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2017-10-21 西泠印社
2017年10月18日,第五届“孤山证印”西泠印社国际印学峰会论文终评会在杭州致远大酒店举行。
本届峰会共计收到海内外论文来稿198篇,其中特邀、邀约稿65篇,自由来稿133篇,作者分布在中国大陆、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以及日本、新加坡、法国、加拿大、美国等国家;来稿语种有中文、英文、日文。
经社内外专家评委初、复、终三轮慎重评审,最终决出优秀论文一等奖6篇、二等奖8篇、三等奖15篇;其中获优秀论文一等奖的社外作者,经参考其既往学术简历,将由评委会推荐至西泠印社社长会议,经审议通过后吸收入社。除名家特邀稿及部分资深专家和评委专稿外,共有119篇论文经评审,入编《论文集》。第五届“孤山证印”西泠印社国际印学峰会将于10月29~30日在杭州举行,《论文集》将于会后正式出版面世。
现将终评结果公布如下:
一等奖(6篇):
| | | | | 从秦“书同文字”的角度看秦印时代的划分与秦汉之际古文印章的判定 | | | | | | The Appearance of the Cylinder Seal in Mesopotamia in the Fourth Millennium BCE (论公元前四千纪两河流域滚印之初现) | | | | | | | | | |
二等奖(8篇,排名不分先后):
姓 名 | | | | | | | | | 交融与共存——1860年前后江浙士绅人潮背景下的海上印坛 | | | | | | 略论晚明印学美学研究的自觉与学术构建——以晚明周应愿、杨士修、徐上达印学理论研究为缘起 | | |
三等奖(15篇,排名不分先后):
姓 名 | | | 图像的表征与实质——基于安阳殷墟第一号铜印的印面构成解析 | | | | | | | | | | 面面有情,心心相印——吴待秋《西泠印社图》十二景册的翰墨因缘 | | | | | | | | | | | | 论清初画家王原祁的印学修养对其绘画的影响——兼论印学影响画学的途径 | | | | | | |
入选论文(除获奖论文外,共90篇,排名不分先后,不含特邀、资深专家及评委专稿):
姓 名 | | | 善假于贤谋出蓝 作茧自缚为破飞——论篆刻艺术的摹古与出新 | | “岭南画派”二高与“海上画派”之艺文往来 ——《高奇峰印谱》疏证 | | | | | | | | | | | | | | | | | | 长尾雨山与吴昌硕交谊的原点——汉长生未央塼及其题诗 | | | | | | | | | | | | | | | | | | | | “毋徒以印癖少张郎”到“印在吾辈”——张灏和他的《学山堂印谱》 | | | | | | | | | | | | | | | | 一介廉吏留史册 两方贞石传文书——论董撰张书《王苍坪墓志》历史背景及张瑞图书法艺术 | | | | | | | | | | | | 河南大学藏清代黄易《汉孝堂山石室题字》 ——兼论黄易《武梁祠画像题名》手迹的发现 | | | | | | | | | | | | | | | | | 杨 刚 陈培站 | | | | | 一祖八宗皆喜翰墨——从书法角度看宋代帝王的宗法意识 | | | | | | | | | | | | | | | | | | 秦蜀道东汉摩崖石刻《耿勋表》释考——兼论武都郡下辨道仇氏家族的书史地位 | | 从浙水宗延到百花齐放——近代四川印风述略(1840—1949) | | | | | | | | | | 欧阳询《化度寺碑》传世版本新论及敦煌本、王偁本同石考 | | | | | | | | | | | 马其伟 王文涛 | | | 从“物理之残”到“艺理之残”——论篆刻艺术之“残” | | | | | | | | 易大厂《鄦斋印稿》考析与其金石交往圈(下):津京之间 | | | | | | | | | | | | | | | | | | | | | | 从篆刻技法的角度论文人篆刻对书法创作的影响 ——以王福庵为例 | | | | | | | | | | | | |
评审现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