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钱江五月 于 2014-8-19 07:37 编辑 1 U* j0 j: w3 M( c V
' o5 G' F) B* ?( Z% M) o
5 }1 U! j1 d* n/ ~: D6 K, J9 N5 W# V8 I, _6 a) N# L2 r& ^
4 l2 E8 j6 r; _: l4 h$ n% O$ w7 x: G 诗人创作符合自己风格内容的诗,才能成为好诗,画家创作符合自己风格内容的画,才能成为好画,书家创作符合自己书风内容的书法,才能成为好书法。笔者认为,一个演员只能演符合自己个性、素养的角色,如果演其他角色,就要对自己个性、素养的外在上努力转换,并进行生活体验,才能去演,当然也不会演得最好,除非其本身就是这类个性、素养的人。 写字是情感的表现,楷书、行书、草书无声地反映着不同的情感。为什么政府机关的匾额都要用正楷来写,而不用草书,正是因为符合人们庄重、庄严情感的需要!如果王羲之用厚重的颜体写《兰亭序》,颜真卿用秀美流畅的王羲之(写《兰亭序》时)之风格写《祭侄稿》,能成为天下第一、第二行书吗?当然不能。 学会了一种或几种书写体,这仅仅是一种实用的写字本领,是学习书法的基础。形成了书风,信手拈来,什么样的内容都写,这更多的表现为文字语言的符号交流。书写要上升到艺术,就要考虑形象、思想、情感的融合。如果我们学的是王羲之的书体,最好选择与书风相同或相近的诗文,这样,我们的书法作品才能从形象到思想、到感情都是相通的,这样的书法才能让我们越看越有味道。如果我们要用王羲之的行书风格创作边塞征战诗,那肯定是不适合的,如果一定要写,那就要对笔画结构进行变化——改秀美、流畅的笔画为粗犷、犀利,改端庄、清秀的结构为欹正、仰卧,就像一个身穿艳丽的衣裳、黛粉巧妆的大秀闺女要变成身着军装、驰骋战场的花木兰,那最起码从形象上改一改吧,至少衣服要换一换吧,可惜有人甚至是书法大家都还不重视去做! 现在许多人喜欢写经文,其实, 佛教的经文是佛祖和古代祖师 大德的话语记录,应该用楷书来写,以表达一种庄重和敬仰之情。但有人用草书写,那这种感情就荡然无存了,书法再好,也是牛头不对马嘴,甚至是对经文的亵渎。选择与自己书风相吻的内容进行创作,才能表现书法艺术的极致,才能体现书法艺术的完美。 所以,写字要成为书法艺术,创作者必须要选择与自己书风相吻的内容,这样才能从形象、思想和情感实现完美统一,这是传承和发展中国书法艺术的重要创作方法。 目前,中国书法艺术始终停留在继承传统上,鲜有创新发展,难以有效突破。笔者认为,随着人们审美层次的提高,选择与自己书风相吻的内容创作,或将成为当代书法艺术发展的突破口。(作者:施政明)
' |2 q: _6 Q( P$ B- y' G- F/ B* `% V, j: X0 p9 E6 N9 u
王昌龄《出塞》一诗:
/ O3 o* {; K' V- X!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h2 \. Z0 g! }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这是一首边塞诗,意思是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万里征战至今未归来。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而今健在,绝不许匈奴度过阴山南下牧马。全诗主旨雄浑豁达,气势流畅,形成了雄浑苍茫的独特的意境。因此,在书法创作时采用刚劲的笔画、遵劲的风格来写,内容与书风相吻,以体现诗文与书法从形象、思想和情感实现完美统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