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楼主: 论坛总务

【高清晰全放送】《蔡永胜范越伟书画作品集》(赠作品集,新添加展览开幕现场图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9-10 14:21 | 显示全部楼层
二王而外开生面  青主家山植新竹
——读《范越伟书毛泽东诗词十九首》

                                            海隅山人

《中国书法全集》主编刘正成先生在“2014年夏季范越伟网络书法展”中对范越伟先生书法评论道:“近些年在平面媒体上已难得看到所谓‘回归二王’书风以外稍有些野逸个性的作品,看了范君书法颇为欣喜。范越伟书法很生辣,应是熟后之生,所以多有可供咀嚼之处。若艺术没有个性风格,纵你是二王再世,也是假牛布衣。越伟先生书难得、难得!”刘先生这个评价很到位,他强调了范越伟先生书法的两个特点:一个是熟后生,二个是出于二王之外。现在就让我们简单分析一下范公书法的这两个特点。
首先分析“熟后生”。我们说书法的“熟后生”是很不容易达到的境界,一个成熟的书法家必须经过大量的书写练习才可能形成生动的个人风格,这里“生动”最重要,它不是痼疾性的“个性”、而是富有想象力的风格。何以能此?一是临摹,二是创作。没有一定写字量,光靠小聪明肯定成不了书法家。而大量书写之后往往出现的弊病是:圆滑有余而生动不足,所以董其昌《画禅室笔记》云:画须熟外熟,字须熟后生。由于画家总要画新的景物,故笔法的熟练不容易产生习气,但由于汉字结构具有一定的程式性,过于圆熟容易产生习气。实际上,我们看许多老书法家之所以走了下坡路——字不是越写越好、而是越写越坏,就是由于大量应酬而使其所书习气太重,那种青年时代的新奇生动几乎没有了。
所以刘正成先生说范越伟先生书法是“熟后生”,我以为是很高的评价,当代中青年书法家真正当得起这三个字的恐怕不多。我们看傅山书法越到晚年越妙,这是由于傅山并不是专事书法,他对于先秦学术、医学女科的研究伴随终生,其心灵因此是一个开放活跃的立体空间,故即使不经意的、甚至是不太成功的作品也没有流于浮滑。范越伟先生之能达到“熟后生”或与他的篆刻艺术与法官工作相关。
范越伟先生最先引人瞩目的是他的篆刻,方寸之内追求变化与韵律,首先需要对古文字的熟悉,其次是对文字结构相互倚让关系的协调,范君将他对篆刻艺术修养表达在其书法中,便有那些不谙篆刻艺术的书法家所少有的优点:古雅而不空疏。篆刻艺术能激发书法想象力,同时还可能限制想象力,我们看吴昌硕的行草书就缺乏开张与活泼,这恐怕是由于他对石鼓文篆书过于精熟而限制了他的行草书用笔的缘故。范越伟先生并没有如某些篆刻家那样刻意地将篆刻刀法运用到书法中,他的书法受其篆刻影响是内在的、自然的,欣赏其书有一种俯瞰溪流奔腾于山谷中的流畅感。
范越伟先生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法律工作。在中国大学的学科分类中,法律属于“文科”。然而就法律所要求的理性思维的严谨性来说,毫不逊于理科,范越伟先生之强的理性思维当与其法律学习与实践相关。他能够将日常观察入心而有理路的贯通,进而表达在自己的书法创作中,窃以为这是那些专门在文辞上用心的中文系毕业生少有的。记得笔者曾与范越伟先生讨论当代青年书法,他说一个未经书法传统充分滋润的青年人其书法的生拙处自有其美妙,而随着临帖日多,青年时代生气勃勃的东西可能暗淡。我认为这个见解具有深刻的理性洞察力,任何事物发展都是此消彼长,书法家艺术发展也不例外,不过总体上看,一个优秀书法家的优秀所在即在于其书法境界随着年龄增长其“长”高于“消”。范越伟先生关于书法理论的著述虽不多,但他能将自己对于书法的理性思维充分贯彻于笔端,其行笔的自然流畅乃是理性与感性双重作用的结果。
