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币
-
- 信誉指数
- 点
- 好友
- 回帖
- 0
- 主题
- 精华
- 阅读权限
- 30
- 注册时间
- 2005-5-25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积分
- 396
- 点评币
-
- 学币
-
|

楼主 |
发表于 2006-7-6 23:03
|
显示全部楼层
续:- Z3 B( q, V; {3 z1 L+ E/ }
我们的现代书法自然属于现代艺术,虽然可以有独立的审美价值,但也不能忽略“道”(包括天道,人道)的重要性。历来真正伟大的作品(如梵高,毕加索)还是注重作品的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的。我们倡导书法的当代性,就是要求书法能“艺术化“地渗透到当代社会文化地共同思考,并赋予其形式以真正“有意味“地负载。中国当代火热地变革,形了当下地文化语境而不是西方语境,即如石涛所谓”笔墨当随时代“言,我们也应建立民族自信心,中国意象生成的美感,情景交融之意境,仍然难以企及地高度,所以现代书法的情韵,还必须在此基础上生成和升华。0 P2 y) B# n7 C% W+ F: l/ ~
当前部分现代书法创作并未认识到这一点,在文字和文意(内容)的不断隐退和书意(形式)的强化中,书法的本位性面临危机,所以理论家要加已挞伐:8 W# N- x4 Z0 m9 O) ~! d6 Q& r
“‘现代’,‘后现代’的‘书法创作’虽然在艺术这个方面有可取之处,但它恰恰丧失了书法的本位性。它把书法变成已个可以随意根据需要改扮的对象,把它改扮了抽象画或前卫派艺术,以欧美的或日本的标准来取代中国书法固有的特征,其结果识书法不再是书法,书法基因大量丧失,书法成为某一种西方哲学流派的试验品。“【6】/ c$ \ B3 B, Y3 e
我们的现代书法产生的土壤应在中国哲学的基础上,这是毫无疑问的。
/ A) ~! m% E, R3 k$ G二, 当今改革开放的步伐越来越快,在商品化,信息化,学科化等人文环境中成长起来的艺术家,知识结构,审美趣味,人生阅历都与古人不同,都市的奇光异彩,充满种种诱惑或陷阱。我们的艺术家没有多余的时间来自我修为,而是在匆忙和紧迫的刺激中“早熟”,思想的复杂、迷离或“假老练”式的自信,“快餐文化”的影响,一方面使我们有成群结对的艺术大军,一方面又出现鱼目混珠现象,什么人都来稿现代书法。由于可用后现代艺术作参照,降低技术品位和技法难度,将现代书法“泛化”过多,如行为艺术,装置艺术等,完全式以西方意识嫁接中国艺术,形式虽新,但并为获得长久的效应。! j% q- J$ S2 G
商业化操作虽突出了书法的现代性,但并非真正的时代感;又因功利观念作祟,很难有从容、完美、静穆的表现,缺乏深思熟虑,思想的深度自然难以达到,而为表现主题而刻意的安排,使形式大于内容,而难以统率和融合思想。如果书法只有躁动的线条、狼藉的点画和混乱的构图,肯定不是优秀的艺术。 仅仅把现代书法作为一种情绪表达,一种自说自话的精神试验,是难以打动观众的心,难以沟通公众的情感。若为了某种名利而展览,不过是为了迎合收藏者的某些趣味而创作,决不是心灵的自然流露。现在很难看到为艺术艰苦奋斗的“士”了,大多是鱼龙混杂的人物,以卖出书画作为自豪之本,通俗的说,人们关心是“价格”,而不是“价值”。价值的东西需要沉淀一段时期才能被人理解。而最大的问题是我们的现代书法家,很难克服物资质的诱惑力而抱着坚定的信念,很难有“千秋之想”,对画廊、展厅的热情甚于“心斋”,“坐忘”的修炼,耐不住寂寞,对学养、知识、才情没有多少关注,而对评委、获奖、价格等非艺术的东西更有“嗜痂之癖”,变本加厉,更不要说“心性”的修为。现代艺术的短,平,快的创作方式,大大削减了人心吸摄外界万象的消化功能。4 U5 g1 z% o6 ?7 F
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哲学资源非常丰富。无论寻求诗意的栖息或是哲理的思辨,都需要内在的理性智慧。现代新儒学所谓“心量”,所谓理性而超理性的特征,反映一种新理学的崛起。当代新儒学的几个特征:一,儒家本位主义的特征;二,道德中心主义的特征;三,内在生命主义的特征;四,理性而超理性主义的特征,都足以借鉴。【7】牟宗三将一个民族的智慧分位三层:一是自证慧,二是共命慧,三是宗主共命慧。自证慧依于个人天才,共命慧依于民族天才,而宗主共命慧则是全民族文与哲学之宗主,是共命慧之大统。儒家的道德中心主义是文化往日的事实,今日能否促进现代书法尚待观察,但绝对会产生影响。! s- B( |" i3 k% d3 f
