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家协会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文艺界社科界委员时的重要讲话精神
座谈会现场发言摘要
(以发言先后为序)
王丹(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协副主席、中国书协篆刻委员会主任):
“笔墨当随时代”,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当代中国的伟大创造、伟大实践、伟大觉醒、伟大成就都给我们书法工作者提供了创作的主题和精神动力,我们要做时代的笔者、歌者、思想者,“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要从明德、尚艺、为民三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牢记文化责任和社会担当,不忘初心,怀揣真心,把最好的精品力作奉献给社会、奉献给人民。
宋华平(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协副主席、中国书协刻字硬笔委员会主任):
为人民创作是我们的使命,人民是我们的创作源泉,人民是我们的衣食父母。精品是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无愧于艺术的。精品是靠扎根人民、深入生活得来的;精品是靠耐得住寂寞、“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精品要靠高标准,严要求,精益求精,不断超越自己。只有明德铸魂,自尊自重,自珍自爱,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多下苦功,多练真功,勤业敬业,不断坚持努力创作精品奉献人民,才算得上一个德艺双馨的艺术家。
张继(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协理事、中国书协隶书委员会副主任):
“守正创新”是包括书法艺术工作者在内的每一位艺术工作者的重要课题。守正,就是要坚守中华民族最正宗、最正统的书法文化的根脉。如果没有这种坚守,我们就失去了传统,所谓的创新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但继承传统并不是目的,它只是手段,创新与发展才是根本,才是书法艺术的生命。如果没有了创新,我们也就失去了作为书法艺术工作者的真正意义。“创新性发展”必须在深厚传统基础上,不断对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使之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时代审美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适应。
骆芃芃(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协理事、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院长):
重温总书记在政协文艺社科组的讲话,我感到习总书记非常重视文化艺术的发展,对我们文艺工作者寄予了无限的希望,同时我也感到了身上责任的重大。习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到:文艺工作者要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树立高远的理想追求和深沉的国家情怀。我感到,我们文艺工作者首先要从自身做起。我从事篆刻书法创作和研究近40年,从一个懵懂的青少年到一名专业工作者;从一无所有,成为了获得多种荣誉并受关注的对象。而这一切都是党和国家给予的,都是人民给予的。我们要用我们的所能,用我们的作品去回馈社会,回馈人民。个人的价值只有通过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人民,才能得以实现,才能具有真正的价值。
林阳(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协理事、中国书协新闻出版传媒委员会委员):
明德,为弘扬光明之德,亲民爱民,使人得到更好的发展,以达到更高的境界。作为艺术家,不仅要掌握精湛的艺术技巧,进行艺术创作时反映时代特征,贴近百姓生活,更要有深厚的学养与高尚的品德来支撑。古往今来,作品与人品总是密不可分,比如唐代书法家柳公权曾讲到“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就是强调艺术与人品的关系。高尚的品格,深厚的学养,应当是每一位艺术家毕生的追求。
刘洪彪(中国书协副主席、中国书协草书委员会主任):
在文艺界、社科界联组会上,习总书记讲话的关键词是“培根铸魂”。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而言,“根”是历史、祖先和基因,“魂”是精神和灵魂。“根”和“魂”对于个人、集体、国家和民族,是首要的。书法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国家的文化名片、民族的艺术品牌。新中国建立7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40年来,当代书法得到繁荣发展。但当代书法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有目共睹,一些乱象也存在,究其原因正是“根”与“魂”的缺失所致。中国书协和广大书法家要在“培根铸魂”工作中有所作为、有所建树,就要深刻领会和努力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给文艺界提出的“四个坚持”。
张建会(中国书协副主席、中国书协隶书委员会主任):
中华五千年文化血脉没有间断,正是有汉字的传承和书法艺术的发展。目前汉字书写虽然大部分被键盘替代,但从中国书协组织开展的书法家进万家迎春送福和书法公益讲座等活动就能感受到人民群众对汉字的情结和对书法的热爱。做为书法工作者,我们要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生活中汲取营养,捕捉创作灵感。在创作中要以扎根传统、深植时代为基础,不断提高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努力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书法精品力作。
李一(中国书协理事、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会委员):
书法创作是时代的产物,也是时代的镜子。优秀的书法作品从来都不是时代的被动反映,而是时代精神的高度提炼和升华。今天的书家,欣逢伟大的新时代,有良好的创作环境和条件。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包括书法在内的传统艺术,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人民群众的奋斗精神又时时催发书法家挥毫舞墨。如何用书法来体现当代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如何创作有时代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的作品,如何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不断创造美、发现美,提升书法艺术的表现力,扩大书法艺术的公共文化空间,是有理想有抱负的书法家应该重点考虑的问题。
陈中浙(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央党校教授):
习总书记在讲话中把文化文艺与哲学社会科学提到了一个国家培根铸魂的高度上,激励鼓舞着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创作激情,也为文艺工作者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文艺工作者要把握时代脉搏、反映时代精神、回答时代问题,当今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新时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攻坚期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期,这就是当前的时代脉搏。文艺工作者要清楚文艺作品是为人民创作的,艺术创作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里。文艺工作者要有家国情怀,自觉承担以文化人、以文培元的重大使命。
张坤山(中国书协理事、中国书协书法行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
书法工作者要将书法创作与时代同频共振,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回答时代课题,努力创作出“笔墨当随时代”的优秀作品。坚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为人民书写,把自己最满意的作品送到广大人民群众手中,送到边疆、海防和最基层最艰苦、最需要文化艺术的地方去。努力打造精品,提高创作能力,创作出不负伟大民族、伟大新时代的作品。自觉追求书中有德、德艺双馨,以当代艺术精神和传统文化精神相融合,用书法的形式和传统文化的力量,为新时代思想建设和文化建设尽心尽力。
周祥林(中国文联全委会委员、中国书协理事):
有“高原”缺“高峰”、书法工作者基础薄弱是当代书坛无法回避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那些伪传统、伪现代、伪学术、伪创新,表面上是受浮躁环境影响,本质上是没有“根”、不自信。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提出的“培根铸魂”是当代书法需要发展完善的方向。“培根”就是固本,为书法工作者的艺术创作打基础。“铸魂”就是要自尊、自信、自强,需要书法工作者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艺术实践中体会与修养。
张铜彦(中国书协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部副秘书长、金融书协名誉主席):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同他历次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一脉相承,是对党的文艺理论的又一次丰富发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为做好新时代文艺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和科学指引。习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总书记和党中央对文艺工作的高度重视,对文艺工作者的亲切关怀。作为一名书法工作者深受教育和鼓舞,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一定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牢记嘱托,不辱使命,努力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到工作中。
解小青(中国书协理事、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院长):
书法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特殊载体,是中华民族礼、德、文、仪最简捷明朗、含蕴深邃的表现形式,上下沿革,旁涉所及,书法承传文化的意义和影响较之其艺术功能更为深远。书法文化中的深厚蕴含,是中国人内外兼修的立身之本。习总书记强调要做到德为人先,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明德,我们要明“大德”,个人的艺术理想只有与家国情怀结合在一起,才能有“大爱”,才能成就“大艺术”,做出“大学问”,真正承担起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