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币
-
- 信誉指数
- 点
- 好友
- 回帖
- 0
- 主题
- 精华
- 阅读权限
- 100
- 注册时间
- 2007-2-14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积分
- 800896
- 点评币
-
- 学币
-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海选”办不好“国展”!1 N: B0 B/ s' Z9 t; Y1 q
3 c, t# h4 c' b/ k) E5 O( a5 c
: o2 @& T2 _2 l! S! J
----与陈振濓先生就国展评审答记者问的商榷/ s9 z$ W& d" Z( g9 ], b2 t( E& q
2 |" O: A; y O9 [8 w9 |刘正成2 l4 E6 A- K9 b2 R
* h2 c: G q5 ?; I; M' A
( x1 w- t3 W" i/ t 1、选秀展览是国家最高水平的书法展吗?
% \3 s/ f ?- x$ P2 o8 z( T& ]: s; ~/ A+ X: U
陈副主席答记者第一问长篇幅谈“评审制度”,让我们看到有了许多新的举措,尤其是陈洪武书记的另一个谈话,确实反应了主持者立足于反腐败的立场和客观公正的进取心,值得称道。但是,恰恰没有谈“评审对象”,而这是我认为问题的关键。这就像古代科举一样,你是在考秀才?考举人?还是考进士?你沒讲清楚要考的对象!面对几万个人的投稿稿件,几天之内你的评选目标只是一种作品视觉形式感知印象的瞬间相对比较而已,你甚至连入选作品的文字内容也无法阅读一遍,毫无审美理性可言。再从你着重阐述的“文化考查”项目来看,推论至多是一个考秀才的级别。从严控漏题的措施来看,与正在进行的每年一度的学生高考一般是翻翻书就能找到答案的知识性问答。如果是最高级别艺术观念的水平考查,题目可以提前半年公布,焦点在你的答题内容,以你的见识可以判定你的能力是否在国家级艺术项目的水平上。请问,中国书协的这种“超级女声”似的“海选”能够选出当代书法的代表性书法家吗?这种选秀展览是国家最高水平的书法展吗?
( [) F+ O: G; v1 o! G: ~' [# E7 R: t/ n: I
2、试问陈副主席:如果你不是评委,你会投稿参与目前的国展海选与年轻人“同台竞技”吗?0 P# Z, n N2 u+ y) l- P( a$ ?2 t) R
0 x" |! V/ a/ L0 x$ ], V8 W4 g
“评审对象”其实是制订“评审制度”的前提,也就是说参加这种评审投稿的人是谁才是一个关键。如果参加这种评审投稿者不是当代的代表性书法家,你怎么能选出国家最高水平的书法作品,办出最高水平的书法展览?从最几届国展和兰亭奖所公布的作者名单来看,目前的国展事实上就是一个书法新人的选秀,当代代表性书法家罕有去主动投稿竞争的。且不说诺贝尔奖、奥斯卡奖、金棕梠奖等国际级大奖,连金马奖、金鹰奖、鲁迅文艺奖这些区域性评奖也都是有门槛的,绝对不会是海选选出来的。国家第一流的功成名就的艺术家是绝对不会去参加海选的。陈副主席说知名书法家没有投稿是因为怕与年轻人竞争,这是罔顾现实强词夺理。要不,试问陈副主席:如果你不是评委,你会投稿参与目前的国展海选与年轻人“同台竞技”吗?' }# D' L" x. M8 @. \( z
0 u- [* x! ~5 x4 ]5 w" e0 R
* C! h* D4 d+ |: l9 D3、沒有经过美术学院“专业训练”的王羲之、颜真卿、苏东坡、米芾、赵孟頫、王铎、于右任就必然落后于今天的美术学院出身的学生们的书法技法吗?