如唐君毅先生所说,我们之主张发展中国之科学,便完全是从中国文化中之仁教自身上立根,决非出自流俗之向外欣羡之情,或追赶世界潮流之意【8】。不过,道德与生命的关系更为紧密。由唐君毅起草的中国文化《宣言》则明确提出了历史文化生命论。当代新儒学所高扬的“生命”,是哲学意义上的关乎人的道德心性之生命,熊十力、方东美、牟宗三、唐君毅等更加凸现生命的意义。熊十力将心分为“习心”和“本心”。习心向外追逐,形成知识,也产生妄见;本心向内自证,认识宇宙本体【9】。他又分量智和性智:量智即理智是思维和推度,它是一种向外求理的工具,可掌握科学知识;性智即是真的自己的觉悟,就是本体,可把握玄学真理。熊十力之一切哲学都凸显人在宇宙中的主体地位,盛赞健动、进取、奋然向上的入世精神,突出了人的尊严和价值。实际上当代新儒学并不反对吸纳西方的合理内核,而是关注如何“内化”加以协调的问题。
3 f5 X9 ?/ ~. t' t/ o( E我们提倡“内向拓展”,并不否定审美形式的独特价值。我们关心的应是如何是内在的心性,情感,理念与外在形式,色彩,笔墨等的相互融合,这是一种生存的智慧。所以马尔库塞宣称:“一件艺术作品的真诚或真实与否,并不取决于它的内容(即是否‘正确地’表现了社会环境),也不取决于它地纯粹形式,而是取决于它业已成为形式的内容。”【10】& [. Z$ W# V1 ?) O4 d8 z( R
这里所谓“业已成为形式的内容”非常概括,就在于二者的统一。- U" e+ Q0 z3 M# e6 [1 m+ _4 O
所以,在当今科技进步,人的“异化”严重,物欲横流的情势下,如何把握自己的“内心”,作一调整,虽然“法书”的经典作品将成为现代性艺术的创作资源,但精神渊源还在于中国文化精神。虽然我们不必向梁澍溟那样认为“独能深入孔教最内在的生命与智慧”【11】,但却可象徐复观那样“要求从生命,生活中深透进去作重新的发现”【12】。对中国所谓的哲学智慧却是可以加以采撷的,如道家,禅宗,墨家,纵横家等的心性智慧必能大启后学,复现本心,反求诸己,明心见性,在“书道”的高度来把握书法创作的“道心”,虽然我们的思想意识,艺术修养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置换与扩充,但只有向内开拓,才能拨开层层迷雾,稳定心性,在浮嚣热闹的表面下找到自己的本我,培养出时代的“新感性”【13】,厚积薄发,将生命情感与哲学智慧结合起来,创造出新的艺术形式,以不负于我们伟大的民族和伟大的时代。
, q' r- o" a2 i1 y% p: n( D4 |
+ ?( T) n3 G; a, j/ Y) d# o7 n. u+ y, |6 Z5 k" g9 l1 P
/ u0 w& n* r, m9 G/ P1 U7 x
参考文献 e' [1 w- B: p1 d
[1]洪惠镇《书法资源的现代开发与利用》,洛齐主编《书法与当代艺术》67页,中国美术学院2001年第1版
6 B, {; @% \+ H3 l0 Z【2】沈伟《中国当代书法思潮》12页,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1年第1版。
7 [, ? t7 C) W" x# J( Y【3】《西方形式美学》499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1版。/ a+ m" D% c) L
【4】《书法与当代艺术》,179页。% p3 G3 c, x5 M
【5】宗白华《美学与意境》124页,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1版。/ ^# E$ @3 t8 \5 D% w4 Q
【6】沈伟《中国当代书法思潮》,130页。1 j* {9 S' c/ p) ~. a5 `
【7】颜炳罡《当代新儒学引论》70页,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年第1版。( |, {" \* M. p# r- B3 C( y& A5 w
【8】同上76页。
8 w! k) f" I B1 Q2 ^4 k' X4 q【9】同上216页。
+ K0 F1 M6 \" q【10】赵宪章主编《西方形式美学》442页。
2 R6 Q$ c* @8 h' H5 \! T9 m& K! k【11】《当代新儒学引论》,20页。 F# k, w6 ?* x' I* i5 |2 I( o
【12】《当代新儒学引论》20页;
N! n% R% y C8 ?【13】李泽厚《美学四讲》,见《李泽厚十年集-美的历程》493页,安徽文艺出版社1994年第1版。原文曰,从主体实践哲学或人类学本体论来看美感,这是一个“建立新感性”的问题,所谓“建立新感性”也就是建立起人类心理本体,又特别是其中的情感本体。4 q3 p2 W+ e. u7 O7 K: [) L% w
% [" m3 M; u. @9 A* q作者简介: 邱世鸿,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书法史论)博士生、南京航天航空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青年书协理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