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1571|回复: 0

[转贴] 邵光亭先生谈艺术家心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5-9 15: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编者按:邵光亭先生是当代少有的、在中国传统经学、史学、文学、艺术等诸多研究领域卓有建树的学者。先生长期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工作,在繁重的教学工作之余,笔耕不辍,坚守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保持文人本心,坚定文艺自觉,默默耕耘,着实令人钦佩。纵观当下书法与文人画创作,光亭先生堪为代表人物。他的书法精妙古雅,绘画潇散精巧,笔墨天成,浑厚华滋。长期以来,先生不随时趋,不为利禄移其品节,潜心著述。由于涉猎广博,学养深厚,加上用功精勤,因此能够神追古人,妙得高趣。这次先生在百忙之余接受本网记者的采访,我们倍感荣幸,谨向先生致以深深的谢意!现讲访谈内容整理成篇,以飨广大读者。
( K; n. o, l: N" X: C* m' Z/ k$ l# o$ D7 U9 Q$ f
9 k0 Q8 d8 u7 q1 \

; R5 F1 k3 v! @( E4 }记者:邵老师您好,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接受我们的采访。我们知道,您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诸多研究领域都做出了巨大贡献,尤其是对中国传统艺术,更是成果斐然,请问您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基本理解是什么?谢谢!) ]. k+ A) |/ c' Z/ Q) x
  R0 ~7 `. f9 Q; J  M2 O) C: o- {
邵光亭:首先热烈欢迎大家光临寒舍。当今时代是一个开放的时代,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本身具有很强的包容性,与当今时代有很多共鸣。这种共鸣让我欣然神往,乐在其中。中国艺术不仅仅着眼于单纯的技巧,而是上升到“载道”的高度。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追求的是一种永恒境界,这种求索精神令人心向往之。《论语》中记载孔子的话:“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礼记·学记》也有类似的话,说:“不兴其艺,不能乐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及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孔子培养弟子,以仁、德为纲领,以六艺为辅翼,塑造全面均衡发展的人。我也希望学生在学好专业课的同时,涉猎能够广泛一点,见多才能识广。
; O7 P1 x( q/ Y: f
' @/ q, n& l3 u$ D中国传统文化有一个重要观念,叫做“抱常而守一”,我越来越感觉到这是一种永恒真理。古人说“天不变,道亦不变”,道与天地宇宙同在,素朴、博大的传统文化精神内涵,给我很深的震撼。我个人希望有一个角度来切入,去认识社会人生的核心问题。0 x5 O2 _3 R- @  a8 X% L% F) W2 R
$ b) ^9 A; x7 H; a1 }
0 @" ], @2 {: x" g3 K8 ^- p7 S
( H! k5 y/ q2 X% ]. k
记者:您曾经多次表示,现在很多人对“笔墨当随时代”这句话,在理解上存在很多误区,请问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理解这句话?
4 ?7 M5 z0 O/ X7 j6 v
, I& W- \$ m& p' ~  v4 V  T6 a7 d邵光亭:石涛这句话在历史上的影响就很大。表面看来,时代不同,笔墨随之变化,每一个时代都有不同的气象,没什么不对。很多人之所以热衷引用这句话,打着创新的旗号,有多少都是为了投机取巧。我们要想深入理解古人的观点,不能望文生义,也不能失于表面化的思维。我们今天的认识,并未超越前贤。笔墨是中国画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审美要素,中国画的灵性由作者的情感而生发,有些事物只是表面在变而本质是不变的。笔墨是中国画最本质的存在,希望大家悉心体验、实践,正确认识古人的言论,沉下心来,书读得多了,手头的功夫精进了,至于推陈出新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A8 r: V9 M9 m, q/ H; q7 \: ~
8 b- J, @! e0 Y7 S+ U" [
5 E7 n! S% ^" p# |) v: i

