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点评 近来,很多涉腐官员被调查前言之凿凿的言行,都成为其案情的巨大反讽。公众谴责也好,调侃也罢,都说明了对两面派官员品行的憎恶,说一套做一套让人们“很受伤”,反思权力监督的观点也不一而足,而他们个人的内心状态同样值得注意。 朱明国回忆自己的经历时曾说,自己出身在贫困农家,能成长为领导干部,要感谢组织和人民的培养。这种说法听起来有些耳熟,既是在任期间的感恩表态,也出现在被调查之后的忏悔语录中。负面信息的传播影响往往更大,似乎给人一种错觉,即不少涉腐官员是草根出身。实际上,白手起家走向成功并遵纪守法的才是多数。此时强调出身,不乏真心忏悔,却也有些面对法律制裁的恐惧,生活状态剧变落差的成分。“凤凰男”的成长历程往往伴随着“奋斗”“自尊心”等关键词,这些褒义词却有可能过犹不及,最终让他们迷失方向,淡化了价值观上的大是大非底线,压抑的能量在成功后释放为更大的欲望,正面和负面规律都被灵活用来谋利。 另外,中央在“八项规定”中明确指出,除中央统一安排外,个人不公开出版著作、讲话单行本,不发贺信、贺电、题词、题字。这无疑是为官员从外在言行到内心深处敲响了双重警钟,既从形式上避免作品与作者俱损俱荣、前后“打脸”的现象,也从内心警醒官员:面对权力崇拜要保持清醒,应知道自己是干什么的,该怎么干。 朱明国案还应了《论语》中的一句话:“听其言而观其行”。“双面贪官”或许能一时逃过公众视线,但其所作所为必然异常,客观地摆在那里,最终成为组织调查的证据。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分析师 张焕
( I% P. |" P. E( C' H; X
4 m* E. S: q! z }3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