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14977|回复: 2

《笔阵图》是书法垃圾文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12 16: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笔阵图》是书法垃圾文献
, D" O# |) W" z0 x& A刘传奇读卫铄《笔阵图》) H5 m/ h5 H7 C* P
   抑今扬古,是中国人的特色,古人是这样的么?回答是肯定的。卫铄《笔阵图》说“近代以来,殊不师古,而缘情弃道,才记姓名,或学不该赡,闻见又寡,致使成功不就,虚费精神。”这话我看用在今天同样适合,如“殊不师古”对古人缺乏深入研究的精神,总是浅尝辄止。如“缘情弃道”,太过讲抒发感情而把“道”的本质精神都丢弃了。如“学不该赡”学养匮乏;等等。为何每个时代的人都抑今扬古。大约是见到当代的作品太多,不入法眼,而与经过历史淘洗而流传下来的古人经典作品无法相提并论,故而不由得就生出“抑今扬古”之情。殊不知今天将来也会成为“古”。因而对于一个批评家来说能正确的对当代最优秀的作品能先于时人的给予最准确的价值定位,就是一个真正的批评家。+ M! ~& {8 E3 Q0 P0 U7 r7 L$ t
   读我国最早的书论的,我感觉他们的特点就是把技法论放在书论的核心位置上的,努力加以阐释以便于学者。卫铄《笔阵图》也是如此:开篇即是“夫三端之妙,莫先乎用笔”然而缺点是卫铄根本没有阐述清楚如何“用笔”。这也许就是对“用笔”的法阐释古往今来莫衷一是的重要原因。卫铄接着说:“故知达其源者少,暗于理者多”,因为没有去寻源,所以更容易“暗于理”,不明白书法轻重的用笔之理。看样学习书法得去寻源才能得理。我觉得这种理论看似有理,其实是害了耽误了很多人。就是书法之源在哪里?是指三代甲骨,还是说篆书寻篆书之缘,行书寻行书之源,草书寻草书之源。假如这样理解真正的“源”,“源”的内涵依然没法界定。所以说法与“源”无关,主要是要对照作品去寻“用笔”。
" j# a" }. l6 d* c/ W4 G   卫铄很讲求笔的优劣,这一点当然很重要。在当代很多假毛笔,依我的理解假毛笔对书法家的危害,一如地沟油伤人身体,贻害无穷。( ]5 V' R( b! d' q6 N/ a
   细看“笔阵图”具体笔画法描述,我认为是句句空话,无益学者。这也许就是很多人怀疑《笔阵图》是后人伪作的原因。比如横,如千里阵云,隐隐然其实有形。说能度过就知道横的具体写法?感觉自己知道的人也都只是猜测容易,无人敢确定其具体写法。8 m& {$ }% k* W8 X
   因而从文章看《笔阵图》完全是书法垃圾文献,学者万不可当真!
发表于 2012-3-12 19: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敢苟同。也许有一天你会说笔阵图说得太对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16 11:0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坚信,古来所有的观念,所有的理论,都不是玄而又玄的,一定是由无数个实物构成,一定是非常朴素实在、具体可行的
) l& q$ X6 ?4 c4 z3 i- }% p1 Q/ C孙晓云《书法有法》摘录" `( a3 h+ C* O2 |) S9 C# b
我估计孙女士对书法正确的理解可能要多一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