/ z' m* A6 v. W- j; s) R0 G+ h记者:很多人动辄以某某画派或者书协、美协、画院等划分领界,但这么多年来,您却一直拒绝加入各类协会组织,也谢绝了很多社会职务的任职邀请,请问您是怎么想的?% F/ P$ g- D- L1 a- U( U
- Z$ k9 R- r, M+ ^
邵光亭:所谓“君子不党”,做学问还是独来独往的好。道义千秋,德配天地,无门无派就不会有党同伐异之弊。“科以人重科亦重,人以科传人可知”,清朝龚定庵的这两句诗,讲得很深刻。不能总靠头衔混日子,要有真才实学。一个人靠头衔来抬高身价,这种人是什么样的人大家就可想而知了。只要自己足够优秀,有什么必要加入组织呢?我记得有人说得很好:狼总是成群结队,但狮子不需要,狮子总是独来独往,因为它足够强大。内心强大的人,才能真正有自信。' U3 r! R" M/ e2 B% b3 s' z7 o

& R' g3 l! H9 ]# [0 D7 A, c
5 F! H7 I$ l4 E3 {6 g5 V% R- B( J+ V2 I+ R4 i( z
记者:有人说“只有加入书协或者美协,才是书法家和画家”,您怎么看?0 u. b: K, F/ t2 m

' k7 b, ^8 }+ Z邵光亭:这话是谁说的?对持这种论调的朋友,我想请他先读几本书,充充电,出言要谨慎,免得误导大众,贻害后学。
" ~! f1 M! w# L0 _
, V: ?) s+ P9 a3 W; t+ a+ i/ k   一位真正在书法上有所建树的人,难道必须进书协吗?书法家是谁封的?关于书法家的定义又是什么?加入书协就是书法家了吗?都不是。我们尊一个人为“书法家”,更多的是想强调其人品和作品的高度。严格来说,社会是否认可一个人的作品,与其是否加入协会组织并无关系。
- S3 x4 H  D; c3 {
2 T6 L, h* x, @/ j8 e) R3 u6 K! @字写的好,社会当然认可!若字写的不好,即便是蒙混一时,加入了书协,老百姓还是不买帐。所以说,无论任何时候,作品才是硬道理!现在的协会,还是有很多“官本位”意识的后遗症。可笑的是仍然有些人掩耳盗铃,自欺欺人,认为“官大学问大”。这种思维的惯性对学术研究的伤害非常大。* G6 R7 E/ B1 B" x- I8 N
3 \$ G. C% e' Q  |9 |- W: i

$ d- U1 x; r$ W  D1 k
0 G# y3 i: T$ Q) i  i4 v! k记者:我了解到,认识您的朋友,对您都有很高的评价,但您总是低调看待这些赞美。您在学术研究和艺术创作上取得了那么大的成就,却从不以书法家和画家自居,为什么?8 n5 L! E2 f0 {0 h2 Y

  ^% y' h# e3 g& P5 Z9 J邵光亭:书法和绘画只是我自己的爱好,教书育人和学术研究才是主业。说实话我很怕被人称作书法家或者画家。首先我是个老师,要教学生,要把学问做好。我的最大心愿是“为往圣继绝学”,我很反感自我重复。“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流芳千古还是昙花一现,不能只看一时的得失,历史自有公论。艺术家不要一门心思只想着名位利禄,高华的人格、德行与品位,才是艺术作品保持持久生命力的基础。! E, H! u: x- A5 ~- p

) A" O3 K9 e" v  G: U* l  E) U5 ~
% N( D* A; T% p$ j
# L" i% d; ?: ~记者:关于传统与继承,现在书画界给人的感觉是说得多做得少,好像都在大谈传统、大谈继承,作品却一塌糊涂,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7 k  Z- h7 z# V5 c8 N5 G( N+ R$ ], _) r: _% ^' r6 H
邵光亭:继承传统不是表面文章。传统是一个博大的世界,厚重朴实,历久弥新,是宝贵的精神财富。艺术是求真、求善、求美,荡涤浮躁与诱惑,才能获得心灵的自在。中国人文精神博大厚重,底蕴深沉。正是在这种精神的陶养之下,才有了中国艺术的辉煌成就。在我看来,严格地说,当代中国书画艺术的发展并不存在创新问题,我们更需要的,是在继承的深度和广度上,态度再诚恳一些。没有继承的创新,除了造成意识上的深度迷惘,对艺术的发展没有什么助益。
% K) K( |3 c$ X5 K' l5 D" `+ m; [5 w3 V3 z
$ W% l& g3 l. `: h6 s

