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2309|回复: 2

碧松堂随笔 ----(李婷节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18 19: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这个贴子最后由王燕在 2005/01/18 11:07pm 第 1 次编辑]

[UploadFile=B2D9CFE01_1106046354.jpg]
 楼主| 发表于 2005-1-18 19:07 | 显示全部楼层

碧松堂随笔 ----(李婷节选)

碧松堂随笔         曹伟革
   中国文人的传统观念中,统一的关系是天地中最主要的关系。所以,在佛、儒、道三教中均是以此为前提的。由此文人历来多以温厚拙诚为美,以中庸之幽雅为风,追寻着两极的和谐。
   艺术家之所以区别于常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独具的自然秉赋、超常的思维方式。从一定意义上讲,这是一种对人生理念和社会束定的超越,正如《文心雕龙·神思》所述“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
   中国十八世纪中叶,在扬州产生了一支特异的书法群体,这就是“扬州八怪”。他们注重自身的精神再造,与官方画院风格迥异不伍,从而在品学、胸襟、性情、志向、才华上均超出时人。“扬州八怪”在中国艺术史上最具魅力的一页,就是他们以群体性的面貌出现,表现真意趣、真性情、真气概,从而引发后人对艺术、生活、社会、人生向更深领域思考。
   八大山人在书画领域所表现的笔致、墨韵具有着精纯、质拙、简约的显著特色。这些颇能体现中国文化的个中三昧,从登高望远—有为,到复归于平淡—无为的过程。
清末吴昌硕曾从师任伯年,得名师的传授使他受益良多,因此他一生极为尊重和推崇任伯年。但在艺术创作上,从不满足表面的继承和摹拟,他曾说:“画当出已意,摹仿随后尘;即使能似之,已落古人后。”又说:“艺事当深思力索,一意为孤行。”故吴昌硕于诗书画、金石印,无所不长,皆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且风格豪迈、自成体系,影响深远。
   徐生翁曾言:“我学书画,不欲专从碑帖和古画中寻求资粮。笔法材料多数还是从各种事物中,若木工之运斤,泥水匠之垩 壁,石工之锤石或诗歌、音乐及自然界一切动静物中取得之。”由是,形成了徐生翁艺术的奇绝造型和特殊风骨。这种“外师造化”之攻与石鲁先生的艺术探索相得益彰。
   中国文明由来以久,画之上有书法、书法之上有诗词,诗词之上有音乐,音乐之上有中国先圣的哲理,那是老庄、禅、《易》、儒。故 徜欲画高,当有以上四种修养才能超越古人。
   从事书法篆刻研究,虽不能当饱解渴,但却怡养性情,增长才智,谁人没愁苦悲伤,气愤不平呢?赵熊先生对印人有印证人生之喻,读其印集便可感知他果敢、友善、乐观、的精神理念。可贵处在于:人于不觉中超尘脱俗,徜徉于纯净自由的领域。
   磨练深厚的传统功力,是对古人艺术心境不断加深领悟的过程。王崇人教授曾说:“功力深厚的程度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功力,与其说是与别人相较,不如说是今日之我与昨日之我相较而见出。只要天天有所长进,便会乐在其中。”印人伏海翔以古为法,澄心治艺。不谋机巧,坚忍自强,数年如一,果有惊人之作,另人刮目相望。
   古先贤许多治学精神值得借鉴学习,尤其是对待艺术的严肃认真,当自己的性命去对待,所以作品方能传世良久。否则,一时痛快,草草甩出,弊病百出,既对本人无益,也留后人耻笑。曾观傅嘉仪先生所治一印,受益良多,印问为:“人多仁少需择仁交人,世长势短不以势处世”。此印取法高古,刀笔互见,纵横开合,气势夺人。
   童辉以篆隶为专攻,朴拙酣畅,以帖取气、以碑造法,信手为之也可神采飞扬。她于书法有着敏锐的思变力和创造力。她不给自己框设某个即定的格局,以感性的、渐悟般的艺术思维标领自己的艺术实践。她将秦汉石刻、北碑造像、民间书法作为习书的起点,书画之余,她亦工篆刻,直追秦汉,篆法、章法、刀法独到自然、新意迭出。在她篆刻作品的刀石趣味中,可以看出篆者在方寸之地抒发感悟、印证人生。她的作品形式多样,大字对联、开阔的条幅、连绵的手卷与精致的册页她都能从容应对。她在高校培养的青年女书家不断问鼎国展,其中王燕书法的娴雅灵动与张立玲书法的奇异多变,柏蕾书法的柔美舒展,李翠书法的飘逸秀丽,宋亚征书法的笔墨变幻,戴思凡书法的圆劲爽利,李婷书法的朴实内敛,成为西部墨潮女性群体书家中靓丽风景。 (李婷节选----碧松堂随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18 19:09 | 显示全部楼层

碧松堂随笔 ----(李婷节选)

研习书画最重要的,是要精读两本书,第一本是大自然(包括社会),第二本是传统(包括历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