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965|回复: 0

孙永学:以镜为笔,畅意人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0-17 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孙永学艺术简介
  孙永学,生于山东省泰安市,1950年10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历任文化教员、摄影干事、宣传处副处长等职;1976年6月转业到外文局出版社,任摄影记者,诸多优秀作品被《中国摄影家大辞典》、《中国摄影家全集》、《世界摄影家名人录》等收入;退休后,仍忙于讲学、采访、编画册、写文章,退而不休。


    他的学生说:“老师早年系军旅摄影家,与兵共舞,侠骨柔情,练就了敏锐、严谨、精炼的审美取向和如火的创作激情。”
  他的同行说:“他的风光摄影颇具功底,如名作《望月怀远》、《黄山佛光》、《金龟渡海》、《山色空蒙》等,早已名扬海外。”
  他自己说:“拿相机谁都会,按快门连小孩子都懂,但是如果要拍出好的照片,一定要掌握‘抓、摆、等、碰’四字诀,尽量让自己跳出传统、常规的观念套路,取精去杂。”
  他叫孙永学,一个1932年4月生于山东,后在石景山生活了大半辈子的人。
  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孙永学在家中的书房里,细细地讲述他的故事,窗外的阳光射进来,映在那一排排的书上,温暖了整个书房。
  军旅生涯熟心智
  因为抗美援朝,我中断了学业,在部队里当文化教员。只有小学文化的我,并不知道文化教员是做什么的,后来慢慢接触才明白,文化教员的工作就是——行军路上喊口号,唱歌吹号鼓舞士气;吃饭前给大家读报,了解国内国际形式;部队里的士兵基本上都是文盲,在他们想家思亲时,帮他们写信回家。有一天,一个士兵让我帮忙写信,写到地址时,那个士兵傻了,他只知道自己是山西人,自己县里出了一个刘胡兰,其他的一概不知,后来是从刘胡兰才推出他家的具体地址。我当时接触到这些士兵,全都很单纯,只要能够活下去就好。然而正是在部队给予的历练下,让我们明白生命的意义。所以,我一有空闲就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后来,我在部队从事摄影宣传工作,我渐渐明白自己的人生亮点在哪里,那就是摄影。在沸腾的军营生活中,我喜欢用相机记录那些一闪而逝的瞬间,拍摄《猛打猛冲》、《无线电兵》、《这样训练好》、《进军号》等照片的时候,脑子里就是在不断地换算构图,在一刹那间按下快门。不断地拍摄,自己也总结出一些摄影经验,要想真正地拍出好照片,要有创作思想、严格构图、巧妙用光,三者缺一不可。
  在拍摄人物时,自己喜欢不断地推敲和琢磨,做足准备;或者偶尔间看到让自己意外的神情,毫不犹豫地按下快门。印象很深刻的是去大寨采访陈永贵,估计现在的很多人都不知道他是谁,他当时是一个劳模,很多人心中的一面红旗,后来成为国家的副总理。到大寨第一天和第二天我都没拍陈永贵,一直在考虑应该怎样体会好陈永贵的形象。第三天看到陈书记一直拉着板车运土,下面的人都说;“书记宁愿把时间花在农田里,也不出去讲报告接待访客,只会干真活、做实事。”当时灵机一动,嘿,劳动着的陈永贵,一个很好的题材,于是就拍下了《继续革命永向前》,当时照片在各大报纸转载,很多人都不知道是我拍的呢!现在看来,自己有很多很好的拍摄人物的方法,但必须抓时机行动,其实能做成事情,就这么简单。然后我就一路拍,从名人到普通人,从孩童到大人,从年轻人到老年人。
  在军旅生涯中,孙永学成熟的心智和丰富的阅历让他的视角更宽更广。1957年与摄影结缘,人不离岗、机不离身、随军转移,拍出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军旅照片。而后在外文局的经历,更是让他的摄影技术发挥得淋漓尽致。
  执着创意出佳作
  1976年,因形势需要我转业到了外文局,还是干老本行,也正因为这个,我有很多的机会外出采风,拍了很多风光作品。
  弥漫的云雾,犹如汹涌的大海;左侧“孤岛”青翠,波澜击石,巍峨壮观;右侧金龟昂首,浮游前行,情趣盎然。一直都很喜欢《金龟渡海》这幅图片,因为花了不少心思才得出这效果。在黄山光明顶,有个叫《鳌鱼驮金龟》的景点,山似鳌鱼,背上有一怪石,状如金龟,形神逼真,很多画家、摄影家在这创作过不少作品。在光明顶住了10多天,对这举目可见的景致我没急于拍摄,而是每天观察研究,等待良机创出一幅新颖别具一格的照片。一天,早上8点左右,东北风吹来一层低云,渐形成一片云海,此时只露出北侧的莲花峰,似一座小岛,南侧的鳌鱼淹没在云海里,而其身上的金龟或隐或现,似拼命地游向对面的小岛,一看到此景,我就赶紧托住相机,等待金龟浮起的一瞬间。由于云海起伏不定,我等了3个多小时,到11点多才抓拍到自己想要的景致,一直聚精会神,拍完后才发现脖子保持一个姿势太久基本上没知觉了。
  在黄山初次见到佛光,惊叹于它的神秘,但没细究其形成原理,拍出的效果很不理想。后来翻阅了很多物理学和气象学的资料,知道了佛光是如何形成的,抓拍佛光要同时具备阳光、云雾、角度三个条件。为了抓拍黄山佛光,我三登狮子岭。狮子岭难登,尤其是扛着这么多摄影器材,第一天有两个同伴陪我上山,结果无功而返。第二天剩下一个伙伴陪我去,结果还是没有收获。第三天,同伴都说我浪费时间,天还没亮,只剩下我一个人兜里装着生花生米,扛着两个相机上山了。生花生米携带方便,既解渴又能充饥,等到10点多,云层还是没动,心想今天的计划又泡汤了。忽然,一股冷空气骤然下压,乌云裂开似的急降,使狮子岭冉冉上升,天空湛蓝,阳光明丽,脚下云雾缭绕。这时候我迅速背对着太阳,让手中的相机、太阳、云雾形成三点一线,果然,佛光出现了,我万分激动地拍下了《黄山佛光》。
  《金龟渡海》、《黄山佛光》只是孙永学诸多佳作中的两幅,他用镜头记录着自己经历的每一个故事,拍下的每一幅照片都有一段不可磨灭的深刻记忆,每一幅照片都汇集了他的执着和用心。
  自读自乐撰书著
  退休后,我才有时间把自己的摄影作品和文字归类,整理成册。《彩色摄影》、《孙永学摄影札记》、《孙永学诗集》、《孙永学书法作品选》、《鲁谷述影》、《黑白摄影》就是近年来整理出来的专著。
  活了大半辈子,我觉得最自豪的事情就是自己把所摄作品和所写文字都整理成册,每到闲暇时,翻翻这些画册和书籍,回忆那个时候发生的事情,自读自乐,偶然兴起,临池挥毫,真是人生快事。
  至于出去讲学,主要是给总后勤部和国防大学的老年大学学生讲课,在永乐东区也办了个外文局老年摄影班,免费给他们上课就是想和他们一起分享我的摄影心得,把我多年来的经验告诉这些跟我一样退了休的老人,出去写写生,办个摄影展之类的,老有所乐,安享晚年。
  走过了86年,生活中的点滴已忘记,但岁月的痕迹在精华的积淀中留下了无法忘怀的身影,经历过、奋斗过、迷茫过、彷徨过,剩下最多的是用镜头描绘的累累硕果,这就是孙老的畅意人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