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镜初

谈一谈普洱饼茶的源头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6-7-17 00:56 | 显示全部楼层
而且这种贡茶,依我推断,它很可能就正是云南普洱型茶呢。






至于像普洱饼茶这类紧压茶的发生和形成,那当然是由其特有的自然条件、社会条件和历史条件诸般因素所决定的。俗谚云,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而茶呢,其道理也一样,即一方水土养一方茶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7-17 00:56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古时代的云南及其茶树原生地一带,全然是一个处于封闭状态的神秘王国。后来随着茶叶贸易之路的开拓,他们与外界的交往,遂即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频繁起来。鉴于他们的茶叶绝大部分都须行销到遥远的邻国,诸如印度、南洋一带去,行销到西藏以及大西北一带去,即使行销到中原去,同样也须跋山涉水,千里迢迢地远途辗转而不已。试想,云南境内茶叶的行销,如何才能适应于上述这般的远途运输呢?唯一的良法就是生产紧压茶。于是南中的茶子,率先制成型样各异的紧压茶,诸如普洱沱茶,普洱方茶,七子饼茶,团茶,砖茶,竹筒茶,则先后应运而生,远销四方,流誉海外。



而谁能断然否认,这南中之茶,压根儿就不是普洱紧压茶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7-17 00:57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说,普洱紧压茶发源于西双版纳和思茅一带的另一个必然因素,我想,那是跟自然条件即当地高温高湿的气候有着直接关系。西双版纳和思茅一带,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少部分地区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个别地方则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区。而一般绿茶,在如此气候条件之下,即在温度和湿度都相当高的情况下,很不容易贮藏,或则很快失却其自然香味,或则易于发生霉变。



诚如前面所说的,一方水土养一方茶。勇敢而聪明的西双版纳人并思茅人的祖先,必是老早老早就发明了紧压茶即后发酵的青茶之制法,这样不仅便于行销远地,而且也便于日常贮藏。



普洱紧压茶的这种优异特色,很早就被南国一带的茶商和茶人所发现,因而在广州,在香港、在澳门一带,甚至更远的如在东南亚,在南洋一带,云南普洱型茶(紧压茶),竟皆历久风靡而不衰,畅销达于至少百年以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7-17 00:5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且以香港为例——



香港回归前夕,我曾先后两度在那里小住,走访了大大小小茶庄并茶楼和茶铺。我发现香港茶肆最是赏鉴这样一副茶联,即:



普洱铁观音松涛烹雪醒诗梦;



龙井碧螺春竹院弥香荡浊尘。



此联中这些些名品之茶,彼此却并非平起平坐的。在香港茶商和茶人的心目之中,首屈一指的则是云南普洱茶。无怪乎大小茶庄,则每每以云南所产的陈年七子饼茶,弦耀于市,招徕顾客。

据记载,香港在回归前后,每年销售的普洱紧压茶,竟达五六千吨!从这个意义上说,香港简直就是一座南国海上的普洱茶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7-17 00:57 | 显示全部楼层
香港那里的气温比内地高,湿度尤其大,因而一般绿茶在那里极易霉变。相比之下,作过后发酵处理的七子饼茶之类紧压茶,便被香港茶商们所青睐。只因它即使稍稍受潮后,仍可及时予以晾干,或则烘焙。这就是它胜于一般绿茶的独特优异之处。

当然喽,关于云南紧压茶的起源之谜的破释,不是一件孤立的事情,它跟我国上古茶史的探索和史前茶谱的发掘,彼此则有着直接间接的内在联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7-17 00:57 | 显示全部楼层
事有凑巧,就在这篇拙稿执笔之前没有几天,我曾就关于史前茶谱的反思一事,撰写了题为《酸蚂蚊、酸茶及其他》这篇短文。其中有两三段话,倒也与破释普洱茶的起源之谜不无关系,这里姑且引录于下:

——早在万年迤远的上古时代,生活在我国茶树原生地一带的中国原始人类,就在他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随着文化进化而自然形成了他们的茶俗茶风,包括史前茶谱的流布于世,诸如生嚼之茶,石烤之茶,竹烹之茶,生晒之茶,酸渍之茶,凡斯种种,不一而足。……这一切都是生活在我国茶树原生地一带的中国原始人类留给后世的不朽文化遗产。这证明着,缔造我国原始茶叶文化并茶道文化的主体民族,当初则本是土生土长于我国茶树王国境内,亦即繁衍生息于澜沧江两岸这一带的那些土著部族,即那些兄弟少数民族,而并非其时居于中原地带的民族,即后来的汉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7-17 00:57 | 显示全部楼层
——然而,我国远古茶史之研究,以及关于史前茶谱并史前茶俗之探索,历来往往只是一味依据于《茶经》之类典籍。典籍上说是,则是;典籍上说非,则非;典籍上说有,则有;典籍上说无,则无。殊不知,这是一种迷误!诚然,在中国茶学并中国茶史方面,陆羽《茶经》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经典类著作。它对唐代以后中国茶叶文化并茶道文化的推进和发展,作出了非凡的历史贡献。不过,就跟在历史上作过不同程度贡献的历史人物一样,陆羽则亦不能不受到历史的局限。譬如限于其时的历史条件,陆羽当年就未曾亲赴中国茶树原生地一带作过田野考察,因而在他的《茶经》中,只是泛指而言曰:“茶者,南方之嘉木也。”至于我国的茶树原生地,以及茶叶文化并茶道文化的原始发祥地,究在何处呢?陆羽《茶经》中则未置一词。……再如《茶经》的“七之事”,共引述了40余条茶事细目,包括咏茶的神话、传说、故事、轶闻……而在所有这类记述中,对于云南境内茶树原生地一带的上古茶俗茶风,上古神话传说,以及史前茶谱之类,竟皆未曾说及只字。我这并非在苛求古人,非难古人,而只不过是就历史的某种实情实况,作出一种直白之表述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7-17 00:58 | 显示全部楼层
——而且更有甚者的是,当今某些作者竟还把陆羽《茶经》视为中国茶道文化的滥觞之始,发端之源。殊不知,在我国茶道文化传统之中,唐代茶道文化并非属于原生文化的性质,而是属于衍生文化的性质,就跟此前诸如六朝茶道文化,两汉茶道文化,先秦茶道文化皆属衍生性质一样。而唯有中国原始茶叶文化并茶道文化即由我国茶树发源地一带那些土著民族原始先民们所缔造的茶叶文明,诸如民间茶俗,咏茶神话,茶树图腾,史前茶谱,等等等等,凡斯种种,那才是属于原生文化的性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7-17 00:58 | 显示全部楼层
谁是中国紧压茶最早的发明者和缔造者?当然,不是神仙,不是皇帝,不是茶坛上的任何圣贤之辈,也不是任何茶道大师之辈,而是土生土长在我国茶树原生地一带的那些胼手胝足,那些平平凡凡的原始选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