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币
-
- 信誉指数
- 点
- 好友
- 回帖
- 0
- 主题
- 精华
- 阅读权限
- 20
- 注册时间
- 2013-12-2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积分
- 135
- 点评币
-
- 学币
-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汲古斋主人 于 2013-12-4 22:25 编辑
! f( Y5 z" ~' d: A8 @9 A9 W
7 x: T# `2 ?2 [6 ? , R. u! V0 t' d2 s& [. e5 }) A; _
喧嚣与龌龊
3 W; ^+ g2 Y; z, @$ }
4 B* ]# u" H( j7 s0 G) M0 Q ——“陈仲明评郑志刚《平价徐本一》”驳议" }8 t- s- Y, d. t- I D( Y
/ i' ~3 s2 ?- o1 ]( f
徐中申
) r9 G) d; a/ R* k" p4 P/ v3 F; S 一个本该斯文儒雅、和善明净的师范大学教授,却学识浇漓、出言不逊,在网络上悍然撰文,极尽“喧嚣、龌龊”之能事,不禁令人浩叹。近日,在书坛闻人刘正成先生主持创设的网络媒体“中国书法在线”上,偶见“陈仲明评郑志刚《平价徐本一》:戏说刚和软”一帖。阅读数过,有话要说。不吐不快,遂成斯文。* P" _$ O* e; j0 t) T# K4 H
4 M+ M$ k" b7 m( z7 J* r5 @, r 陈先生在其帖文中说“看过几篇郑志刚的文章,批评的锋芒属于犀利的,在当今喧嚣龌龊的书坛,应是不多见的一支批评之笔。但此文最后一句话,不知不觉有着中国人潜移默化而不为自己所知的奴性色彩。”在我看来,陈仲明先生一文如牛二闹市、泼妇骂街,斯文扫地、漏洞百出,如其所言,实在是“喧嚣、龌龊”之至。我们实在不能相信,这篇文章竟然出自“211”工程高校堂堂书法艺术教授之手。
/ W# E, D/ ] q6 X8 e9 B1 n K% Z
6 R! @) b4 h) U( q% i 网上查资料得知:陈仲明先生是1953年生于江苏,现为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书法教授的“著名书法家、学者”。毕业于南京师范学院音乐系、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师从原中国书协副主席、现江苏书协主席的尉天池教授,是“江苏省高校第一个书法本科专业的主要创建人之一”。而《“平价”徐本一》一文的作者郑志刚先生,1976年生于河南,现为河南省书画院专业美术评论家、南京大学在读博士,推出了一系列直击书坛、画界积弊的批评文章,在业内引发较大反响。
9 l, y0 C& b# N+ g7 l& z
$ @" j" Y4 p+ m5 e6 y Z1 W+ L { 因陈先生的评点,我特意找来郑志刚先生《“平价”徐本一》一文。该文针对徐本一其人(1946年生,现年67岁)及其前任梁清章和湖北省书协换届事件,就现象说事、有据有理。在刚刚结束的第八届全国美代会上,各色人等亦是各显神通。毕竟,人往高处走是可以理解的。在书坛混个领导,一可以光耀门楣,二可以大幅提高润格。在一团和气的书画界,郑志刚先生笔锋所指、嬉笑怒骂,针砭书届之时弊,放眼全国,有此胆魄者实属难得。本人对陈先生贴文有几点不同意见,具体如下:
% ^5 L/ O/ E: k! [3 v2 N9 P) d" s9 _. L4 j
一、乍看陈先生贴文,简直是人身攻击的范本。作为“传道授业解惑”之高校教授,不顾身份地发表无关学术、大搞人身攻击的文章,实在是有辱斯文。当年郭沫若和高二适在有关《兰亭序》的世纪学术争辩,争论异常尖锐。此事发生在“文化大革命”的前夕,尚且保持在较好的学术氛围下。毛主席说“争论应该是有的”、“笔墨官司,有比无好”。学术争辩无所谓对错,只要是正常的交流,有据可查,大可“SHOW”出来,探讨一番。陈先生一文中,多处出现与学术无关的词汇,例如“微软”、“折”、“痿”、“奴性”等。显然,这已经超出学术争辩的范畴,实在让人费解陈先生撰文之初衷。
( o7 z3 }' B# I2 X% C) g/ x8 C o7 `8 o
二、陈仲明先生帖文“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由郑志刚名字中的“刚”字入手,就其文章结尾的辛辣嘲讽,展开断章取义、让人啼笑皆非的论断。如果文章出自二三十岁的愤青之手,或许可以让人理解,但堂堂高校教授,居然发表毫无学术概念、没有丝毫文采可言的文章,委实让人大跌眼镜。一篇事实清楚、观点鲜明的文章,在陈先生眼中居然可以产生如此令人匪夷所思的论调,着实让人不敢恭维。
( \3 _- S0 l0 Y; a& I9 I+ O+ c1 K9 p' [/ o2 A$ O+ v+ u I& F
三、陈先生所谓的“喧嚣龌龊的书坛”,不知何谓喧嚣?何谓龌龊?像陈先生贴文这般胡搅蛮缠的歪理邪说,是否也算“喧嚣和龌龊”的制造者之一呢?