+ a- s- B+ `. V W% M- m
+ W4 j7 A" N4 r+ F! F我多年来反复讲过学术界的一个共识,看重技法训练的书法专业化得失参半,用美术学院的教程能不能培养出学艺双携的书法家尚处于试验阶段。我曾说过,由于书法与文学、历史等有密切关系,书法专业除了可以在美术系办,也可以在文学系办,也可以在历史系办,特别是对培养高层级的书法家来说。陈副主席是美术学院的教授,说年轻书法家经过美术学院的“专业训练”有技法方面的优势是客观的,但技法并不等同于书法的全部。何况,仅仅就技法来讲,它有许多独特的秉赋与才能运用,其专业就未必胜于业余。比如,许多著名的歌手就不是音乐学院的科班出身,许多著名作家就沒有读过文学系!所以不能绝对化地说美术学院培养的学生就必然比没有进过美术学院的老书法家强!试问:沒有经过美术学院“专业训练”的王羲之、颜真卿、苏东坡、米芾、赵孟頫、王铎、于右任就必然落后于今天的美术学院出身的学生们的书法技法吗?0 H! N9 C, e& {
8 r4 W5 s; X* t. k
5 R6 ~9 K1 j5 |4、今天中国文艺界的各种选秀中,除了中国书协的国展海选以外,还有哪一门类文艺选秀的艺术家与作品被认可为国家最高水平? G% [; S. k" U, M5 f
1 \5 F+ A' ?3 o ^# A( l, Q4 f由于参与投稿竞争的成员大体相近,也就是说参与者是同一批争取入会的爱好者和一些争取拿奖回去评职称晋级的年轻人,“国展”属于文艺“海选”,它们选出的作者与作品没有什么根本区别!再说,今天中国文艺界的各种选秀中,除了中国书协的国展海选以外,还有哪一门类文艺选秀的艺术家与作品被认可为国家最高水平?因此,我要问一问,在十分强调“评审制度”的书协当道者,为什么总是坚持这一种投稿评审的制度?这种向新秀的海选征稿因为成本低,可以最大幅度为书协换来赞助经费,但是,书协赚这些钱的目的还不是为了发展书法艺术吗?陈副主席是一位有担当精神的书坛领袖人物,理应恰当处理经济利益与文艺发展的关系,找出举办国家最高水平的书法展的办法来,设计出用多种方法遴选出那些划时代的书法艺术家来进行奖励。这么多年来,为什么没有做?
9 }; A8 n- u; m7 D
# }) \' Z9 v1 y5、陈教授执教的美术学院教材中的古代经典作品是否经过“艺术民主”投票决定的?+ g( w- Z9 P, C9 } p
+ f2 t& L% k0 ?
由于当代书法艺术的门槛很低,文化缺失是成人书法家的致命伤,所以我一再強调苏东坡提出的“兼论其人生平”的经典审美观念,这不仅是对传统书法的文化品质的回归,也是对当代书法文化缺失弊病的灵丹妙药。陈副主席却提倡“只评作品不评人”的评审方法,并认为这是比古代先进的“艺术民主”,这个观点显然是片面的。连西方政治家都说民主不是万能药的时代,仅靠对书法视觉点画规范的“投票表决”,而不对作品与创作主体的综合审视,能做出经得起一定时间的审美考验吗?用归谬的方法推论,陈教授执教的美术学院教材中的古代经典作品是否经过“艺术民主”投票决定的?一再强调“形式”的“学院派书法”受到多年来批评后的今天,我们不仅要站稳形式创新的立场,难道不可以有一些新的更为深入的美学反思吗?4 z/ K& q+ G: X% d, c& [; h" l
' o$ N# ? ?" U/ Q" Z
6、“国展”作品展览以后还需不需要提倡开展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批评讨论,从而做出科学的结论?
L% r8 T) }4 j$ C. f" p
9 B& o4 t% V, \6 o当代书法界甚至整个美术界都缺乏正常的文艺批评,评论家们都写“遵命文章”搞捧场。对一场展览的策划,理应包括对展览作品的批评,并通过批评来讨论得失。目前全部作品尚未展出,陈副主席仅仅是参与终评工作,并未全程参与初评终评工作,尽管也可以有其评审印象,但其认定“风格和技法的多样化是十一届国展的最大亮点”,我想象不出这个结论是怎么做出来的?“国展”作品展览以后还需不需要提倡开展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批评讨论,从而做出科学的结论?一场耗费巨资的展事活动,应该有更为全面宏远的艺术目标!
) n1 \$ b4 ~5 {. c0 l
4 h u7 ^2 \# ? F9 L/ F: ]1 r(此文原标题《我还是坚持“海选”办不好“国展”和“兰亭奖”的观点!----与陈振濓先生就国展评审答记者问》,其每段加黑问题为编者所加,此注。)
7 y% `3 ] z: y3 m. V
" C2 K( o( M; I8 I3 n6 x转自:中国书法在线论坛
- |0 @+ ?: ]# M) b
7 R" M3 r3 X5 G5 {- a4 T+ u ( y3 N& h- x2 \- a' _0 E3 N% J6 c
- E6 G; Q' ~6 N, \0 K3 s; u
& z, d0 F* r6 z: }" I9 }# 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