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币
-
- 信誉指数
- 点
- 好友
- 回帖
- 0
- 主题
- 精华
- 阅读权限
- 60
- 注册时间
- 2011-6-24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积分
- 4216
- 点评币
-
- 学币
-
|
楼主 |
发表于 2020-1-28 18:0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永葆童心 书写童趣
-----转发一篇日籍书法家写我的文章
与厚植斋王忠南先生相遇,是在新浪微博上。那一天,闲来无事,顺手翻看网路消息,无意间,王先生的篆书对联“水清魚读月,山静鸟谈天”跃入眼帘。网友正平居士赞其书法“闲适清幽、仙灵高远”,而我读出了“孩儿体”的童趣。我给王先生留言――在小孩的近似涂鸦的书写里,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即使大人童颜不再,却可以永葆童心。童年是艺术的乡愁。回归童真,您在用毛笔书写心灵的乡愁。之后,王先生回复我对其行书小品“东壁图书府,西园翰墨林”的点赞――谢谢您的评论。是的,我虽已年逾花甲,但我始终在用心中的笔,书写那童年的乡愁!
隔一周左右,王先生就在网络上举办了《孩童老人汉字涂鸦网络展.一个孩童老人的书法梦》,又贴上“童心造艺房”这个标签。“年逾花甲永葆童心,心手合一书写童趣”,这正是他的学书理念。从网展的开场白中得知,王先生乐于同年轻书友来往,喜好青年展、中青展、流行书风展、非主流的民间高手个展,经常临摹简帛、砖铭、瓦当、残纸、墓志,是民间书法矿场里的淘宝者。
他说:“歪歪扭扭的‘孩儿体’乍看似乎无宗无派,也许有些人看不上,但我却很自信:‘只要自已玩得开心就好!’”
这个时代,展厅仿佛通向艺术的咽喉,谁拥有展出权,似乎也就拥有了艺术的社会价值。
其实不然,在我看来,许多悬挂在展厅墙上的画框里的作品,与躺在担架上并无二致。获得外部权威认可,鼓吹作品,以期造作出更高的社会价值,是许多从艺者的看家本领。而王先生的初衷实属可贵。我想,玩得开心,就是和书法做游戏,就是书写的初衷不是为展出而写,不是为讨好人而写,而仅仅只是静静享受和书法一起游戏的时光,至于展出,至于他人的认可,则是次要的。
王先生又在私信里对我说,“实践表明,心态年青,字就会年轻,青春,有活力!” 我说,“何止年轻,您已经回到了童年。”
“感谢我所教的孩子们,是他们帮我找回曾经的童年,童心已泯的旧我焕然一新了”, 王先生又说,“小孩的字富有童心、童性、童趣,而这正是我所需要的。”
听王先生说,网展的当天晚上,中国书法院副院长杨涛博士观看作品后,从中挑选了八件作品,并作了点评:“这几张感觉非常好,巩固这种感受,一种想象结合原帖精神的体悟,既豪迈古拙,又有自己的认知融入其间。书法的个人面貌就是这样形成的”。
国家画院书法篆刻研究院秘书长曾翔老师也鼓励他:“好,不像老头写的,有想法,有活力,很生动呀!”
面对王先生的网展,我的内心为之一振,于是小评道,“昔有北宋高僧政黄牛喜求儿童字,取其纯气,今有孩童老人王忠南汉字涂鸦,造型憨态可掬,不拘成法。二者皆具童心。”感觉意犹未尽,又添加了数句,“历史上学儿童字者寥寥无几,孩童老人忠南先生独行其径,临石门,写爨宝子,及至甲骨金文简帛书,皆不离童心童趣。其年逾花甲,书喜观顽童之书写,悟法之妙道,虽未自成一家,亦难能可贵。”
自从网展之后,我们在微博私信里有了更多的交谈,每每有共鸣之处。按王先生的话说,因为怕丢人,所以不愿意将与我交谈的内容公示于众,因此,我也就不好意思当众揭“丑”了。不过,我还是忍不住要说,比如王先生所写的一篇人物通讯《他从热那亚来》经《人民日报》刊发评论后,被选入全国中学语文教科书;比如每当夜幕降临,圆圆的月亮悬掛在天空时,他曾坐在清澈的小河边,拉起二胡名曲《二泉映月》、拉起《江河水》;比如,他曾在某电影院当美工,画了将近十年的海报;比如,到植物园、公园、碑林去玩,除了观看美景和碑文外,他最关注千年老树的生长姿态与苍劲古朴的枝干及树根……总之,字外功夫了得。
王先生说,他现在在北京芳草地国际学校教三年级学生书法。我想,这位孩童老人,有着书法与孩子的陪伴,每天一定过得很开心吧……
(作者: 日籍华人、著名书法家林云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