6 v0 }2 ~- T& _4 H! e% C5 d; ^ D: k, s* W6 H6 u0 q7 C: h, p
四、关于“刚”,经查阅相关资料,“刚”有四层含义:一是硬,坚强,与“柔”相对;二是恰好、恰巧;三是刚才;四作为姓氏。陈先生理解为“何谓刚,不软也……就是微软,比微软还软”。不知陈先生的解释从何而来,盼陈教授告知。另外关于“微软”的说法,应该是来源于前几年互联网上流行的著名段子吧?
: z i$ t6 F o% n) @" a9 @% m/ u7 P) [4 x0 L1 K
五、关于“泥首”,正确的解释是“用泥涂在头面上,表示自辱服罪”,与“泥首衔玉”义同。在《后汉书•隗嚣公孙述传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和明陈霆《两山墨谈》均有涉及。陈先生解释如下“头碰到泥地上而伏罪吧?古人磕头多是泥地,泥土有着一定的柔软度,而如今可是混凝土的地,花岗岩石板的地,如果真是认罪的磕头,额头要磕肿甚而出血呢”。读至此,大家不禁要为陈先生如此寡薄的学识而大开眼界了。
& ?0 [0 R8 t9 v7 v9 P0 W% t- ^# @: w, v( k+ T. N
六、关于“奴性色彩”,在郑志刚的文中,我倒没看出来。我们看到的是郑先生对书届的赤诚之心和坦荡胸怀。说到“奴性色彩或者要拍湖北省“书官”的马屁,此文一出,郑先生估计是彻底把湖北书协得罪了,那么又何来的“奴性色彩”呢?请陈先生一一道来。/ w8 @8 r9 q* z
; [. X8 j3 A [6 |1 ^5 z 七、陈仲明先生于 2013-11-19 06:53:38在《中国书法在线》留言 “呵呵。秋寒了,就在这几天,清凉山上的树叶不断枯黄萧索,想必北京秋天更是萧寒,正成先生多保重!”按照古代和农历划分法(2013年11月7日立冬),秋季是指从立秋开始到立冬结束的这一时间,陈先生发帖时已进入冬季十余天了。作为著名高校资深教授的仲明先生,想必不会秋冬不分吧? U* Z7 |4 N/ H' U3 ^
1 K0 j7 j2 p8 H Q' J
八、刘正成先生 2013-11-18 18:11:44于《中国书法在线》与陈仲明先生互动“陈先生批得有理!”那么不才敢问正成先生,理从何来?是赞同陈先生无知者无畏有理,还是陈先生错误连篇的论调有理?从陈仲明先生对刘正成先生的亲切问候来看,两位应该是相识已久了吧?作为公正的学者,应该是帮理不帮亲的哦。
; e3 t2 s5 X% N( C+ e5 ] R: ^' \, K3 A
' \9 S8 |3 f$ b6 U" `& k' J, G 南京师范大学的主源可追溯到1902年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是中国高等师范教育的发祥地之一,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江苏省重点发展的三所高校之一。作为一所百年老校,南京师范大学文化底蕴深厚,名家大师辈出,张大千、徐悲鸿、唐圭璋、徐复、诸祖耿、傅抱石、陶行知、吴作人、李叔同、潘玉良、李瑞清等诸多蜚声中外的学者专家曾主政或执教于此。陈仲明作为南京师范大学教授,理应引以为豪、严于律己、治学严谨。从仲明先生的表现来看,不禁让人对陈教授本人、南京师范大学甚至于中国现行教育体制颇为失望。所谓的“砖家”、“叫兽”似乎不是空穴来风。我们希望看到,仲明先生能够尽快拿出令人信服的证据。
! w( Y- c5 P T! B: @
' O; N% p' v& ]3 x- N( ^9 Y( |; c ( D3 j. E' F6 R* ^% ~0 w
2013年12日2日于南京师范大学: C* W% Y* i% I7 Q( V. Y+ ~
, u) y# ~. n! m0 F8 y8 |8 O8 a,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