不难发现一些老书法家的草书创作一生也没有逾越收放自如这一关,草书一味地放,结果除了混乱少有其他。而范越伟先生书法的流畅生动既是与生俱来、又有理性自觉,他忽而化龙为寸、忽而望虱如轮,大小长短粗细一任驱使。故将范越伟先生书法与傅山书法比较,笔者对傅山书法还颇有些腹诽,就是傅山有些作品点画粘连过多,而范越伟书法则恰当地处理了断与连的关系,窃以为这是其书达“熟后生”的关键所在。当然,这样说并非意味着言范越伟先生书法超越了傅山,而是说范君之书在继承傅青主家法之上有所创新。
其次我们分析刘正成先生关于范越伟书法评价之“出于二王之外”。当代书法回归二王,当然是一个好现象,因为二王是中国书法的正脉。一个书法家临习甲骨文、钟鼎文、石鼓文、汉魏碑,可以其中任何一种书体名世,如邓石如专学秦篆而一生未变,黄宾虹常以金文、古玺印文集联,吴昌硕专写石鼓文,清中后期书法家大多以汉魏碑见长。然而就书法性灵的抒发而论,恐怕还是行草书的表现力最强,所以包世臣、康有为力倡碑学虽具有矫正帖学流弊的作用,不过校正之后还是要回归二王,我们现代人就处在二王书风回归的历史阶段。然而就中国当代书法而论,回归二王还未及深入、而多流于形式。在当代书法展中,一个突出的现象就是青年书法家多用五颜六色纸张写二王风格小品后拼贴。拼贴形式当然不能一概否定,应该说许多青年书法家的拼贴作品不乏新意;不过其中藏拙的意识也是十分明显的。年轻书法家功力未逮,他不能通过书写一首五言绝句或律诗、七言绝句或律诗来显现自己驾驭毛笔而造型汉字的能力——或者说他要在一张四尺、六尺白色宣纸上写这样少的字就会露出羞怯,于是就用数张书写数量较多文字的小品拼合成一件面积较大的作品,这样就造成欣赏者多注意整体效果,猛眼一看,二王书风的特点鲜明,至于细节,由于字数多、加之纸张颜色造成眼花缭乱,就往往被欣赏者忽视了。
如此我们就见出刘正成先生关于范越伟先生书法在“二王之外”评价的意义了。就我所见范越伟先生的大量作品而论,他几乎没有用过白色宣纸而外的宣纸,也从不拼接,即范越伟书法根本没有讨好评委或讨好观众的意识。刘先生所谓范越伟书法出于二王之外,是就外在风格而论——范越伟书法没有刻意模仿二王书风的痕迹,其“野逸”书风似独出机枢;然而识者若认真玩味,其书法神韵依然是二王一脉。我们看傅山书法,他的缠绕盘桓、繁笔大勾圈的层层叠叠、独出心裁而不合常规的笔顺,设若一个书法家对傅山一点儿也不了解,那么他对此第一眼印象很可能以为傅山书法是野狐禅。然而当我们细细品味傅山作品,就不难发现他骨子里的二王传统。我们说,范越伟先生书法也是如此,其书与历代所翻刻的二王阁帖在形式与表象上有较大区别,然而仔细品味其神韵,却有着纯正的二王气息。
比如在他最近出版的书法集《范越伟书毛泽东诗词十九首》中的《清平乐.会昌》作品中,收放的自如随处可见;而我们读《淳化阁帖》,总其精髓之一便是“收放自如”四字——即恰当处理汉字结构之开张与收敛二者的关系。如在范越伟先生此作中,其起手的“东方欲晓”四字取势开张,“东方”二字的涨墨十分生动,而“欲晓”二字线条劲健而富有表现力。与此开张如天岸马所对照的是第二行的“青山人未老”数字的奇异犹人中龙,此五字写得极为内敛而密丽,二者对比便给观者造成变化奇崛之感。这种对比在单字中也颇为明显,如“城”取横势,而“粤”取纵势,“高峰”取险势,而“东溟”取正势。最后“更加郁郁苍苍”写在题款一行,从而恰当地留出了空白。最为难得的是,范越伟先生书法的这种万千变化出之自然,决非刻意为之,仿佛是有意无意、漫不经心随便而为。