0 ^* o% U- B0 h8 U* I7 q. M, u记者:请您谈谈对“流行书风”和“丑书”的看法。
  f0 S& P. ^  s, H1 D' r# I  }( k+ p# |3 C* @
邵光亭:书法,当然首先要有法度,要把字写得高古雅致,有神韵,让人看后觉得心里舒服。有的人把书法说的神乎其神,玄之又玄,可是写出来的字不是东倒西歪,就是荒寒粗野,没有任何美感。加上行业协会和一些组织的推波助澜,把书法艺术弄得乌烟瘴气。作为学术工作者,我们要相信天才是不可能被埋没的,当下这样的社会体制,也在不断的优化改进。对于艺术家来说首先要做好自己,一定要摒弃名利思想,把虚荣心抛之云外,不要把浮名薄利看得太重。只要能在书写中得到快乐,就已经足够了!  9 O: L8 w( w7 ~7 {- s
" v' P( V; o: @. _' V
记者:我们应该怎么理解作品的风格?
* }' M3 i9 P, ^0 ?% t0 E% E. m" C0 L+ n
邵光亭:作品的风格不是刻意做出来的,而是自然形成的。俗话说:无异言而生清净心。年轻人有抱负,讲一些豪言壮语可以理解。但是作为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在某个领域有一定影响力的同志,一定要慎之又慎。风格是艺术家内在修为和综合素养的外在呈现,不是靠模仿所能得到的。苏东坡说:“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无法之法,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在艺术上,切记只管修心,莫问前程,抓住艺术的本源,至于风格的形成,乃是可遇不可求的,以平常心看待就好。0 i9 `- A* \7 ~9 k" x2 E+ j# x
: F9 o5 @; f& q4 B& s9 L
" s7 N; A# B; b6 l4 g% Q' }

# z* k; M) ^  f0 o4 M9 U记者:艺术家的人生阅历对创作有哪些影响?$ }4 G, w6 Q; j6 s! _6 b: p% {3 c& R8 A

$ T  w/ R7 i' D9 F邵光亭:中国画折射的是文化的深度,人生阅历越丰富,对生活的领悟更深刻。中国文化和中国艺术,都把天人合一作为追求的境界。中国画不重形似,重在透过笔墨这个载体,对宇宙自然的认识加以提炼和概括,将外在的追求内化为对传统文化的体悟与敬畏。
! u, w8 |2 s4 o0 ?
9 t0 l3 _6 o! w. ]7 @据德依仁四个字,可以说是中国人和中国艺术的价值尺度。人从艺术欣赏中得到快乐,艺术与人生为一体,艺术不可能超然于道德之外,所以中国艺术不仅在心情娱乐上,更要在德性修养上下功夫。艺术价值的判定,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作者内心修养是否深厚。& [1 b7 N, g6 t* m, c1 {- l

' q, }6 l# A9 z. s8 R阅历尚浅的人,容易逞口舌之能。经历风浪,笑看风云,评点今古,阅历的深浅,决定了一个人面对生活的态度。阅历越深,思考更有深度。“不学问,无正义,以富利为隆,是俗人者也。”人生是一场旅程,立意应该高一点。生命不是博弈,贵在体验。生命的体验越丰富,艺术的表现力也就越强。
4 A* U% \. r0 @5 o. _
+ S0 v: A7 K- N( A% w% S
; n6 W  n/ C: H" V. _9 y/ ~1 e
& E$ F$ C) X$ l5 g记者:那在您看来,创新是不是可有可无呢?) ]) y# x* q. t5 V2 G

2 G# u) X% w/ g& B邵光亭:我从来没有说过创新不重要。中国艺术境界,创造更胜过模仿。中国艺术,都是经过对宇宙自然的体悟观察,心领神会,内化于心,然后才有意境的创造。
0 c7 M9 Q' _4 n( Y- C! Q/ A, U
) V) f* H5 }' D$ }+ \! ]' `1 B创造源于心灵的感悟,前提是要有深厚的积累。艺术不是机械的物理活动,贵在精神的升华。创造不能违反、脱离自然,但要有所融合,有所改进。艺术是理想的人生,赞天地之化育,乃中国文化大传统的精意所在。; ^" n3 y, l1 O+ i- |: h
* u8 {! F- Z3 z7 S) f# v/ c

& K7 H/ S. v- l* |& U1 U5 N
9 l% @3 O- Q% T记者:孟子的"充实之谓美"怎么理解?3 o3 }( e1 x& \( r  Z

