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王羲之书法总体评价! 杨文博 2 {& W; v' g2 L
王羲之被誉为“书圣”,无论是否懂得书法都知道王羲之这位独特的书法家。在浩瀚书法海洋中,王羲之已经被众多书法立为了一座灯塔,被历代书法立为楷模,并且用王羲之的标准来衡量历代的书法名家。后来的书家几乎没有不临摹过王羲之法帖的,因而有“书圣”美誉。; ?1 d' L0 n0 S6 l! [; d8 g' \
有评论说:“中国书史上虽推崇王羲之为“书圣”,但并不把他看作一尊凝固的圣像,而只是看作中华文化中书艺创造的“尽善尽美”的象征。事物永远是发展的、前进的,王羲之在他那一时代到达“尽善尽美”的顶峰,这一“圣像”必将召唤后来者在各自的时代去登攀新的书艺顶峰。”这里虽然打破了王羲之崇拜,但是仍然没能打破人们认识王羲之的格局。为什么王羲之的书法是最好的?为什么王羲之的被认为是完美无瑕的?
, ]; I; ~% r% {王羲之的书圣地位有两个比较大的因素:
$ J h# {, r# x! @% G第一,唐太宗的推动作用。唐太宗十分推崇王羲之的书法,以至于召集天下、宫廷中的书家临摹《兰亭序》。这在一定程度上对王羲之的书法地位有推动作用。但是这并不是绝对的。唐太宗的书法造诣不浅,他应该能够判断出王羲之的书法水平。唐太宗只是一个外因,主要的原因还是王羲之自己。
, J- L$ i6 h. I' p/ k7 t第二,王羲之的书法功底。历代的书法家已经把王羲之尊为“书圣”,因此评价王羲之的书法也就没有缺点可寻。因为定论认为王羲之是完美的,王羲之是绝对的,王羲之是不可超越的。历代的书法家,包括后来的欧颜柳赵、苏黄米蔡、翁刘成铁等等众多书法几乎都与王羲之的书法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5 p2 P' K/ _) i9 N我想原因主要是中国封建时期的正统思想与中庸思想:
! H4 ~3 f4 c* E+ R$ w1 E王羲之的书法被尊为书法的正统,王羲之之法也被书法届尊为正统之法,任何违背王羲之的法则都是被成为叛逆的。但是违背王羲之的法则是不是都是坏的呢?有人说王羲之的法则到现在还有人在用,但是那些违背王羲之的法则都已经不存在了。想想看,这种一出来就被唾弃的法则能够流传下来吗?当王羲之的书法被尊为正统之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等等一批书家都不同程度受到了王羲之的影响。我们都知道科举考试,科举考试的字体相当一段时间以欧体为标准。这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欧阳询,也间接发展了王羲之。当欧阳询被尊为欧体的楷模,后来的欧体书法者也就以欧阳询为标准,因此也就永远无法超越欧阳询。而被欧阳询所临摹的王羲之,也就成为了更是高不可攀的巅峰。8 m$ z4 A5 ?1 E6 H
王羲之的书法在书家看来是“大家无特色,大家无风格”,而且王羲之是“中庸之美”。这种标准被看作是书法的终极状态,这种思想很明显是受到了儒家学说的限制。当我们把王羲之等同于儒家思想的精华之后,我们就会发现王羲之已经成为了一个儒家思想在书法界的孔子,是不可动摇的圣人。而后的无论是多么伟大的书法家拿王羲之的标准来衡量当然也就无可比拟。怀素、张旭、王铎比起王羲之过于豪放,欧阳询比起王羲之过于呆滞等等之类的评论诞生也就不足为奇了。在儒家思想统治的中国封建社会,只要儒家思想不动摇,王羲之就基本不会动摇。而当代则不同,儒家思想的地位已经大大下降了。因此开始有众多书法家开始批评和反思王羲之。是不是我们的书法必须中庸?必须不左不右?4 P: h% g6 v2 \" E/ g$ A. `% I. X
如果说王羲之是一座不可攀越的高峰,那么随后的唐代书法不如晋代,宋朝不如唐朝,元朝不如宋朝,明朝不如元朝,清朝不如明朝,民国不如清朝,当代不如民国。抛开王羲之的禁忌不讲,我们的书法家不应该反思吗?
6 |; m, x5 T! |拙见!以备书法水平提高之后再来审视自己的见解。看看将来是否能够有新的见解。
' M0 S/ K2 P( a% J2 o3 H7 `
9 @+ E) U# ~( e8 w0 e
' ~+ @; E- x5 U% X( A8 ]4 j
( m5 r; E; Y" c# q% D2 G( @2 ~: J# I4 D% K4 V6 n/ |5 W
9 f7 r8 b$ c# M( ~
6 P7 Q0 Y# e3 B0 N4 Z1 \
8 Z" t4 I; w$ j: B. W分享到:
% N% A6 P" t% b( b2 K
/ _5 ~+ R. p) w, F% w
* y2 b0 f6 X" I* t# @: M& a. V0 g9 q" |$ y0 d h o- G, ?) I0 ^
- R- _) g' E4 c
* t3 e" O. Y9 r5 T7 u6 g, F2 B1 D; ]- L# ?4 o
$ {4 b& }7 o6 Z& I( c3 b' H! n' b4 e `# M
阅读
$ t' X" z. {+ I' D$ L$ B1 Y$ _. _
* I$ Y o g. u: k) j( _, ~, g& 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