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1517|回复: 7

茶文化的四个层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2-11 19: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茶文化的四个层次:
1.物态文化——人们从事茶叶生产的活动方式和产品的总和,即有关茶叶的栽培、制造、加工、保存、化学成份及疗效研究……等等,也包括品茶时所使用的茶叶、水、茶具以及桌椅、茶室等看得见摸得着的物品和建筑物。
2.制度文化——人们在从事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行为规范。如随着茶叶生产的发展,历代统治者不断加强其管理措施,称之为“茶政”,包括纳贡、税收、专卖、内销、外贸……等等。据《华阳国志.巴志》记载,早在周武王伐纣之时,巴蜀地区的“茶、蜜、灵龟……皆纳贡。”至唐以后贡茶的份额越来越大,名目繁多。从唐代建中元年(公元780年)开始,对茶叶征收赋税:“税天下茶、漆、竹、木,十取一。”(《旧唐书?食货志》)大和九年(公元835年)开始实行榷茶制,即实行茶叶专卖制(《旧唐书.文宗本纪》)宋代蔡京立茶引制,商人领引时交税,然后才能到指定地点取茶。自宋至清,为了控制对西北少数民族的茶叶供应,设茶马司,实行茶马贸易,以达到“以茶治边”的目的。对汉族地区的茶叶贸易也严加限制,多方盘剥。
3.行为文化——人们在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约定俗成的行为模式,通是以茶礼、茶俗以及茶艺等形式表现出来。如宋代诗人杜来“寒夜客来茶当酒”的名句,说明客来敬茶是我国的传统礼节;千里寄茶表示对亲人的怀念;民间旧时行聘以茶为礼,称“茶礼”,送“茶礼”叫“下茶”,古时谚语曰“一女不吃两家茶”,即女家受了“茶礼”便不再接受别家聘礼;还有以茶敬佛,以茶祭祀等等。至于各地、各民族的饮茶习俗更是异彩纷呈,饮茶习俗更是异彩纷呈,各种饮茶方法和茶艺程式也如百花齐放,美不胜收。
4.心态文化——人们在应用茶叶的过程中所孕育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主观因素。如人们在品饮茶汤时所追求的审美情趣,在茶艺操作过程中所追求的意境和韵味,以及由此生发的丰富联想;反映茶叶生产、茶区生活、饮茶情趣的文艺作品;将饮茶与人生处世哲学相结合,上升至哲理高度,形成所谓茶德、茶道等等。这是茶文化的最高层次,也是茶文化的核心部分。     摘自<<中国经济史论坛>>
发表于 2004-12-11 19:44 | 显示全部楼层

茶文化的四个层次

还真深奥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2-11 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茶文化的四个层次

好茶怡人,那是一种品味。香茗一杯,书卷在手这也许多文人君子的一种休闲方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2-11 23:19 | 显示全部楼层

茶文化的四个层次

欢迎新总来视察工作。希望多加指导。
从文化层面讲确实是那么大的范围。
可是,我还是觉得让茶喝的轻松最重要。让茶泡的好喝最关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2-12 01:17 | 显示全部楼层

茶文化的四个层次

老壶老师说的就是在点子上,"喝得轻松,泡得好喝"是最主要的一点了。否者,谁还有兴趣坐在那里闲扯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2-12 16:59 | 显示全部楼层

茶文化的四个层次

无论酒与茶,喝的时候我就顾不上文化了,解馋解渴才是关键!!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2-12 19:36 | 显示全部楼层

茶文化的四个层次

下面引用由云台2004/12/12 04:59pm 发表的内容:
无论酒与茶,喝的时候我就顾不上文化了,解馋解渴才是关键!!哈哈
这就是文化啊!是馋的文化啊!!!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2-12 20:06 | 显示全部楼层

茶文化的四个层次

不会的,喝茶一定不是为了解渴。特别是好茶。喝的时候一定是要对得起她!
就好象我们看见好字。一定是以崇敬的感情对待的。
做出好茶比写出好字不容易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