普通的人生,你的感受就不一样,整个精神氛围都不一样。至于它怎么影响到创作,我现在还不知道,但我可以断言是有影响的。书法也是一个感觉方式,它与诗有共同之处,但又不一样,它技术性的东西比较多。诗歌面对的是整个世界与人生,它都能搜索进来,你能从中读到所有有关的东西。书法在这些方面不能替代诗歌。
: U$ E9 O, R: A4 }3 [9 ^/ i J: O: V4 |7 \& k
陆:请您从整体上对林散之作个评价。
2 s1 s) O, l: ~6 k; N- w( ^
9 m, u- d4 ? d- B0 {& J 邱:在我们这样一个时代,传统艺术的历史还能续写出一页有价值的新篇章,这本身就很有意思。
: C# j7 i) G0 C: d# t( X! F6 y5 x6 G
(徐水平/整理)
$ A; O; m2 n5 y: 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