在《范越伟书毛泽东诗词十九首》中,读者能充分领略到其作品风格的多样化、同时又具内在的统一性。如果说《清平乐.会昌》以结字取势的变化多样见长,那么《菩萨蛮.大柏地》则以流畅取胜。该件作品总体风格的流畅又是以结字的奇崛为基础的,“赤橙黄绿青蓝紫”七字是颜色的并列词组,在范越伟笔下此数字却并未布算,而是其起承转合恰到好处,“赤橙”的浑茫与“黄绿”的稚拙、“青蓝”的纵势与“紫谁”的缠绕,环环相扣、迤逦峻列,而“彩练当空舞”猛然奔放,构成整幅作品变化的核心,使欣赏者回味无穷。接下来“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则犹如快马扬鞭,极为昂扬顺畅,而至“鏖战”二字,结体大胆且疏密有致,二字处在画面底部,起到了稳定全篇重心的作用。
在最初读到该书法集后,我给范越伟先生发了条短信,表达我对其书的新发现,就是范越伟此集在章法上又有新境界,如《七律.送瘟神.其一》行距大于字距,这就造成了行本身所连贯的曲线美,我们说这种章法是王觉斯的看家本领,王铎的字之显得极为生动,一个原因就在于他恰当地利用了竖行所行成的曲线,他将东倒西歪的字编织到一行中,行与行的曲线相互呼应,这就远比董其昌那般字字取正势变化丰富得多。可以说范越伟先生在《七律.送瘟神.其一》书作中的章法充分借鉴了王铎的“笔阵图”,而他结字的变形使其书所呈现的稚拙韵味在明清行草书法中却并不多见,这是时代特征,故曰其书蕴古法而不失新意。此外此作的草书意味浓厚,其细微的笔画与粗壮的块墨结合在一起,构成令人称奇的笔墨效果,如“万户萧疏鬼唱歌”数字有平原荒村野水之萧条沉寂无声的荒凉之凄美,至“歌”字纵笔大书,有孤峰突立于苍莽云天而笙歌缭绕其中之壮美。
类似《七律.送瘟神.其一》的章法,还表现在《七古.送纵宇一郎东行》作品中,而此作的另一个特点是恰当地运用了章草笔法,合乎该诗的“古风”格调。而将章草的古雅与今草的流美成功地结合,窃以为当属另一篇(该书19页)的《七律.送瘟神.其二》,其中“条”、“浪”、“银”三字的捺脚是明显的章草笔法,该篇行草也没有如《念奴娇.昆仑》的长笔泄下,总体上字字独立,而其内在韵味则深具草书流变气质。窃以为当代人写章草的通病是过于造作,为了突出章草特点,字字循规蹈矩,名曰法度森严,实则呆若木鸡,少了行草书应有的流畅美。而范越伟先生此书在借鉴章草笔法同时,将自己张弛有度的运笔、大小错落的结字法融会贯通其中,如此便仿佛恢复了汉人那种左手持木简、右手挥毫而写出奔放章草的旧观。
范越伟先生近两三年的书法创作热情呈现出不断增强的势头,继《巨匠之门.范越伟书法专辑》之后,《范越伟书毛泽东诗词十九首》显出其书法趋于成熟。最近范越伟先生又有草书姚奠中诗歌长卷,我总想先睹为快,不过至今尚未看到,所幸陈巨锁先生为此卷题跋已见诸养逸斋博客,其辞曰:“书友越伟以所书姚奠中先生诗一年纪事长卷见示,展卷快读,洋洋洒洒五百言,奔来眼底。其书乍缓乍疾、或收或放,激越处不离法度,疏缓处能全气魄。允为范君之力作也。诗作在眼,奠丈云亡。何其速化,痛悼不已。幸长卷付梓,不惟范君与前辈之一段情缘,更征后学对诗翁之永怀长念也。岁在甲午正月,陈巨锁题于隐堂南窗之下。”读此跋语想见范越伟先生书法之高致矣,其中“其书乍缓乍疾、或收或放,激越处不离法度,疏缓处能全气魄。”正是范君书法风格所在。走笔至此,切望此长卷早日出版,使我能临卷把酒击壶称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14 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