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21939|回复: 2

机场壁画生不如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7-31 08: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机场壁画生不如死 % C0 D# M  G: G+ X$ X
$ K- K) z  ^6 ~
  5 U8 l1 l) J7 I, G/ E
  首都国际机场壁画曾经是首都国际机场的骄傲。1979年,在建国30周年大庆前夕,9月26日举行了候机楼壁画落成典礼。11月,《美术》发表了记者的报道《首都国际机场候机楼壁画落成》。从此,画画的人像朝圣一样,不远数十里来到这里观赏壁画。而关于机场壁画的种种传说和争论则又此起彼伏。主要是那幅有裸女的《泼水节》。下到一般画家,上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于机场壁画的热情现在是难以想象,就是像霍英东这样的著名商人也不例外。所不同的是,霍英东“当时投资内地,就怕政策突变”。所以,霍英东说:“每次到北京都要先看看这幅画还在不在,如果在,我的心就比较踏实。”显然,这是谁也没有想到的机场壁画的另外一种社会功能。因此,某报有这样的文章标题——《1979霍英东以裸女壁画作内地政策风向标》。- U: S) d+ t3 ?- q' h

# W" D- P) U4 ?- r! a: K  时代变了,首都机场壁画以及当初引起的种种争论都成了历史。可是,2002年11月29日的《北京晚报》上发表了《曾引起中国美术界大地震的机场壁画今何在》的文章,却引起了人们对于机场壁画的新的关注。此时这一新的关注的背景是,各地的一些重要场馆中的壁画因重新装修而相继被毁。记者的文章“起源于中央电视台为了一个节目,要到首都机场老候机楼拍摄袁(运甫)先生的那幅著名的《泼水节——生命的赞歌》,但记者却被意外地告知机场壁画早就拆下装箱已经看不到了。”后来,虽经记者查证,“机场壁画保存完好”,可是,记者没有亲眼看到,还是发出了“机场壁画究竟在还是不在?事情变得扑朔迷离”的疑惑。接着是全国上下的媒体相互转载,直到2003年4月24日,《南方周末》还发表了《首都机场壁画凶多吉少?》的文章。后来,直到现在,没有哪一家媒体告知公众首都机场壁画是凶是吉。
8 a1 r: q: h  v" \6 |! R$ @( r$ @! N7 l, ]% G
  最近,一次偶然的机会在首都机场一号候机楼看到了壁画还在原址,而且面向公众。只不过壁画原有的空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然,壁画的艺术氛围也因此而变得惨不忍睹。因为这里已经成为装修得非常俗气的餐厅。中间由上而下的吧台以及一侧的操作间,不仅挡住了观赏壁画的视线,而且四周挂满了红灯笼,还有上面的吊顶、吊灯,各种装修都无视壁画和文化的存在。这时候,我想到了“生不如死”的俗语。人们残留的往日美好记忆和印象,却被不堪入目的现实所击碎。这就是对具有重要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当代公共艺术品的“保护”。
, T8 M7 y$ E2 o: b
, i- e4 D' p- d) ?' j$ o) |  由此,又想到各种名目的保护。北京的蔡元培、齐白石故居周围已经是高楼林立,故居成了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破庙。与故居相关的环境彻底被破坏了,那孤零零的故居还有什么文化上的意义。当然,民间还有“好死不如赖活”的俗语。像机场壁画这样重要的又是现存为数不多的当代文化遗存,现在沦落到“赖活”的地步,当代人还有什么脸面?
发表于 2006-7-31 21:44 | 显示全部楼层
值得思考!——愚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2 17:17 | 显示全部楼层
随处可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