& ~/ d8 p, w3 _7 E( ~8 v$ ]4 p4 S邵光亭:孟子说:"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孟子这段话,说的是人生的不同境界。人作为万物之一,自然有物欲。但是有可欲,有不可欲。比如衣食住行,达到基本的限度就可以了。超过限度,这种欲望就有可能变而为恶。一个人道德充实光辉,就不会汲汲于物欲。传统中国人教人从来不以求富求贵为务,而是要成贤成圣。人的安乐,在心,不在物。从物质世界来看,人不过是沧海一粟,但人作为万物之灵,悟道在心不在形,心地清净,坐看云起。中国艺术重心灵写照,所贵的是心灵的改造与充实。6 g' s/ M* N, s9 f% F. q4 K

: \1 C6 X% [& {" U. ~% |0 `4 V0 Y8 N9 Q3 ~) }
. b5 o' i6 [; @- I
记者:艺术品的价值体现在哪里?
+ W; V& I5 b6 T' y. Q3 b
4 L) e. `' e1 O, O' A邵光亭:中国书画,最能体现中国人对理想人格与审美情趣的追求,从古至今,名家名作被广泛收藏,有人甚至不惜花费重金。就是因为书画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也是中国人文精神的重要载体。书画的笔墨、造型、构图,与传统的人格塑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古人认为,书画秉宇宙之机,妙参造化,有朴素自然之美。其发展演化的过程,一直被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所影响。+ U" }9 B! j4 D" U: q3 o* e2 |  Y  ~
6 }9 D$ Y! K' J) w7 Y2 I2 Z
书画不仅有欣赏价值、收藏价值和审美价值,在古人看来还有修养身心的价值。自古以来书画就是文人艺术,寄托着人文情怀,获得审美享受、进入美的境界。所以,书画的内涵是非常博大的,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从不同的风格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心性的表达,也可以从作者的创造精神中受到启迪和教益。  x9 {$ T) K5 C8 A8 U" f

2 ]6 r& S6 E# Z1 {% }
( |& m- A& N, K3 T3 {- ~4 p7 o
3 O+ O% N% d( I+ c* k; K记者:现代社会,书法家的内心的修养和自我约束,有多大意义?1 `+ o- H  C; O) F0 u- V) A0 q0 M

7 G4 D$ h3 h% }) J6 x邵光亭:现代社会,理应是人人讲道德,人人拼高尚的社会。当今社会人心浮躁,一些人更多的在传播渠道上作文章,导致伪劣横行,很让人头疼。
% j. I5 e8 E/ Y1 H1 M; N* ^8 ], e. z: C. [
书法是文化,是传承中华文化的载体,也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没有文化,不成书家。文化底蕴,是书法创作必备的基础。没有深厚的文化积淀,没有特立独行的精神风骨,书法艺术便失去了表现力,作品就索然无味。书法作为中华文明的符号,是中华儿女的心灵归宿。书法家是靠作品支撑的。如果一个书法家,不能创作出真正有分量的作品,即便官阶、头衔再大,终不过是昙花一现。内心的修养与自我约束,关系到作品能否真正被大众接受,所以书法家,还请用作品说话!' o6 g& J1 c) Z' D# U5 y/ w
2 F' U. S' M: I

+ J) j1 N- x& ?7 ~" v" Q; q( {
! y( o) a+ j$ _# U2 n0 \2 R结语:书法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块瑰宝。书法的线条是一种独特的空间构成形式,虽不闻声响,却有音乐的节奏,虽为静止的造型,却有舞蹈的灵动。自古以来,很多人对书法都怀有敬畏之心,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笔歌墨舞之间,寄托着人们追求理想人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相信邵光亭老师在传统文化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为书画事业的贡献,一定会被更多的人所认识。
3 x; e& m. p6 I/ ^& t, B) f

1 d* t; }. ~1 H7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 e7 v0 b  |7 s
5 E( m9 C' a  A2 T2 u* \$ {  z8 M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 H% z( T5 W& `$ Y
6 k- ?* T- m1 V; y6 J! Q! Q* N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6 o, J4 F% v5 K8 g
$ Q, |8 Q1 m" H! ]0 a7 a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f# w1 H1 f8 k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