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2715|回复: 3

怎样临习金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5-8 16: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这个贴子最后由汉墨香香在 2005/05/08 04:45pm 第 1 次编辑]

  
怎样临习金文
    从风格来看,由于多种原因,西周金文每个时期也不尽相同。一般来讲,西周早期金文风格以平实朴素为上,如武王时的《利簋铭》,字体平和凝重,笔道含蓄,较少露锋,文字也较为规范,易于瓣认;成、康时期,风气大开,铭文多以稳重、凝练为上,笔致浑厚朴茂,起止藏锋,结字因体而施,更显自然,此期以《大盂鼎》为代表。值得注意的是,该铭己出现方笔,横画多呈方头向尖尾过渡状,与以后马王堆汉墓《遣册》中的横画形状极为相似,但更具“重量感”,可谓开方笔之先河;同时“肥笔”出现,可视为后世简书“重笔”之先导。
    西周中期,社会稳定,生产力发展,文化更趋进步,对金文也产生极大的影响。这一时期的金文字形大多呈纵势,整体感更强,结构逐渐走向固定和统一,章法追求匀称、整齐。如《静簋》、《橘簋》等,线条柔和、形体工整;《大克鼎》体态舒展、质朴端庄;《墙盘》笔致纯熟圆润,用笔凝练厚实,书写刻意求工。
    金文发展到西周时期,是大篆最成熟时期,如周厉王十二年的《  簋》,字迹与中期质朴端庄的《大克鼎》相似,但更加厚实壮美,可视为西周中晚期西周王室的标准书体。之后,宣王时期的《颂鼎》、《史颂簋》、《虢季子白盘》等,无论在线条、结构、体势等方面都表现出高度成熟、规范和持重的特点,甚至露出模式化的唯美主义倾向。金文至此,可以说达到最辉煌的阶段。
    绚丽多姿的金文是历史为我们留下的极为丰厚的宝贵遗产,它所蕴藏的精深博大的精神内涵和艺术价值势必会吸引更多的人对它进行学习和研究,并以极强的生命力在书法艺术的百花园中焕发出勃勃生机。
一、金文概述
    金文又叫“钟鼎文”或“吉金文”,是铸刻在各种青铜器上的铭文。它有凹凸之分,一般来讲,凹的阴文称“款”凸的阳文叫“识”,所以,金文又可称为“钟鼎款识”。
    金文属于“古文字”,它始于夏,历经殷商,盛行于西周,是篆书中时空跨度长、存世数量多、书风最突出的一大系列。如果说,夏禹收九州进贡来的金属铸成了九个大鼎标志着石器时代的结束、青铜器时代的诞生,那么,在以后的一千多年时间里,金文的产生、演变和发展伴随青铜器技术的发展而向前发展,则谱写了中国书法史上一段最辉煌的篇章。
    金文给人的总体感觉是古朴、厚重、雄奇、圆浑,但这仅仅是一种粗略的印象。如果纵览整个“青铜时代”则不难发现,由于每个阶段的时代背景不同、审美崇尚的差异及“书手”水平的高低等多种因素,金文的风格也不尽一致。
    商代,是金文的早期时代,铭文字数一般较少,一器之中往往只有数字,十字以上的不多见。不过字数虽少,但每篇都具风韵。如《司母戊方鼎铭》,寥寥三字,却字字丰腴、笔力雄健、锋芒毕露、一派霸气,显示出商王朝自盘庚迁殷以来的强盛。可见,当时的铸字技艺己经相当成熟了。商代晚期的青铜器字数要多一些。最著名的要数纣王六年  其所铸的三件青铜“卣”,即“  其三卣”通篇字势雄劲,结字天然,布白和谐,为商代青铜器最成熟的代表。
    西周,是青铜器和金文发展最兴盛的时期,较之商代有着显著的进步。不仅青铜器数量可观,而且一器之中的铭文一开始便有长篇大作,如成王时代的《令彝》,字数达187字。后来甚至多达数百字,如著名的《散氏盘》为357字,《毛公鼎》多达497字,同商代的“少字数”铭文相比,可谓洋洋大观了。因此,西周金文是当今书法艺术取法的主要范本。
二、《虢季子白盘》
    《虢季子白盘》是西周宣王时期(公元前827年——公元前782)的作品,清道光年间在陕西省宝鸡虢川司出土,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管。该铭有文8行,共111字,内容记载周宣王十二年北伐    得胜而归的事情,虢季子白因斩获颇丰而受赏铸器。
    金文发展到西周时期,是大篆形态最稳定、最成熟的时期。尽管周王室无力抑或是因其他原因还不可能对文字进行规范,但实际上金文中那种形体端庄工稳、笔势纯熟圆润的一路铭文,无形中己被视为周王室的“标准字体”了。而在这类铭文中,《虢季子白盘》无疑是一篇优秀的代表作。
    《虢秀子白盘》字形修长、体态优美、线条圆润,初看给人以“眉清目秀”之感。然细细品味则不难发现,其用笔依然笔力雄健,笔势中暗含着极强的运动感和力量感,与后来的《石鼓文》颇具相通之处;结字工稳而富于变化,通篇气韵肃整、首尾划一,十分难得;篇章疏朗,似乎有意让每个字的优美造型及意志风神得以充分展示,这种“形散神不散”的构成形式,实际己发展成为中国文艺中最具魅力的一种表现手法。
    学习该铭应当把握以下几点:
1. 认真“读帖”,深入理解。金文是书写后再范铸或镌刻在青铜器上的字体,墨迹己不复存在,它提供给我们的只能是一个个外在的“轮廓”。因此,学习该铭(包括其他金文),关键仍在如何“透过刀锋看笔锋”即如何把“碑迹”转换成“墨迹”、把“字体美”转化为“书体美”这是临摹碑帖的根本所在,也是最大的难点。因此,必须对该铭作深入理解,尤其对笔法要解读透彻。
2. 用笔。该铭线条质朴圆润,婉转畅达,因此,用笔应遵循篆书所共有的“中锋圆笔”基本原则,让笔尖常在点画中间运行。具体地讲就是起笔应逆锋入纸,使其藏锋,然后转笔朝行笔方向用中锋运笔,“杀纸”涩行,收笔送至尽头即抽锋挺毫,继续下一个“落笔”,切忌“重回”,以避免“做”的痕迹。如遇弧画,应通过腕的转动来驱动笔毫,使之改变运笔方向,以保证笔毫的“杀纸”力度,尽量避免用转管来改变方向的不良习气。总之,整个运笔过程的动作要反复训练方能熟练,而只有熟练,线条才能婉转畅达。
3. 结构。该铭文字形呈长方形,但它工整而不刻板,严谨又极具变化。其字形的处理均因字赋形,即笔画多者任其大、笔画少者任其小,且疏密有致,长短得宜,格外生动。切忌“大字促小、小字展大”。
4. 章法。该铭虽有行有列,但空间感极强,这种疏朗萧散的布局和优美舒展的字形构成了极强的形式感,因此,无论临作或创作,最好不要写得拥挤。


发表于 2005-5-8 17:43 | 显示全部楼层

怎样临习金文

实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5-8 21:08 | 显示全部楼层

怎样临习金文

學習了,謝謝﹗
想請教一下先生︰
你說“如遇弧画,应通过腕的转动来驱动笔毫,使之改变运笔方向,以保证笔毫的“杀纸”力度,尽量避免用转管来改变方向的不良习气。”
難道“转管”不好嗎?(受孫小雲影響,目前我多使用轉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12 19:0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em1 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